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核心设计课LARP-601教学方法*

2015-07-27金云峰项淑萍JINGYunfengXIANGShuping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更新风景园林

金云峰 项淑萍 JING Yunfeng, XIANG Shuping

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核心设计课LARP-601教学方法*

金云峰 项淑萍 JING Yunfeng, XIANG Shuping

摘 要“LARP 601设计课Ⅲ”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的核心设计课之一。通过对该课程背景、场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和教学安排等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对中国风景园林教学和实践的可借鉴之处,并对中国的城市更新等提供新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设计;教学方法;景观都市主义;城市更新;宾夕法尼亚大学

金云峰, 项淑萍. 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核心设计课LARP-601教学方法[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6): 32-37.

0 引 言

“LARP 601设计课Ⅲ”①是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三门核心设计课程之一②,综合体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景观都市主义教学理念③。课程要求学生从城市的角度去理解分析景观,并确定景观对城市和地段的引导作用,创造有活力的、相互连接的、宜居的城市环境[1]。课程所选的基地通常具有较复杂的城市问题如后工业基地、老城区等一些有待更新的城市地段。由于课程要求通过多学科知识、多角度思维、多层面分析等手段解决复杂问题,该设计课被学生公认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难度最高、强度最大,同时也是收获最多的课程之一,几乎每年都有该课程的学生获ASLA学生竞赛奖。2011年,该课程的主题是“城市演变及可持续城市地段营造”,场地是费城斯库基尔河(Schuylkill River)边的后工业基地。教学中所体现的思想、方法无论对于中国风景园林教学还是实践,无论对于后工业等需要更新的城市地段还是新城、新地段的开发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课程背景、基地概况及教学目标

1.1 课程背景

许多北美城市和社区都沿海岸或河岸建设。因为在工业革命兴起时,这些战略性的位置方便贸易和交流,是城市强大的经济驱动力。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中心城市的衰败以及郊区化的盛行,极大地影响了工业化城市的生长和城市形态。由此,一度兴盛的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滨水岸线逐渐被遗弃,尽管它具备水岸的风景潜质和邻近城市中心的优越位置。然而,在近三、四十年,全美兴起了对这些滨水地带的恢复和更新的兴趣,这些地段被认为是城市非常独特的位置。许多方案采用传统和当代的形式以及创新的方法赋予滨水新的生命,使之重返市民的公共生活。

* 国家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4年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风景园林专业)(教高厅[2014]2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研发基金,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与开放课(2015KY06)

金云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jinyf79@163.com

项淑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当代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包括如何重新使用已城市化的地段来满足和适应新的需求[2]。后工业国家的老城市中许多城市区域都是这样的情况,同时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新困境。这通常要求学生解决许多问题,比如:先前存在的基础设施通常已过时或者设计标准与当今的不相容,常常成为城市阻隔;老的网格结构,历史建筑的重新使用;棕地除污;与邻近区域的连接,城市肌理的重补;利用独特的位置,条件和内质将新的设计策略视觉化,落实到物质空间;用战略性的视野将这些地段重新定位,使之成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地段、邻里,甚至城市新的资产。

图1 基地航拍图Fig.1 the site aerial map

1.2 基地概况

费城是美国的第一个首都,德拉瓦河(Delaware River)与斯库基尔河(Schuylkill River)流经城市。这两条河流提供的与美国东海岸和欧洲的自然水道交通联系条件,使得费城一度成为北美最繁荣的制造中心之一。二战后,与其他很多工业城市一样,费城衰败了。

设计课选择了费城的两块基地,一块位于兰卡斯特大道(Lancaster Avenue)和西费蒙公园(West Fairmount Park)西南边界之间,另一块位于斯库基尔河岸(图1)。两块基地由于30街火车站和大学城的潜在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其中西费蒙公园由于它的巨大尺度而著称,于1876年举办过美国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留下许多重要的文化机构以及铁路等设施,邻近地区也因此而发展起来。 兰卡斯特大道是东西向主要国家公路的一部分,在费城范围内,它连接了大学城和中心城(图2)。

