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2015-07-22赵恒斌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方法

赵恒斌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深刻地揭示了学、疑、思三者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充分说明了“问”的重要性。“疑”就是质疑,提出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获取到知识。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进行粗浅的探究。

一、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教师问得多,学生答得多。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时,常常是全班一片沉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不想提问

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浸淫在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中,他们不曾想过要提出问题,甚至认为根本没有提出问题的必要。

(二)学生存在心理顾虑,不敢提问

一部分学生认为,同是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教师讲的内容,其他同学都懂,而自己却不懂,怕提出问题来被同学和老师笑话。为了保留自己的“尊严”,他们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这就是所谓的“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就是权威,如果提出有异议的问题,老师会不高兴,给自己“小鞋穿”,同时也怕同学认为自己是在“逞能”。

(三)学生虽想提问但提问不了

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基础比较差或思维能力欠缺以及没有质疑的方法,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或是无效提问等,二是教师的原因。教师只注重讲和问,要求学生听和答,而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或只让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提问,而使其他学生没机会提问。

二、如何使学生有问题可提

(一)要使学生愿意问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教师的“教”“灌”为学生的“学”“思”“疑”,使学生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依赖性和懒惰性,鼓励他们踊跃提出问题。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愿意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参考书籍自己去探究、解决。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知识面也比较宽,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了学习范围。对此,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这个问题留待以后回答,以免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应该指出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以及相关的书籍,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探究,并及时关注他们的探究结果。

(二)要使学生能够问

要想能够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打牢知识基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训练。

1.教师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个优秀的教师,经常会以巧妙的问题设计导入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时提出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结束时,以富有悬念的问题总结,诱使学生复习上课所学、预习下一课将学知识。学生在整个课程中都被问题包围着,耳濡目染中自然就有了问题意识,只是缺乏教师为他们提供提问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他们创造提问的机会。例如,运用开放式的问题,使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如:“针对这一现象,你们有哪些疑问呢?”

2.帮助学生总结提问的方法。学生不敢问、不愿问、问题质量不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是学生不会问,不知道怎么问。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思维角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提问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怎么问,从而产生问题意识,进而提出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出多种问题类型:一是描述型问题(对生物学事实进行描述。用“是什么”“怎么样”等提问);二是比较型问题(不同或相近的生物现象进行比较。常用“有什么异同”等提问);三是分析型问题(分析形成某生物学事实的因果关系。常用“为什么”提问);四是综合型问题(总结、概括出一类生物学现象的特点、规律等而产生的问题。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等提问);五是迁移型问题(改变原有的条件后所产生的问题。通常可用“若把……换成……会怎么样”发问)。

当然,还有很多提问的方法,在此笔者不逐一列举了。总结了提问的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和训练学生经常使用这些方法针对生物学现象进行提问,直到由提出一个问题、两个问题发展到提出一系列问题为止。

3.要使学生敢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人格和尊严。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的原因很多:一是心理上有顾虑,如上文提到的怕同学和老师知道自己对于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懂而耻笑自己,怕挑战了老师的权威,老师给自己“小鞋穿”,怕同学认为自己是在“逞能”;二是由于基础知识学得不是很牢靠,从中发现不了问题,也就谈不上提出问题了;三是发现了问题,由于胆小、紧张,没有勇气在课堂上提出来。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教师应平心静气、和蔼可亲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尊重每个学生人格和尊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点拨、诱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日积月累学生就变得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4.要使学生惯问。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师要培养学生习惯提问的品质,使学生养成提问——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学生提出问题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为学生“释疑”——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而是在了解了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思考的层面后,给出其进一步思考的方向,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去自主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质疑、思考、创造的快乐,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从而激发进一步发现问题、深入学习的动机。

学生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评价问题的提出者和问题本身,使学生保持提问的积极性,进而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成功意识,使之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方法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