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象牙戒指》的叙述分层

2015-07-24左雪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名作欣赏 2015年18期
关键词:凯南奈特象牙

⊙左雪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叙事学文本研究

论《象牙戒指》的叙述分层

⊙左雪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叙述分层自热奈特提出以来,随着叙事学的发展,其概念变得愈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多样。本文试图用叙述分层理论解析庐隐的小说《象牙戒指》。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将故事情节置于三个叙述层次之下,并在各个层次之间进行跨层叙事,使得各层次的叙述者与受叙者相互交流转换,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

叙述分层 故事外叙述层 内故事叙述层 元故事叙述层 叙述者

庐隐是五四时期享有盛誉的女作家,以感伤的浪漫主义见长。《象牙戒指》是她1931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的一篇长篇小说。这篇小说中庐隐巧妙地运用叙事分层及叙述跨层写出了知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命运,把对女性“解放”的怀疑和忧虑、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和无法把握命运的悲剧进行了深刻剖析。

一、何为“叙述分层”

叙述分层概念由热奈特1972年在其《叙事话语》中提出。热奈特指出:在不同的叙事间有叙述本身表示的界限,由此会产生不同的层次;叙述分层中第二个叙事的叙述者一般是第一个叙事中的人物;而产生第二个叙事的叙述行为是第一个叙事中讲述的一件事。在此基础上,热奈特给出了进一步描述,并提出了叙述分层的三个术语,即故事外叙事、内叙事和元叙事。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热奈特仅是给出一系列描述,对于如何判定什么是故事外叙事、内叙事和元叙事,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由于他没有明确给出区分叙述分层的标准是叙述者的变化,因此容易将叙述分层的问题与同故事叙述、异故事叙述等与人称相关的概念相混淆。此外,热奈特在叙述分层中强调“叙述的事件”与“叙述行为”属于不同层次,但没有意识到叙述者的变化是叙事分层最重要的依据和标准。

里蒙·凯南在自己的叙述学专著《叙事虚构作品中》也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叙述分层。凯南对叙述分层的定义虽然源于热奈特,但她对叙述分层的见解比热奈特更加清晰明了。首先,凯南认为:“故事里面也可能含有叙述。一个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对象,可是,这个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在他讲的故事里,当然还可以有另一个人物叙述另外一个故事。”①凯南明确提出故事里面也可能含有叙述,作为叙述对象的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凯南看到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指出人物叙述故事。她指出叙述分层中更为本质的因素便是叙述者的变化。其次,凯南提出“每个内部的叙述故事都从属于使其得以存在的那个外围的叙述故事”。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凯南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阐释,提出了“故事中的故事形成层次”。也就是在叙述分层中,每一个故事层是相对完整的独立的叙述个体。最后在叙述分层的分析中,凯南还提出“叙述总是处于所叙述的故事之上的那个层次”。“故事层由超故事层叙述者叙述,次故事层由故事层的叙述者叙述”②。凯南的这一定义一方面强调了不同叙述层的包含关系;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了高(热奈特的“低”)一层叙述对低(热奈特的“高”)一层叙述的作用。她的提法跟热奈特一脉相承,他们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产生故事层(内叙述)的叙述者是超叙述层的人物,而产生次故事层的叙述者是故事层的人物。

赵毅衡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划分叙述分层的标准。他提出了辨别叙述分层的明确标准:叙述的分层是以叙述者身份为判别标准,“叙述分层的标准是上一层次的人物成为下一层次的叙述者”③。他明确提出:叙述分层的标准是高(热奈特的“低”)一层的人物成为低(热奈特的“高”)一层次的叙述者。他最终真正找到了叙述分层产生的原因,明确了其划分标准。当上一层的人物转变为下一层的叙述者讲起故事来,那么,小说则出现了叙述分层。

“如果将热奈特、凯南、赵毅衡的概念相综合,我们可以得出判定叙述分层的一个较完整的标准:叙述分层是一个文本内的形式问题,是对传统‘嵌入’概念的系统化,不同的叙事之间分为不同层次。”④其判定主要是以叙述者的变化为标准,高一层次的人物成为低一层次的叙述者;同时叙述层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叙述者讲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单元,是一种故事中的故事的结构。