制造业的衰败导致了斯库基尔河河两岸产生大量的未充分使用的、相对便宜的、却位于市中心的土地,20世纪50~60年代州际公路的建设产生了双倍的废弃地。高速公路的建设更是将费城以往活跃的商业滨水岸割离出去。斯库基尔河基地上存在大尺度的工业设施、运输和仓库、铁路和高速公路、公用设施、“大盒子”商场(图2)。位于这些工业和基础设施廊道周边的住区也受到了消极的影响。就像高速公路一样,铁路和费蒙公园也将城市进行“切割”,导致了许多孤立的社区[3]。

1.3 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4]具 体如下:

(1)介绍基本的城市、区域和场地详细设计;培养敏感性,获得处理多种尺度和多样化设计思考的工具。

(2)培养对城市设计问题进行有效应对的能力,学习在此类对话中获得领导地位。城市设计问题日渐复杂。为了理解和充分的解决,有必要培养一系列跨学科的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的技能和方法。

(3)学习城市设计问题中多样化的考虑。由此,在学术训练和专业实践中注入跨学科的敏感性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设计课提供学术用全面的、丰富的视野解决相关的当代城市问题,让学生“解读”城市以及采取创造性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4)理解公共领域的重要性。公共领域对城市质量产生了以及将会持续的产生显著影响。成功的结果往往来自于将复杂的物质的、环境的和社会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城市策略,最终界定公共领域的分配、数量、质量和形态。

(5)理解城市的演变。城市设计和场所营造是典型的集体的,多学科的和长期的努力。要求学生达到全面理解能够保障成功带来变化的策略和设计。许多计划将要求理解方案的分期,包括决定暂时的和永久的使用,建立结构性的行动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甚至提供灵活的设计策略以应对未来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④。

图2 基地现状工业设施和铁路Fig.2 industry facilities and railways in existing site

2 教学过程

2.1 教学人员及组织

参加该设计课的学生共45名,被分为四组,每组分别由一名教授,一名兼职教员和一名助教进行指导,即由“1教授+1教员+1助教+11学生”组成的四个教学大组。四个组都探索相同的主题如对滨水或基础设施的响应,连接问题,公共领域的界定,街道模式,地段的创造,服务等等。

在课程的第一个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2~4人)自由组合及合作,组合特意是跨四个教学大组的,以便最大可能地接触不同的教授和学生,进行最大程度的交流互补。在小组自由合作阶段,学生们主要针对研究和调查,框架和系统方法,原型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

在中期以后,学生主要以个人的形式进行工作,主要由所属大组的教授、教员及助教进行指导。这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要求每一个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在各个尺度各个阶段保持设计项目及方案的连贯性,使用多样的媒体进行表达,对不同尺度的信息进行恰当的图形表达,界定问题并发展特定的研究路线以指导方案的最终形成。期间穿插跨组的教学交流,学生可以吸纳其它组老师的点评、建议,接受新的信息,对项目要素、方案进行修改调整。

图3 基地分析汇报Fig.3 presentation of site analysis

2.2 教学时序及内容

第一部分(2周):研究与调查阶段。在这期间,组织学生去现场,鉴别该地段的特质和约束因素,最相关的有利条件和问题,场地的潜力等。学生以3~4人的小组形式(跨组组合)分析场地和城市的具体内质。这将界定设计问题和设计挑战,指导之后的设计思维发展。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制作模型,作为之后设计策略的基础。

第二部分(3.5周):策略、框架、原型。学生以2、3或4人的小组形式(组内组合),形成清晰的场地解读并预想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源于对生态、水、交通等系统的理解,并将决定项目的框架。此外,这些策略的形成也将受到相关原型案例研究的启发。这一阶段成果是主要规划图和模型。

第三部分(2周):每组都延续采用自己特别的策略。根据各组的进度进行相对自由的工作:有些继续完善小组的策略,有些选定个人的详细设计地块开始不同尺度的设计,有些开始界定和发展注入场地的功能和项目。

