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卜拉楞寺:拈花梵唱音悠扬

2015-07-27影子

今日民族 2015年8期
关键词:转经筒佛像信仰

文·图 / 影子

卜拉楞寺:拈花梵唱音悠扬

文·图 / 影子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

夏秋的清晨,高原藏地景色宜人,金色的朝阳已经打亮屋顶,倚靠青山绿水,头顶蓝天白云,夏河小城仍然似在梦中。提起拉卜楞寺,很多人会很迷茫,可是如果说到它就是2005年贺岁片《天下无贼》的外景地,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梵音悠悠

庄严巍峨的建筑之美

进入拉卜楞寺,一下就感觉到这并不只是一座寺庙,远眺,清澈的大夏河如洁白的哈达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呈右旋海螺状,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坐在这个“聚宝盆”上的拉卜楞寺,背后松林苍翠,寺前开阔平坦,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怡人,弥漫着一缕缕神秘的氤氲。晨光中的拉卜楞寺,禅房累累,庭院深深,错落有致的寺庙,金光闪闪的塔尖,还有独具藏族风格的各种建筑鳞次栉比,这似乎是一座小城,一个村庄。

当我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情,走进拉卜楞寺,望着那金碧辉煌的大殿,心中不由肃然起敬。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拉卜楞寺很有名,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藏语“拉章”的译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寺院现共有18座佛殿,万余间僧舍,内有多达万余尊的佛像,大的高达十几米,小的只有手掌大;有重达数吨的铜佛,也有轻不足两的木雕佛;有价值连城的纯金佛,也有数以千计的泥塑佛。不少佛像都用珍珠、翡翠、玛瑙、金刚石等珍宝镶嵌,价值连城,规模宏大。整个寺院建筑结构庄严巍峨,紧密严整,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

拉卜楞寺全景

虔诚

寺前奔流的大夏河河水,一架朴拙的木桥横架于河上,清新的风迎面吹来,木桥上的经幡被吹得啪啪作响,河水和着经幡的奏鸣,毫不停息地潺潺流过。一个个身披藏袍的身影,从四处走来,从桥上鱼贯而过,纷纷加入转经的人流。不断壮大的转经队伍首尾相连、绵延不断,绕白塔,穿长廊,转经筒,一路小跑,一路念诵,匆匆的脚步与奔腾的大夏河一起沸腾。我不由得默默加入其中,追逐和记录那一副副虔诚的面孔、一个个执着的身影,去感受信仰在周而复始的磨砺中逐渐升华的神圣和感动。

透过浓浓的煨桑烟,久燃不灭的酥油灯,轮回不停的转经筒,磕长头不止的信徒,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拉卜楞寺的美,不仅由于它外在的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香烟缭绕的煨桑炉,五颜六色的经幡,更在于它内在的悠远的历史,宗教的魅力。

安详圣洁的艺术之美

拉卜楞寺最醒目的建筑是西南角巍然屹立的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贡唐宝塔,远望宝塔高五层,有塔刹、塔瓶、塔座,造型别致,工艺精巧,金碧辉煌,太阳光下分外耀眼,几乎在建筑艺术与宗教意义上达到了完美神圣的境界。在大金塔门口,两个身穿红色袍子的喇嘛守护在那里,他们是在守护神灵,更是守护心中的一份虔诚。进入门内,寺院墙体上有一圈长达300米的转经廊,十几个藏民执着地在那里转经,一百多个转经筒被一只只苍劲的手拨动着,叽叽嘎嘎地鸣响,站在大金塔顶层,我也似乎达到了另一个境界。

转经长廊

整个拉卜楞寺建筑群包括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等,宏大而错落有致,鎏金铜瓦歇山式顶楼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寺庙的色彩非常浓重,大块的红、黑、赭、绿、黄、白在高原的蓝天黄土间显得如此安详而圣洁。布幔是黑色的,上有白色的瑞兽,拱卫着一个心形的图案及八宝图。拉卜楞寺有六大扎仓(学院),是安木多藏区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闻思学院的大经堂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藏式宫殿结构,顶上铺着鎏金的铜瓦,脊上站着铜山羊、法轮、宝瓶等物。殿内高阔宏伟,一百多根大柱子包着红绒套,梁间层层悬挂着精美的唐卡和绣像。地面铺着厚厚的松木板,密密地摆放着黄色的绣榻。东南西三面墙壁画着巨幅壁画,北面依次供奉唐太宗、松赞干布和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拉卜楞寺的奠基人)等身像。整个殿堂幽森昏暗,既绚丽又肃穆。

清晨,喇嘛们从四面八方涌进经堂念经,经堂里整齐地摆放着上千册经书,地上能容纳三千多个佛教徒诵经,气势非常雄伟壮观。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精神朝拜和追求,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沐浴。无论我踏进哪个大殿里,那种庄严肃穆、宁静的气氛,立刻会使我的心灵变得纯净和安宁,平和而轻松,浮躁的心真正地休憩下来。

最令我感兴趣和惊叹的是用酥油捏制成的各种酥油花和酥油佛像。所谓酥油花,就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走进大殿,仿佛置身于一座神话中的艺术殿堂。我一边观赏一边赞叹不已,叹服藏传佛教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是各种宗教文化和民族艺术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是它丰富和绚丽了我们民族艺术的瑰丽宝库。

佛与酥油花

童年

沉浸感召的信仰之美

拉卜楞寺拥有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周长近3.5公里,外围环绕着一圈转经筒,约有2000多个,经轮的手推木柄,光亮而弯曲,多少年来,有多少只手在这些经筒上留下印痕,又被太阳多少次照射凝固成永恒的纹路。如果转遍所有的转经筒,需一个多小时,密密的经筒似一道大型围墙,神圣与平凡,灵殿与尘世,就在这一墙之隔。每天从早上6点多天蒙蒙亮,到晚上6、7点太阳下山,都有无数虔诚的藏民,左手捻念珠或转动小型转经筒,右手推着近1.5米高的转经筒,身体微向前倾,不知疲惫地用心向佛,围绕转经长廊,祈祷过去、来世和今生。

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磕长头的信徒,他们的衣衫早已破损不堪,脸和手脚都已蒙尘,可他们的心却是无比纯净澄澈。亲吻大地、膜拜天空,不知疲惫、饥饿与困顿,崇高的信仰,就像他们那高举过头的双手,生根于他们心中,用虔诚浇灌,用善心培植,洋溢在他们脸上的,不是汗水,是因信仰而焕发的光环。

转经人流,迎着朝阳疾行,个个神情凝重,仿佛沉浸在神灵的感召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苍老而虔诚的背影,佝偻着腰背,拄着拐杖,皱纹满面,步履蹒跚,转着经筒一步一步向前挪着,但脚步却是那样坚定……在藏民眼里,转经就如同我们每天要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长长的转经路,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只有融入其中,方能感觉拉卜楞寺的古老,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信仰之美,永存于每一位信徒与游客心间。

(责任编辑刘笑)

猜你喜欢

转经筒佛像信仰
信仰的旗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佛像面前的 菩萨
转经筒
为了失去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为了失去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