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书为侣

2015-07-22张艳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好书课外阅读读书

张艳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生要有独立阅读的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一本好书可以告诉你生活的知识,还可以培养生活的技能,更能提升做人的品质。书籍带领我们走向浩瀚的天地,领略人生的真谛。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一、当今小学生阅读现状

在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喜欢故事书的占20%,喜欢卡通书的占12%,喜欢科普书籍的占10%,其他图书类占12%。

小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多安排在假期,平时上学期间较少有完整的时间去阅读。报刊类却较适合平时的零散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一般为“看过”“看完了”,较少有深度阅读,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

小学生的阅读书籍一般为教师推荐或同学口口相传,不能形成各阶段的阅读体系。

小学生的阅读数量不足,20%的学生能自主阅读并阅读量比较大,40%的学生能基本完成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5%左右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

二、对策与建议

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根基。调查显示,会阅读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在阅读中培养习惯,在阅读中形成技能。

(一) 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好书推介会。“你有一本书,我有一本书,我们就有两本书。”每个学期开学初期我们都会搞一个好书推介会,比一比谁阅读的图书最受大家欢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他们情绪激动地使尽浑身解数力图说服大家都去读他喜欢的这本书。此举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阅读兴趣浓厚了。

2.诗歌朗诵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学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定期举行诗歌朗诵会能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能更深入地去阅读体验。

3.名著文豪知多少?经典的文学作品历久弥香,影响着千万读书人。文学名著无疑是最好的阅读范本。关于文学作品的常识我们通过擂台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下学生大量翻阅图书,互相交流,相互提问,会上群情激昂,争论不休。融古汇今,纵横捭阖,赛后余音袅袅,乐此不疲,掀起了读名著的热潮。

(二) 教师明确阅读教学的标准

阅读可以学习知识,了解认识万事万物。在阅读中能发展思维,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1.学生阅读首先要做到文从字顺,对文章有整体感悟,然后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积极主动地品字悟文,深刻理解,加深体验,从中获得启迪,受到美的熏陶。教师的讲解分析要少而精,学生的阅读实践是他们独特的个性化行为,有每个人不同的感悟。

2.在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文章优美语句的能力,理解文本的能力,欣赏文章结构体裁的能力,对作品进行评价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不仅能进行表层阅读,还要深入探究。创造性阅读也是重中之重,跳出文本发挥想象进行创新阅读,进而创作。

3.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以及诵读。在教学中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4.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理解课文,可以讲解一些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对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等进行必要的随文解读、渗透,学生明确语言的结构特色更利于对文本的理解应用。

5.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三)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1.以课本为载体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例如,学习了《后羿射日》我就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阅读《山海经》等读物;读了《猫》,布置学生找其他有关动物的文章来读,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并且找老舍的其他文章来读。如读了《七律.长征》,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文章来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可找原文阅读,如《林黛玉初进荣国府》,借机让学生试着去阅读《红楼梦》等古典名著。

2.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学生鉴别能力。选好书,首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绘本。其次,要有教育性,读物应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广泛 ,如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第四,要有趣味性。读物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阅读。

3.授之以渔,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读书讲究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1)精读法。对书本上的重点文章,要重点精细地阅读。对语言隽永,运用典范的文章要精细地读;对情节感人的句段要全身心投入地动情地读。

(2)略读法。针对课本的一些略读课文,整体感悟,了解梗概,感受情感,根据需要捕捉搜集信息。

(3)浏览法。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章节,例如,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4)速读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 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厚积薄发”。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圈圈点点,可以眉批,也可以旁注。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报刊、杂志的精彩内容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可以写读书笔记,初步体验写作成功的快乐。

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坚持让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名、日期、主要内容,摘录重点的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才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走遍天下书为侣。做为一名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要“授生以渔”,让学生与书为侣 ,让书籍点亮人生。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好书课外阅读读书
推荐一本好书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好书共享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