中期以后:以上三个部分组成了中期以前的设计课内容。下半学期将专注于一些尺度转换以形成更详细的方案。

2.3 教学重点与特色

2.3.1 场地分析

通过基地现场的调查,学生们需界定场地、区域及城市中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14个小组分别研究两大类问题:一是环境问题,6个小组分别研究:(1)地质,地形,地表水文;(2)水文:暴雨水及饮用水;(3)斯库基尔河水文及气候变化;(4)生态;(5)土壤及其恢复;(6)气候及能源系统。第二类是系统问题,8个小组分别研究:(1)交通模式的演变;(2)城市形态和模式的生长;(3)费城街区、网格类型和建筑类型[5];(4)土地使用和土地权属的演变;(5)费城公共领域框架,花园系统,潜在土地,公园与开发空间决策者;(6)社会模式的演变;(7/8)城市理想——谁是决策者和驱动者?城市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公共与私人。最终要求14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汇报,成果共享。这样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基地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理解,不仅促成知识的互补,而且可以在交流汇报中相互学习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

2.3.2 设计策略

针对前一阶段的问题分析,学生们还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设计策略的研究。在这一阶段,以概念草图和模型的方式与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针对场地的特征,教授们最强调的策略一是如何消除高速公路、铁路、大公园、大盒子等造成的城市阻隔,因为这些消极要素阻碍了城市能量流,阻碍了各城市功能之间的沟通,阻碍了社区人们之间的交流,阻碍了自然要素与城市的互动。二是如何界定和创建节点,如何将节点连接起来,构建连续的系统。理解场地及其周边区域中的能量节点,包括文化、历史、娱乐、公园、商业、车站等集聚能量和人气的城市节点,判断场地中该引入什么项目,创造新的能量节点。理清为什么引入该类项目节点,它们将如何运作,将带来什么样的活动,对地块及城市将产生什么影响和意义。此外,城市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中的各要素如何被很好的连接,课程非常强调如何跨越和打破现有的城市阻隔,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将城市节点组织串联起来,织补城市碎片,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系统。三是如何注入混合使用[6],为地段注入新的活力。理解并利用场地中现有的建筑、设施和功能,判断未来的使用方式,根据场地及周边用地的使用类型和使用状况,选择、构想和界定地块的多种功能和项目类型,创造多样活力的城市环境,使之成为城市新的热点和触媒点。

2.3.3 原型方法

学生在组织设计策略的同时,教授们为学生提供了将近40个经典的优秀城市设计案例,包括农业生产与分配[7],绿色工业/绿色能源/绿色垃圾处理,研究/教育/研究中心,土地修复,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生态城市[8],交通运输,分期方法等不同主题。学生根据自己对场地界定的问题及初定的设计策略,选择相应的、相似的案例进行针对性的案例研究,最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这一环节对于设计策略的最终确定,景观框架的组织,以及之后更详细的设计都非常关键。案例原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设计的样板,通过提炼地段及初步概念构想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因素,可以使自己的概念得到修正、补充,使之更加清晰可行,也有助于将抽象思维具体落实到物质空间。教授们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将原型的结构框架和其中最本质的、最具相似性的要素叠合应用到自己设计场地中,如何根据场地的特质进行调整,创造新的形式,同时也学习剖面、地形、边界等细部的组织和处理。此外,原型案例的研究成果作为共享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设计资料库,有助于最有效、最快速的拓展设计思维(图4)。

