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5-07-22邹明修吕泽林周远清邹仁君

耕作与栽培 2015年1期
关键词:颖花荣县穗肥

邹明修,吕泽林,周远清,邹仁君

(1.四川省荣县度佳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荣县 643108;2.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自贡 643000;3.四川省荣县农牧业局,四川 荣县 643108)

水稻是荣县的最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54万hm2,占粮食作物面积35.48%,水稻总产21.0万t,占粮食总产的51.0%左右,水稻在全县粮食生产中站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农民在生产上普遍采用简单、便捷的种植技术,但在产量上又追求高产,生产上栽培粗放,施肥方法不当,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大,氮、磷、钾施用配比不合理,造成单产较低,全县水稻单产长期徘徊在8.25t/hm2左右。据各乡镇多点调查统计,在肥料施用上,荣县水稻平均施纯氮(N)202.4kg/hm2,五氧化二磷(P2O5)51.5kg/hm2,氧化钾(K2O)63.8kg/hm2,N∶P∶K 为1∶0.25∶0.32,与荣县氮、磷、钾最佳施用配比2∶1∶1.5差距甚远。在施肥技术上,底肥一次清占49.83%,重底早追占38.72%,其它施肥方法仅占11.45%。由于偏施氮肥和沒有配方施肥,加上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肥料流失严重,利用率低。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点和肥料效应,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做到科学施肥,2013~2014年在市农科所专家指导下,县农技站组织技术人员对底肥一次清、“W”施肥[1]等不同施肥方法进行试验,探索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主要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指导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在度佳镇白坡村五组黄天明田进行,试验田为沙溪庙灰棕紫泥田,土壤农化性状为:pH 值7.4,有机质2.51%,全氮0.158%,速效磷(P2O5)19.78mg/kg,速效钾(K2O)122.43mg/kg。前作为冬水田。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有机肥(农家肥)、尿素(含N46.0%)、过磷酸钙(含P2O512.0%)、氯化钾(含K2O 60.0%)。供试品种为Ⅱ498,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底肥一次清、重底早追、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4 处理(各处理施氮比例见表1),施肥水平,纯氮150 kg/hm2,P2O575kg/hm2,K2O 112.5kg/hm2。N∶P∶K 为2∶1∶1.5,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4m2,各小区间均用塑料薄膜包埂隔水肥,旱育中苗4~5叶移栽,行株距33.33×16.65cm,栽植18万/hm2窝,每窝植双株,基本苗36.0万/hm2株。

表1 氮素施用方案Table 1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and time

1.4 试验观测与分析

生长发育期间观察记载各播期的生育期、定点调查分蘖及苗情发生动态,成熟时每小区取具有代表性的10窝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考种。试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SSR 检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方法对分蘖的影响

从分蘖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移栽期、基本苗相同情况下,表现出前期氮肥施用量越多,分蘖发生速度越快,分蘖越多,最高苗越高(见表2)。几种施肥方法分蘖发生始期相同,但分蘖盛期、有效分蘖期和最高苗期存在一定差异,最高苗差异较大。前期施肥100%的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处理分蘖盛期、有效分蘖期和最高苗期出现时期相同,比前期施肥80%的重底早追+穗肥处理分蘖盛期和有效分蘖期各早出现1d,比前期施肥60%的“W”施肥方法处理分蘖盛期早出现2d,有效分蘖期早出现3d。但是,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处理前期施肥量多,分蘖多,最高苗期出现时期比重底早追+穗肥处理迟2d,最高苗多40.6万~44.5万/hm2,比“W”施肥方法处理最高苗期出现时期迟3d,最高苗多99.4万~103.3万/hm2。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方法最高苗期出现早,最高苗少与前期施肥量减少有直接关系。因此,适当减少底肥和分蘖追肥的施氮量对控制最高苗,减少无效生长和低效生长,提高成穗率具有重要作用。

表2 不同时期水稻情动态调查Table 1 Dynamic investigation of rice tillering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2.2 不同施肥方法对“库、源、流”的影响

