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文本空白,激发想象思维

2015-07-22张晓丽金铁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眼神创造性情景

张晓丽 金铁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展开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前提。

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级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小学生的“创造”,不能拿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其创造性阅读主要是指超越自身体验和生活的阅读。这种创造性如何来培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努力发掘“创新点”,培养问题意识,在课文的空白之处为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无限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抓住这些文本空白,巧妙地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掘出课文的创造性因素,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将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课堂变得异彩纷呈,更会使课堂活跃起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作品呢?充分利用文本中空白和不确定意义质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语文教师是课堂学习中的指导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实践。

一、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有利于解读文本的空白之处,体味作品的“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陶渊明在《饮酒》一诗中写到:“何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章的空白之处其实就是一些言尽而意不尽之处,包括省略处、概括处、暗含处等。这些地方都是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精心编排和设计的,他们往往就是留给课文的创造性因素,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唤起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这些空白点,品味作品的“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我在教授《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的时候,紧紧抓住老人“平静的眼神”这一空白,设计了“透过老人平静的眼神背后,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解读眼神背后的含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也使课堂掀起了第一个小高潮。在探讨过程中,看法各不相同,有人看到了鼓励、有人看到了肯定、有人看到了自信……学生的回答不但解读了文本的深层含义,也使我懂得了: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这样一个默默支持、鼓励自己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和表扬。

二、善于借助文本的空白之处,有梯度、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阅读,张扬学生的个性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意义,深层次地挖掘其中的丰富内蕴,还要善于设计巧妙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想象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个性的解读在课堂上出现,才能真正的做到创造性阅读。因此,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且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并不是唯一的,文本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意义允许学生多元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造的阅读,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应该对学生的理解表示肯定。这样做不仅符合了文学欣赏的审美规律,更可贵的是保护了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肯定学生每一种无错误的理解都是对作品意义的一种创造和丰富,同时,这又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阅读。而这种有梯度,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更有利于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可以有效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如我在教学《唯一的听众》时,引导学生理解老人三次平静眼神的时候,我以“想象一下,当我每一次看到老人平静的眼神时,这个眼神都会对我产生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这是文本留给读者的空白,更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样一个创造性的问题,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还展示了学生个性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这一眼神给了我无声的鼓励;有的学生说这一眼神给了我无形的力量;也有的学生说这一眼神给了我莫大的自信……我想:这些答案应该就是作者想要的吧。允许不同解读的声音的存在,才能有解读的发展,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审美能力。

三、巧用人物人称解读文本的空白之处,使学生融入文本,产生个性化理解

文章空白之处的存在,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了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并愿意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作出解释,填补空洞,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可供人欣赏的丰满的审美对象。这些“空白”它本身是因语言的缺席而造成的,具有很大、很充分的自由空间,所以,在利用和挖掘文本空白时,教师应该提醒并引导学生尽量摆脱那些千篇一律的说法,而要试着把自已融入到文本当中去,和人物对话,然后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情感等得出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能寻找到一个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角色位置,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解读人物和文本,效果会更佳。

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是文本留给我们的空白,在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时,我问学生:桑娜在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地等待丈夫回来,这段时间她会想些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回答。这个问题一下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顿时也活跃了起来,学生的回答更是妙语连珠,堪称叫绝。有的学生回答:“我该怎么办,他会揍我的。”有的学生回答:“我是不是傻了,家里的五个学生已经够多了,丈夫会累垮的。”更有孩子回答:“不管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两个孩子死去吧,揍就揍吧,我宁可挨打,也要救这两个孩子。”……甚至有些孩子在回答时,声音居然有点颤抖,我被学生动情的回答感动了,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善良。这种善良来自于学生对文本的融入和解读,更来自于对文本空白的想象,是这些文本空白激起了他们内心善良的本性。

四、利用文本空白巧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问题情景是知识发生的框架,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在情景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发展。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个体更好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意义进行构建,使教学从情景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对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如《迟到》这一课,作者在创作时在父亲给我送花夹袄那一处给读者留下了空白------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我在教学时,就抓住了这一点,然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如果我是小林海音,当时,看到父亲来送花夹袄,我会说: ;如果我是父亲,在看到女儿的那一刻,会说: 。对于这个情景创设,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展开说话练习,而是先让学生欣赏了几组父亲呵护孩子的图片,并配上一段温馨的音乐。在学生看完这几组图片后,心中已经激起情感的波澜,想象的思维已经被彻底打开,因此,在展开说话时,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各有千秋,感人至深 ,有的甚至在回答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一情景的创设,不但解读了文本的内涵,而且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文本空白,更应该会利用文本空白,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充实起来、课本厚实起来、课堂丰富起来。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眼神创造性情景
情景交际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生命的顽强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搞笑秀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