2.3.4 景观框架

景观框架[9]是课程的核心关键词,强调景观作为地段更新的引导框架,创造连续的景观系统,为人们提供除了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居所”[10]。课程强调将景观作为一个与地段其它要素互动的框架,利用潜在的资源如现存的景观资源,废弃的、低利用率的城市空间,建筑,构筑物,基础设施等一切可以被景观化并增强连续性的实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软系统”[11]。这个系统与地段中已有的和需新注入的其他功能和项目形成图底关系,在未来的开发中,景观框架是灵活的,只要大致的框架不被打破,具体的形式和要素都可以根据市场、社会、政策等条件的变化而相应的调整。其次,地段和城市由不同肌理、不同流向、不同边界和不同性质的斑块组成,景观在其汇集点、汇集边界可以起到协调组织的作用,在延续各自特性的同时,使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冲和融合,并且将不同的“城市碎片”编织在一起,形成连续的城市景观表面。景观还是一个多产的系统,它不仅仅是一个满足视觉的产物,而是一个多层面、多功能的综合体,可以将原本分离的占各自空间的多个城市系统如雨水管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娱乐休闲等创造性的叠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提高城市土地和空间效率(图5)。

图4 原型分析应用Fig.4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prototype

图5 景观框架Fig.5 landscape armature

2.3.5 专业考察纽约

中期汇报之后,课程安排了两天去纽约专业实地考察。其中很多地点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带队的老师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景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为什么存在,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具体的存在方式。两天的行程强度很大很高效,具体包括以下一些地点(图6)。第一天主要考察纽约市中心/曼哈顿中城:布莱恩特公园(Bryant Park)—时代广场(Times Square)—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公园路(Park Avenue)—口袋公园(Some Pocket Parks)—大军团广场(Grand Army Plaza)—中央公园(Central Park)—哥伦布环岛(Columbus Circle)。第二天主要考察滨水地带和后工业景观:南滨河公园(Riverside Park South)—高线公园(The Highline)—炮台公园(Battety Park)—布鲁克林大桥公园(Blooklyn Bridge Park)。

2.3.6 挂墙评图

除了中期和终期两次大型的正式成果汇报,挂墙评图(Pin-Ups)是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学习的最重要方式。每周大概有1~2次的挂墙拼图,形式多样,有时是组内评图,有时是跨组评图,有时是两组联合评图。这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老师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会对学生的汇报方式、内容、思路、表情、音量、动作、时间等提出意见,期待改进。通过挂墙评图,学生从老师和同学吸收不同的知识和想法,包括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景观表达技巧,汇报方法,资料信息收集途径等等。同时,老师也鼓励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方案以及为自己的方案进行辩护,因为这是今后专业发展永远需要的技巧。

2.3.7 与其他课程的互补

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的课程设置分为四个模块:设计课、工程课、理论课和媒体课,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12]。工程课中的地形竖向设计、雨水管理、材料、生态、种植设计等;理论课中的景观都市主义案例研究、古典园林等;媒体课中的绘画与视觉表达、数字视觉表达、数字模型、实体模型等课程都紧紧围绕设计的核心,为设计服务,学生可以很快速地运用到设计过程中。

3 课时安排及重点环节

课程共16周(2011.9.7—2011.12.19),每周三次课,每次课4小时以上(表1)。

表1 “城市演变及可持续城市地段营造-LARP 601”2011年课程时间安排表Tab.1 the schedule of “LARP 601” in 2011

图6 专业考察纽约路线Fig.6 routine of studio New York trip

本设计课强度大,涉及的城市问题综合复杂,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清晰连贯的设计策略,提出相关问题,提供中肯的解决方案;积极参与在集体评图、改图、研讨会、汇报等课程演说环节;对尺度的理解;有效的、尺度恰当的平面和三维图交流;在城市具体地段中构建城市结构和景观;为目前无特色的场地营造场所感,特色和个性;理解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以营造强大的、有活力的城市区域和社区;大都市与社区的相互影响;能够增强连接性和可达性的自然和基础设施系统的影响,这将影响土地使用、运动、土地价值和城市性格;公共空间与建成形态的关系;界定战略性的城市成分和分期,以确保场地的活力和逐渐发展;使用分级以增强空间、风景和环境价值,恰当的管理基础设施,支持健康有效的城市化过程;界定城市形态,基础设施,街区结构和建筑类型;以概念和文脉关系的形式构建公共领域;形态;分级;项目。