试验证明,不同施肥方法能够改善水稻个体与群体的光、养条件,对水稻“库、源、流”产生重要影响(见表3)。建立“库”大、“源”足、“流”强的高效群体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1]。分析几种施肥方法叶面积及指数(LAI)表明,底肥一次清、重底早追、重底早追+穗肥最大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小,而“W”施肥方法最大叶面积指数比其它3种施肥方法显著增加0.52以上;功能叶面积指数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基本一致,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方法呈现显著增加,分别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增加0.32和0.67以上,重底早追+穗肥功能叶面积的增大是增加了穗肥的施用,“W”施肥方法最大叶面积和功能叶面积的增大,是增加了停滞期肥和穗肥的施用所致。因此,氮肥施用后移,增加中、后期施肥是扩“源”的重要措施。“源”制造的同化产物是由维管束输送到“库”。据凌启鸿等研究,水稻茎内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成正相关,与每穗颖花数呈指数函数关系而增加[2]。底肥一次清、重底早追和重底早追+穗肥3种施肥方法茎秆大维管束数和每穗颖花数基本一致,而“W”施肥方法大维管束数和每穗颖花数显著增加,比其它3种施肥方法增加2.64条和7.5朵以上。在生产中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方法沒有出现颖花退化,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施肥方法穗顶和基部颖花退化严重。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施肥方法群体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最小,且数差异较小,重底早追+穗肥施肥方法次之,“W”施肥方法最高。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施肥方法群体生物产量和日生物产量增加7.46%和7.48%以上,日经济产量增加13.72%以上,经济系数提高5.79%以上;比重底早追+穗肥施肥方法群体生物产量和日生物产量增加3.24%和3.30%,日经济产量增加7.82%,经济系数提高4.38%。值得重视的是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施肥方法不当造成最大叶面积和功能叶面积低,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颖花量少,是导致“源”、“库”不协调的主要原因。说明“W”施肥方法能够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光合效能和物质积累与运转增强,有利于建立“库”大、“源”足、“流”的高产群体。

表3 不同施肥方法水稻“库、源、流”效应Table 3 Source-sink-translocation effect of rice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2.3 不同施肥方法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施肥方法对经济性状产生重要影响。总体分析,构成产量各因子以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施肥方法表现较差,两施肥方法差异较小。重底早追+穗肥表现较好,“W”施肥方法构成产量各因子表现最好。“W”施肥方法有效穗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增加5.48万/hm2以上,比重底早追+穗肥增加3.98万/hm2;成穗率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增加17.11%以上,比重底早追+穗肥增加11.35%;每实粒数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增加16.37粒以上,比重底早追+穗肥增加11.55粒;结实率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增加4.0%以上,比重底早追+穗肥增加2.34%;千粒重比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增加0.54g以上,比重底早追+穗肥施肥方法增加0.21g。

表4 不同施肥方法水稻经济性状Table 4 Economic traits of rice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2.4 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方法的增产效果不同(见表4)。对试验产量结果经方差分析,四种施肥方法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W”施肥方法产量最高,平均单产9.79t/hm2,比重底早追+穗肥增产0.71t/hm2,增产7.82%达显著水平,比重底早追和底肥一次清分别增产1.18t/hm2和1.23t/hm2,增产13.70%和14.37%达极显著水平。重底早追+穗肥产量2位,比重底早追和底肥一次清分别增产0.47t/hm2和0.52t/hm2,增产5.46%和6.07%达显著水平。重底早追比底肥一次清增产0.12t/hm2,增产1.40%达不到显著水平。

2014年,在度佳、旭阳、正紫、新桥、双石5个试验示范乡镇示范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方法,由于组织措施有力,技术贯彻落实到位,其中高产示范重底早追+穗肥施肥方法235.5hm2,平均单产8.85t/hm2,比大面积生产上增加0.59t/hm2,增产7.14%;“W”施肥方法348.7hm2,平均单产9.39t/hm2,比大面积生产上增加1.13t/hm2,增产13.68%。2014年在全县示范推广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方法,一般增产7.0%~13.0%,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3 小 结

3.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分蘖、“库、源、流”、经济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方法能够有效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作用十分显著。大力推广对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方法进-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3.2 重底早追+穗肥和“W”施肥方法比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底肥一次清和重底早追显著增产。分析增产原因,一是大幅减少前期施肥量,控制最高苗,有效减少无效和低效生长,提高成穗率,有利培育健壮个体,优化群体结构。二是增加了中、后期施肥,为水稻中、后期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对壮秆、幼穗分化、减少颖花退化等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扩源、增库、强流”,大幅增加生物产量和单位面积实粒数,提高粒重和光能利用率,实现高产。

3.3 在水稻生产实际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水稻高产施肥技术。一般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地区,或前期分蘖差、中后期供肥力较强的田块宜采用重底早追+穗肥的施肥方法,反之,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地区,或前期分蘖好、中后期供肥力较弱的田块宜采用“W”施肥方法。总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在生产中积极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施肥技术,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

[1] 易明权,吕泽林,等.杂交稻稳促攻栽培的高产机理与技术[J].杂交水稻,1991(2):4-6.

[2] 陆定志.杂交水稻根系生理优势及其与地上部性状的关联研究[C]//湖南.杂交水稻中心: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长沙:学术期刊出版社,1986:164―170.

[3] 罗成秀,郑圣先.杂交水稻的需肥特性与肥料管理[C]//湖南杂交水稻中心: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长沙:学术期刊出版社,1986:121―128.

猜你喜欢

颖花荣县穗肥
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
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
水稻内源油菜素甾醇对施氮量的响应及其对颖花退化的调控作用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三个寒地水稻品种株高与颖花数的相关分析
荣县:严惩欠薪违法行为 欠薪企业列入“黑名单”
荣县:“五重五到位”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荣县桑螟的田间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