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沧桑话甘堡

2015-07-27徐吉廷封习虎谢晓庆

今日民族 2015年9期
关键词:藏族剪纸

文·图 / 徐吉廷  封习虎 谢晓庆

百年沧桑话甘堡

文·图 / 徐吉廷 封习虎谢晓庆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杂谷脑河畔的甘堡藏寨因其历史悠久、藏族风情浓郁,屡屡成为国内外旅行家、人类学家在考察中国西部民俗风情时驻足造访的一站。“甘堡”为嘉绒藏语“贡蒲”的汉语音译。“贡”意为梁、岗、坡;“蒲”意为寨或人户,甘堡即坡上村寨。在整个藏区,甘堡又称“贡蒲甲穹”,意为百户大寨,是历史上嘉绒藏区最大的寨子。整个村寨依崖而建,幢幢相连,户户相通,气势恢弘,充分体现了甘堡人精湛的建筑技艺,有“嘉绒藏区第一寨”之称。

理番县甘堡屯 庄学本摄于1934年6月

甘堡屯兵

在唐代,甘堡地区归维州管辖,唐太宗贞观年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唐蕃战争,理县一带战事频繁,甘堡维关地区因地形优势成为两军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塞。吐蕃大军占领了今嘉绒藏族大部分地区后,有部分士兵因未能重回西藏而留驻下来,与土著居民“哥邻”融合,形成今天嘉绒藏族的先民。到了明代,甘堡地区属杂谷土司领地。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这里的杂谷土司因“利制枪炮,谋为不法”,被废除。清朝廷将土司属地分化为五个屯和四个土司,史称“五屯四土”,五屯,即杂谷屯、甘堡屯、上孟屯、下孟屯、九子屯;四土,即现马尔康县的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为正纪律,清廷特别规定所有屯兵“只能练武,不准经商和修文”。按清廷规定,五屯地区实行一户一兵制,屯兵“平时为农,战时为兵”,每一个屯兵分配有固定的土地、房屋、兵器及生产生活工具。屯兵的所有财产受到保护,不得变卖、转让或赠与。如果某一屯兵死亡,该户又无别的男子顶替,该户妇女必须招赘一名成年男人顶替屯兵兵额。因而出现了在本地屯兵兵额不足和男子不足的情况下,到大道上将过往路人强行招赘的情形。甘堡屯兵制就这样保持了屯兵的兵额永远满额,也保持了战斗力。

据《理县志》载: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五月廓尔喀以索要岁币为辞,再度入侵西藏,深入到日喀则,大掠扎什伦布寺,到处烧杀抢掠,全藏大震。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飞章告急。清政府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大将军,率海兰察统带巴图鲁侍卫等及索伦兵1000余名由青海入藏,并命四川总督鄂辉、将军成德带领四川绿营兵和藏羌屯练等共7000余名由川入藏,保县(今理县)人袁国璜和木泰尔奉命统率理蕃驻军和“五屯”藏羌将士共2000余人出征。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正月至七月初,清军六战六捷,歼敌4000余人,深入廓尔喀境700余公里。在这次反击廓尔喀侵藏战争中,被调参战的理番驻军和“五屯”藏羌官兵最能吃苦,作战英勇,每战必争先锋,为捍卫祖国西南边疆,抗击外国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理番驻军和“五屯”各族将士在凯旋回归时,还将全部火枪留在离拉萨10多里地的纳姆寺内,以资纪念,受到西藏僧侣界和广大人民的高度颂赞。

博巴森根

煨桑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我国沿海烧杀抢掠,甘堡屯兵又被抽调到浙江宁波一带抗击英国侵略军。在宁波战斗中,屯兵浴血奋战,五百屯兵壮烈牺牲。宁波市至今还保留有专为屯兵修筑的庙宇,塑有屯兵雕像供人们瞻仰。剩余的屯兵们回到家乡后,将在沿海作战的经历编成锅庄,叫作《博巴森根》,流传至今,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巴”意为藏人,“森根”意为狮子,相传为当年屯兵带兵长官的名字。而今,甘堡人在闲暇或喜事时且歌且舞,从锅庄舞唱词和舞步队形变化中,展示征程艰辛、团结战斗、夺取胜利的内涵,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或歌颂功绩,或缅怀死去的先辈,或抒发田间劳作的心情。