4 结 论

尽管美国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但美国以及其它进入后工业阶段的国家所出现的问题是中国将要经历以及正在经历的城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扭转和避免规划设计中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营造真正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社区和城市环境,是风景园林教学和实践的责任和难题[13]。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核心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无论对专业教学还是实践都具有很多可借鉴之处,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有以下几点:(1)跳出景观自身,从地段和城市的视野来考虑景观系统的构建,增强景观与城市功能、项目、基础设施等城市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2)以灵活的景观框架来引导和协调地段和城市的整体发展,创造混合使用的、宜步行的、紧凑的城市环境,将以经济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思路逐渐转向以生活为主导;(3)构建相互连接的城市系统,用景观的手段打破城市阻隔,织补城市肌理;(4)综合的思想,包括多学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等)、多角度、多系统、多层面的综合,以解决日渐复杂的城市问题;(5)课程设置的逻辑性和关联度,风景园林的课程应紧紧围绕设计、实践应用的核心,现学现用,环环相扣,提高学习效率;(6)设计课程的交流互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课中应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专业实践中需要的诸如口头汇报、图形交流、批判辩论等能力;(7)原型的方法,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提炼场地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原型案例,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应用其中的形似性,塑造场地的个性和特色。

(致谢:笔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詹姆士·科纳(James Corner)教授,大卫·古弗尼尔(David Gouverneur)教授,系主任助理戴安·普林格(Diane Pringle)女士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Waldheim C. 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6.

[2] James C. Recovering Landscape: Essay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9.

[3] Feireiss K, Feireiss L. Architecture of Change 2: Sustainable and Humanit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M]. Die Gestaltan Verlag, 2009.

[4] Czerniak J.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s: emerging practices, paradigms& technologies reshaping the contemporary urban landscape[M].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Centre for Landscape Research, 2009.

[5] David O. Green Metropolis: Why Living Smaller, Living Closer and Driving Less are the Keys to Sustainability[M]. New York: Riverhead Hardcover, 2009.

[6] Dean S, Phillips P L, Spink F, etc. Mixed-Use Development Handbook[M]. USA: Urban Land Institute, 2003.

[7] Salle, Janine de la., Holland M. Agricultural Urbanism: Handbook for Building Sustainable Food System in 21st Century Cites[M]. Faringdon, Oxfordshire: Green Frigate Books, 2010.

[8] Harvard University. Ecological Urbanism [M]. Lars Muller Publisher, 2010.

[9] Gouverneur D.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Future Informal Settlements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5.

[10] Oldenburg R. The Great Good Place [M]. New York: Marlowe & Company, 1991.

[11] Kirkwood N. Manufacturing Sites: Rethinking the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M].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2001.

[12] 金云峰, 简圣贤.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课程体系[J]. 中国园林, 2011(02): 6-11.

[13] 金云峰, 李瑞冬, 陈静, 等. 风景园林专业特色教学[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4): 1-5.

注释:

① 本文曾在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作交流。

② Landscapes in Process 2007-08. 12. Penn Design. /Landscapes in Process 2008-09. 13. Penn Design.

③ Landscapes in Process 2009-10. 14. Penn Design./ Landscapes in Process 2010-11. 15. Penn Design.

④ http://larp601.blogspot.com/.

图表来源:

图1-6:http://larp601.blogspot.com/ (课程博客)

图4:学生Matthew Ells作业

图5:学生田思雨作业

表1:LARP-601_Syllabus, 2011秋季

(编辑:申钰文)

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50608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 编 号2095-6304(2015)06-0032-05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2015-09-15

Teaching Method of “LARP-601” in the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bstract:“LARP 601 Studio III” is one of the core studios in the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Through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on the studio’s background, site condition, teaching goal,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features and teaching schedule, this essay summarizes its potential uses as reference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China,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urban renewal issues in China.

Key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Design; Teaching Method; Landscape Urbanism; Urban Renewa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城市更新风景园林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