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教育

2015-07-27云南民族中学吕文丽邹飒金珊

今日民族 2015年8期
关键词:寄宿制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文 / 云南民族中学 吕文丽 邹飒 金珊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教育

文 / 云南民族中学吕文丽邹飒金珊

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经验

一直以来,云南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

1. 采取特殊措施加快民族教育发展。对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所有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对省定民族中学高中住宿生给予每人每年300元的生活费补助等。

2. 民族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予以优先发展。云南已形成由1所综合性民族大学、41所全寄宿制民族中小学、5500所半寄宿制民族小学、34个贫困县第一中学民族部、4所民族师范院校、6所民族中专和在8所高等院校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等内容构成的民族教育体系。同时还采取提高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实行降分招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政策措施,促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

3. 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全省中小学校德育教学内容,确定命名了一批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全省民族团结教育学校。近日,云南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再确定一批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决定在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创建1221所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在高校和幼儿园及部分中小学再创建一批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

制约云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因素

1. 各级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和普及水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普及任务艰巨。

2.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尤为突出。当昆明的中小学在招聘教师时,要求应聘者应是毕业于“985”、“211”高校的本科生、甚或研究生时,民族地区的同类招聘多是名不见经传的二本学校毕业生,更不太可能有研究生。

3. 学校管理相对薄弱,办学活力不足,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不强。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提高教育质量大多是在点上推进,统筹考虑和整体部署有待加强;一些工作还停留在具体层面,急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激励机制;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围着应试教育打转,将提高教育质量单纯理解为提高升学分数。

基诺族学生在做试验

对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建议

基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较低的实际,建议如下:

1. 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均衡发展要把提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深化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 缩小民族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支持,尤其是民族教育的中小学阶段。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倾斜。加大中央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提高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师待遇。

3. 重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实现办学条件均等化。鼓励区域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对“双语”地区的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从信息工具的使用到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过程中,让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真正掌握多媒体。

4. 建立长效督导评估机制。民族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设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民族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不搞突击表现,建立民族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平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责任编辑赵芳)

猜你喜欢

寄宿制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民族团结之歌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