二、《象牙戒指》叙述分层

在《象牙戒指》中作者在叙述分层上做足了文章,故事外叙述层为通篇定下线索,即“沁珠为何而死”,作者巧妙地借素文之口在故事内叙述层中,以旁观者的角度讲述沁珠这一生,在第二层叙述中,作者又不停地穿插了元故事叙述层中沁珠本人的书信和日记,不仅补充了第二层叙述,也将沁珠本人立体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象牙戒指》当中,叙述者的变化也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三个分层叙述:

叙述 叙事故事外叙述层超故事叙事(露莎与素文相约见面,询问沁珠死因)故事内叙述层 第二级叙述者素文 第一级叙事(素文回忆与沁珠交往过程)元故事叙述层 第三级叙述者沁珠第一级叙述者(超故事叙述者)露莎第二级叙事(沁珠与伍念秋、素文、曹子卿等人书信及沁珠本人日记)

小说一开始,露莎作为故事外叙事层的叙述者,便以露莎的视角展开叙述。露莎于家中约会素文,两人共同的朋友沁珠逝世,因素文与沁珠交好,露莎便向素文询问沁珠为何而死,随沁珠入土的象牙戒指为何会出现在素文的手上?这一系列的疑团为下文素文讲述关于沁珠的故事设下悬念。这样一来,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叙述者也发生了转变。

在故事内叙述层中,作为叙述外故事层面出现的人物便顺其自然变为叙述内故事的叙述者。素文将自己“眼睛”之所见,一一讲述给不在场的露莎和读者,从校园初识沁珠开始,到和沁珠成为好友,到见证沁珠与伍念秋感情未果、与曹子卿最终阴阳两隔等几段感情纠葛沉浮。她像一台摄影机一般把沁珠日常生活记录下来,力求做到客观真实。

而其他素文不在场发生的事件或者沁珠本人内心世界,作者又巧妙地转变叙述者,将其交给故事的主人公沁珠,以书信或者日记的方式,让沁珠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这就是元故事叙述层。沁珠与伍念秋、曹子卿、素文的信件来往,还有沁珠本人的日记,虽然都是借助素文之眼看到的,但是叙述者已经发生变化,沁珠成为元故事层自己的代言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故事内叙述层和元故事叙述层中,作者并没有停滞在某一叙述层,她游刃有余地在二者之间游走,即跨层叙述。在故事内叙述层和元叙述层中,素文讲述沁珠故事的同时,巧妙地加入沁珠本人日记,与伍念秋、曹子卿等人的书信,将一段完整的故事按照线性逻辑顺序铺陈开来。这样,叙述者就由素文和沁珠二者轮流充当,这是作者在故事外叙述层和元故事叙述层之间的跨层叙述。在小说结尾,作者重新回归到故事外叙述层,素文已经完成自己的叙述,退居为受叙者,而叙述者露莎向素文要来沁珠的日记,读了起来,这时叙述者又变成日记里的沁珠,这是故事外叙述层与元叙述层的跨层交流。在《象牙戒指》中,作者将通篇故事统摄在故事外叙述层中,露莎和素文说起“沁珠之死”这一故事;而后,在故事内叙述层中又以素文的视角观察沁珠的生活,讲述了沁珠的故事,在素文叙述的故事中,还有沁珠本人叙述的自己的故事,沁珠的行动是叙述对象,但是沁珠本人又在叙述自己的故事。作者在这三个叙述层次上交流往复,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叙述模式,沁珠本人这一人物形象也真切地跃然纸上。

总之,叙事学中叙述分层在小说中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在《象牙戒指》这篇小说中庐隐采用书信、日记等形式,以其独特的叙事层次安排和跨层叙述为我们徐徐道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各叙述层中作者还有意灵活进行叙述跨层,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女性人生的思考。当然,庐隐在叙述层次上的复杂多变也为当下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与借鉴。

①② [以色列]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③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 方小莉:《叙述分层——一个旅行的概念》,《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版。

[1] [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 申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成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 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龙召兰.对庐隐《象牙戒指》的解读[J].文学艺术,2009.

作 者:左雪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凯南奈特象牙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象牙是个“土特产”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遏制”概念与冷战史研究范式
象牙长啊长
一份报告引爆美苏冷战
跟踪导练(三)
学林新语
象牙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