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一步,海阔天空

2015-07-22史文磊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胡适笔者主体

曾经我们一堂课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曾经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一丝不漏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们却仍然面对考试试题不知所措。把学生笼罩在自己的羽翼下不敢有丝毫懈怠,只知道“授之以鱼”,却不知道“授之以渔”,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思维懒惰,反应迟钝。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也曾努力去改变,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真正做好的人又很少,要么,试着试着又变成了自导自演了;要么,课堂处于失控状态,乱作一团。我们不能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了!如果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到了该适当放手的时候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不能再忽视这种关系,否则,我们的教学就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况且,现代语文教育强调语文教学是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语文是一种主体内化、生成、建构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不是靠老师讲解,而是靠个体心灵对语言材料或言语行为的直接接触、亲身感受或体验。教师充其量只能进行组织和引导,而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退后一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学生智慧火花的燃放点,成为学生思维奔放的集中营。

一、转变角色,营造和谐氛围,打造自主式课堂

一节自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要求教师能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要以微笑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尽情绽放自己。此时,教师不应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作教材的解读者,而应站在学生身边给学生以帮助,因为学生不是机械的聆听者、识记者。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有苏格拉底自知一无所知、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深知自己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整个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想让课堂收获精彩,那便必须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记得听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她讲的是《敬畏自然》,对笔者有很大的启发。老师一进入课堂就面带微笑的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一直比较纠结,那就是我们人类到底能不能征服自然呢?我想在这节课上和同学们共同探究,同学们愿意吗?”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的回答“愿意”!那堂课,那位老师自始至终都是站在学生的中间,和学生一块讨论,一块分析,俨然是一位大点的学生。而学生对她也没有畏惧,遇到问题敢于直言不讳。课堂氛围和谐,师生之间再没有那种“距离”。只有在这种足以放松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那节课给笔者很大影响。回来后的每一节课笔者都十分注意这种和谐氛围,学生对我不再畏惧,在语文课堂上也都能勇敢积极地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角色,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近关系,进而变权威为伙伴,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和谐氛围中去,才能为学生整节课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当疑则疑,激发主体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什坦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复活》的创作时说:“我的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不是独出心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遵循“跳一跳够的原则”或做到新颖,或做到精确。达到激发学生的主体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拓学生思维视野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妈妈的职业是什么?胡适母亲的职业是什么?2.平时你妈妈在生活和学习上是怎样要求你的?胡适的母亲是怎样要求胡适的?3.你的妈妈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那胡适的母亲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4.通过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来谈谈你对妈妈的感情。问题十分简单,但又牵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他们积极组织自己的语言,畅所欲言。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在共同的探究中,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除了教师设计的疑问之外,要想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得离奇而随意搪塞,我们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只有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学生才能更主动,真正作课堂的主人翁。

三、分组讨论,共同合作交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所谓“退一步”,并不是让老师退出课堂之外。有的老师调侃说:“学生一切自主,我们就轻松了,让他们讨论去吧,讨论完回答就行了,我们教师彻底解放了”。这样可就大错特错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可是主导呀。教师导不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无从发挥。就如放风筝,断了线,它会没有方向乱飞;拉的太紧,它又飞不起来。教师就是放风筝的人。只有我们导得好,风筝才能飞得又高又远。以前笔者也尝试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可是有的小组讨论了两三句后,就没有话说了;有的小组看似讨论热烈,其实他们讨论的话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师对教育影响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学习上的自主。要想让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让好中差学生都能各具所能,就必须把学生按学习成绩的不同分成优良中差搭配的小组,才能让他们既能互相帮扶又能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施展个性才华。同时还要让他们在深刻自学、自悟的基础之上,讨论交流,才能达到合作的成效。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个性得到了重视或认可。以教学《老王》为例,检查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以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小组合作交流问题。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2)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两个问题分别交给各个小组讨论完成。按照要求,小组讨论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简单点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难点的让优生回答。在小组同学的互相帮扶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对问题有所认识并愿意主动展示,笔者及时予以评价和赋分,以表示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肯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师大胆退后一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精诚合作,及时质疑,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让他们的灵感和个性得以充分释放,师生将轻松收获无尽的精彩。

(史文磊  江苏丰县师寨镇东渡希望初级中学  221700)

猜你喜欢

胡适笔者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