APP下载

中考散文阅读类试题解析策略及演练

2015-07-27李传鹏

课外语文·中 2015年7期
关键词:麦子抒情散文

李传鹏

【考点聚焦】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试题的命题角度有:1.汉字的认读、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文章结构如呼应、过渡、铺垫、照应、层次划分等;3.表现手法如烘托、渲染、铺垫、联想、想象、象征、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等;4.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方式;5.句子深层意义的理解,语言的鉴赏与品味;6.仿写文中的句子等。题型除少数选择题外,大多以主观题为主,一般为简答题、填空题,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

【知识归纳】

1.散文的分类

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但又不同于议论文。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2.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

3.散文的线索

散文通常以人、事、情、物、时间、地点为线索。如何寻找散文的线索呢?首先应注意标题,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线索的因素。其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这些也提示了文章的线索。再次注意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情的进展、人物的活动、感情的发展、一线穿珠的物件。最后注意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它们对文章的线索也起到了提示作用。

4.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主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把握散文的主题:1.概括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情感,从中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5.散文的表达方式

⑴记叙是叙事性散文中最基本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述和交代。它的作用是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交代写作背景、人物等。

⑵描写是散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人物描写主要是考虑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有关细节描写也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⑶抒情是散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它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则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⑷议论是散文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中的议论句起着明析事理、点明所叙之事的内涵、提示或深化文章主旨、画龙点睛之作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6.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的特点: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优美、凝练。

【真题解析】

例:(2014年北京市)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题。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 霞

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人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啊。

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     ①     、和家人一起割麦子、            ②           、

③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概括。从其所给的概括来看,不要求字数和结构,表面看难度比13年中考要低。但从内容上看要更难一些,因其中涉及的层次划分难度较高。

【参考答案】和小孩子们拾麦穗;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和伙伴们帮老师一起割麦子。

2.“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            ②

【解析】此题考查到短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所谓表层意思也就是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本身,深层就是短语中蕴含的情感。此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短语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其中位于开头和倒数第二段的两个位置的比较难判断,如果单纯看句子是表层意思,但如果结合段落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判断又可能含有深层意思。此题需要学生非常细致地分析,比以简答的形式考查难度要大。

【参考答案】麦子本身的味道是甲、丙,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乙、丁。

3.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

【解析】阅读延伸题。历年中考侧重对人物形象或景物描写的赏析,多以描写、修辞等角度切入,今年在此基础上稍有变化,切入的角度不是常见的修辞等,而是“朴实的语言”,

【参考答案】第④段“累了,直起腰,抹抹汗,继续干”等语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劳作的辛苦。第⑤段运用衬托的手法,用麦收时的劳累突出了午休时一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的惬意。作者就是这样用朴实的语言将家人间的亲密与麦子相联系,写出了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

【备考策略】

1.整体入手,概括主旨

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明确文章主旨。抓线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入手,二是从标题入手,三是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入手,四是从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入手。考题形式有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说说作者选材的依据等。当然,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线索,那么,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局部结构分析法。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结束三个层次。通常起始是一两句话,而这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作小结。解题时,可揣摩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其二,整体层次分析法。要抓住标志性句子或词语,如开头或结尾处反复出现的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等词语引领的句子,都是阅读时应注意的。

2.品味情感,挖掘信息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写作者的情感历程,表达心灵之声,作者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字里行间。答此类题,首先要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其次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再次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灵魂;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挖掘整理隐含信息。

3.分析手法,深层解读

分析散文的表达手法与表现手法,需进一步理解文章。针对此考点,今年中考一般从三个角度来命题:一是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旨;二是辨别表达方式及运用该表达方式的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的作用。预计2015年中考对此考点的考查可能以简答题为主,兼有选择题等题型。

4.欣赏语言,领会意境

品味散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是今年中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其命题角度多样,解题思路亦各有不同。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2.分析关键句或哲理性语句的含义,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一是对意蕴丰富、含义新颖的语句,要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来理解。二是对抽象概括的语句,有的作为观点态度在文中出现,那就结合阐述这一观点态度的材料来理解;有的作为材料在文中出现,那就结合它支持的观点来理解;有些抽象概括的语句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来具体理解。

3.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的关键在于:一要能准确读懂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二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三要语言流畅,简明扼要。

猜你喜欢

麦子抒情散文
麦子熟了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春 日
麦子的回忆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麦子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