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社团中指导小学生进行浮雕创作的思考与实践

2015-07-22董巍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石膏粉浮雕石膏

董巍

中国古代浮雕艺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愈来愈富有概括性、象征性和抽象性等特点,他们或以庄重、沉稳、的效果体现宏大的气势;或以行云流水的线条,传递着浪漫的柔情。浮雕艺术,作为审美的独特构建,如何走进小学生的视野,成为孩童时代探究的素材呢?在指导“七彩梦”艺术社团的孩子活动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突破:

一、甄选恰当主题,体现浮雕艺术特质

浮雕艺术从古至今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印记:无论是古罗马的神庙,还是中国君王的陵墓,埃及的“负”浮雕,还是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这些既是记载着历史的发展,沧桑的巨变,也在歌颂着人类的文明与成就。因此,指导学生选择浮雕的主题,成为浮雕制作中最值得商榷的话题。

例如,2011年我们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风雨。我校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建党90周年的庆祝。于是我们便以此主题开展《90年风雨历程》浮雕制作。既赋予了浮雕创作的时代气息,同时,也赋予了他存在的意义。

又如,结合我校全国足球布点校契机,我们又共同设计了“我心中的大力神杯”。将浮雕艺术与校园文化,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承载文化的音符,将教育的理想延伸。

二、集思广益设计,凸显生本课堂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我认为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应该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浮雕制作的基础在图纸,因此,教师对于图纸的设计指导应作为浮雕制作的重要指导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搜集共产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帮助自己建立蓝图模型。学生画了很多设计图,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从英雄纪念碑到万里长城……不知道消耗了多少脑细胞。什么样的设计图才适合制作?经过了搜索与分析我们确定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根据我们的设计思想利用网搜图片进行PS拼接。表面看起来难以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但我们坚信:最适合的才是最完美的,在接下来的制作中更是印证了这一点,三组学生中有一组用了自己绘画的设计图《生日快乐》的,浮雕的效果和绘画特色都没有展现出来;而《九十年铸就辉煌》和《党伴随我们成长》则展现出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浮雕艺术独特的魅力。

三、创新使用材料,从学生动手能力出发

木材、石材、金属是浮雕制作的基本材料,然而,这些肯定不适合小学生操作。因此,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共同思考,选出泡沫塑料、石膏这两种材料作为制作浮雕的主要原料。通过学生亲子动手“按一按、刻一刻、涂一涂”让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变形可能性、雕刻难易度、上色难易度。最终确定了石膏作为学生浮雕制作的基本原料。

我组织学生进行石膏板的灌制实验:在地上铺了一张大塑料布并用四根一米长的扁木条围成边框,将石膏粉与水混合好灌进框中,用胶条把木框四周与塑料布全部粘住,虽然在灌入石膏的时候仍旧有几块地方“冲破封锁”但都被眼疾手快的于洪星同学用石膏粉堵住了。

这块石膏板在地板上风干了一周都没有完全干透,等不及的我们便开始起稿了,没想到,这没干透的石膏板特别好刻,软硬适中还不容易刻偏!铅笔直接刻画也可以得心应手。于是,一种小学生都能驾驭的浮雕制作材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验研究中诞生了。

四、过程重于结果,失败也能铸就成功

浮雕艺术,是团队汗水的结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考验学生意志力、团结力与合作精神的活动。新课标指出,在教学的方法上,我们应充分强调“重过程”的思想。这里所指的“过程”,是指学生获取某一新知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浮雕呈现的结果,更应该关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例如,在完成《阳光下成长》浮雕制作时发生了非常可怕的事:刚刚抬起来的板子从中间断开,摔成了好几块,面对潸然泪下的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关系,先想一想为什么会碎呢?”通过深入的讨论学生总结了几点可能:一是石膏粉质量不好,二是底下垫的塑料布存水,三是石膏灌制不均匀。为了更有效的解决问题,采访与调查,也是必要出现的环节,因此,我和学生走进工地,采访装修工人,了解相关知识。在工人师傅建议下,我们在石膏里放了点“108胶”重新战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了关键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即师生的互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组合。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把作品碎片一块块摆在了木框里,用大桶把石膏粉和清水搅匀,然后又倒进去一些108胶水,按照工人师傅说的搅动了几下之后就马上灌到木框里去,只灌到一厘米厚时,我指挥学生按照自己记住的位置把手中的碎块迅速拼回去,又用剩下的石膏浆把边角和缺失的部分“溜”了一遍!这时的石膏板——精致的五星、猎猎的党旗与断裂的痕迹交织出一种独特的沧桑,最后我们用黑色和金色将作品打造成黄铜的质感,看着那一条条用任何刀具都无法雕刻出来的裂痕,我们由衷地感叹:这才是最完美的修饰!经历了各种挫折与失败,孩子们反而更加勇于挑战了,他们觉得参与过程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收获。

实践证明,在小学生浮雕设计与制作中必须遵循“适合”小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的规律,并让学生全程参与制作过程,无论经历挫折还是失败,他们都能够获得最佳的体验。

在和学生共同设计、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身为指导教师的我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着。虽然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从没有接触过立体浮雕的相关知识,而在与学生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我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项研究也获得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颁发的国家级一等奖证书,同时在省、市、区级各项评比中获奖,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名研究型的美术教师,对待教育应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将和学生们在共同研究的同时,共同成长!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石膏粉浮雕石膏
国内外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孔伯华与石膏
浮雕圆圈
石膏之魂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
出错的浮雕
石膏粉热膨胀有关问题研究探讨*
请问目前国内陶瓷行业用石膏粉的种类有哪些?
为了浮雕造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