在清政府实行屯兵制的200多年中,甘堡屯兵曾多次奉命出征西藏、浙江宁波等地参加反击廓尔喀侵藏和反击英军入侵等战斗,不少屯兵英勇作战而受到清王朝的嘉奖。拂去历史的尘埃,当年的屯兵演武厅、练兵场、指挥台等遗址如今在寨子中仍清晰可见,与守备衙署遥遥相望,见证着甘堡藏寨那段光荣的历史。

现存的守备衙署为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因甘堡寨的桑古斯塔尔征战金川有功,被追设为甘堡守备而修筑。该建筑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5层12间,底层为畜圈,二层为衙署,三层为居室,四层为储藏室,五层为佛堂。衙署门前为石板铺砌的大院,供娱乐和集会所用,两旁各竖几丈高的经幡,经幡上印有六字真言。大院正方为照壁,上绘太阳、大象、蛇,寓意为“人心不足蛇吞象”。衙署大门上有一匾,书写“甘堡屯总府”。门前各有一个卧狮和骑马墩。衙门前的古道上东西方向各有一栅,东栅门楣上书写“且农且武”,西栅门楣上书写“足食足兵”,上面书写“还我河山”。

桑氏首任守备名桑吉斯塔尔,共世袭7代。第7任守备,即末代守备桑梓候(藏名格西郎吉)于1935年底承袭守备之职后,因其思想开明,平民意识较浓而备受百姓拥戴。1949年冬,桑梓候奉国民党松潘县长姚佑民之命参加了“反共救国军”,并出任某团团长,开赴汶川县威州地区阻击解放军。后率团起义,并配合解放军184师552团参加了解放茂县的战斗,全歼国民党38军李振西残部。之后,他又用自己在藏区的声望,先后说服众多土司、守备及上层人士放下武器,弃暗投明,迎接解放军,为和平解放四土地区,平息黑水叛乱,组织支前,开展禁烟(鸦片)等作出了贡献。其功绩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解放后,桑氏守备官寨被一分为七,除由桑家自留部分使用外,官寨的大部分房屋分给了贫苦农民。2001年,桑老先生将官寨留用部分无偿捐给了政府,并希望通过修复后建成“嘉绒藏族民间博物馆。”2002年,93岁高龄的桑老因病辞世。为更好地保护官寨,使桑梓候老人的心愿早日变为现实,当地政府开始动员其余住户搬迁出官寨,并于2004年春正式将桑氏守备官寨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切实加以保护。2004年4月,官寨维修工作正式启动,2008年官寨受汶川特大地震的破坏,震后理县政府对其进行修复,到目前已完成主体建筑维修和修复经堂等工作。

理县甘堡 徐吉廷摄于2012年9月8日

甘堡剪纸

甘堡藏寨是嘉绒藏区藏族剪纸风格保留最完整的藏族村寨之一。甘堡剪纸没有固定的模式,内容十分丰富,天上人间无所不包。剪纸造型古朴稚拙,功能明确,始终贯穿着藏羌民族的自然、人文和宗教信仰。理县藏族羌族男女都会剪纸,但分工不同。女性主要剪花,男性则主要剪日月星辰,神佛字符。剪纸图案虽然不太复杂,却风格独具,体现出藏族文化的特殊元素。与一般汉地剪纸不同的是,藏族剪纸高手在剪纸前都不描图勾图,而是直接用剪刀在折起来的各色纸样上任意剪裁。

寨子里78岁的唐术德老人说:“我们嘉绒藏族过春节和办喜事的时候都要贴剪纸,每幅剪纸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哪些剪纸该贴在啥子地方都很有讲究。我从20多岁就开始学剪纸,到现在都有40多年了。剪纸就像菩萨的衣服,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新的剪纸,相当于给菩萨换了新衣服。每年春节期间我的剪纸都可以卖到几千块钱。”说到这里,老人家憨厚地笑了笑,“其实赚钱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剪纸,并且想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民间艺术。”

2008年,甘堡藏寨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洗劫,许多古建破坏严重。然而,甘堡人骨子里流淌着自强不息的血液,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如今,走进甘堡藏寨,映入眼帘的是风情浓郁的藏式民居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岁月的烽烟已被淹没在甘堡人平静安乐的生活中。

(责任编辑刘瑜澍)

猜你喜欢

藏族剪纸
剪纸欣赏
The Light Inside
剪纸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演变》《藏族少女》
大嘴蛙学剪纸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