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

2015-07-22韩英娟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积极性宝宝幼儿

韩英娟

摘要:心理学表明: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要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何促进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对提问行为的调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 提问有效性

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得好,教学环节会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的主体性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设计不当,就会造成教学过程零散、脱节,启而不发,变成教师毫无价值的自问自答。下面就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吸引力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纽带,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幼儿在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由教师提问,通过讨论、实践、操作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吸引力得来的,教学中的提问融设问、探究、质疑为一体。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把恰如其分的语气及表情等姿态语言与问题恰如其分地结合,使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幼儿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萌发出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水”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比较牛奶和水时,使幼儿理解水是透明、无色的。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里的液体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不能让幼儿的思维活跃调动起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请小朋友来看看,牛奶宝宝和水宝宝都躲在玻璃瓶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拟人化的表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迫切希望帮助牛奶宝宝、水宝宝解决问题的愿望产生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又如在大班的数学主题活动“测量”中,我利用给各种玩具排队的方法组织教学,提问的语言运用了类似于体育比赛之中的“裁判员”“挑战”“胜利”等词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

在实际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有逻辑地提出问题并谆谆善诱地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要由浅入深,逐步加以解决,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的难度逐步增加,切不可教师张口便提出让幼儿望而生畏的第一个问题,从而让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顺序,教师要让幼儿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以训练和提高。在语言教学中故事的讲述过程,教师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层次性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组织好故事结构。如“在这幅图画上都有谁呀,他们这是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件事情解决的呢?”这样使难懂的故事情节变得很简单,也便于帮助幼儿按照“人物——地点——事件——结果”的顺序较为清楚、完整地讲述故事。

在大班的数学“测量”主题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回形针、火柴棒、吸管三种物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玩具宝宝挤在一间屋里真的很难受,请你帮他们分分家”。给物品分类摆放对大班幼儿来说很简单,都能达到目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从中获得自信。接着,教师又安排了第二个问题:“它们要进行排队比赛了,请你们从小旗开始排,排好后看看发现了什么。”幼儿经过操作,得出了“不同物体排列的长度也不同”的结论,并记录结果。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挑战吗?请你再次给玩具宝宝排队,排到红线结束,看看还会发现什么?”幼儿再次排列后发现,排列同等长度所使用的三件物体的个数不同。这节课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层次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幼儿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三、问题设计要有尺度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还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如把问题提在幼儿“现实发展区”,幼儿很快就能回答,对于他们的发展无所补益;问题过难,幼儿经过努力后一无所获,更会挫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把问题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使幼儿“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并且,我们教师在提问时的语言时刻注意要简单明了,不含糊不清。例如,在语言课上《小弟和小猫》中,我为了让幼儿产生做清洁宝宝的愿望,便问幼儿:“你愿意和什么人抱抱?”如果说:“你喜欢和怎样的人抱抱?”那样会更好。

课堂教学中问题提的是否成功,并不是要看问题提了多少个,而要看你的问题提的是否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是否让幼儿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若是你的提问过多过密,那样容易造成幼儿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教师调控课堂,容易使幼儿失去状态。至此,教师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掌握尺度,发挥提问的最佳效果。

四、集体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质疑、重视答问评价

评价幼儿的答问,有利于师生交流的促进,良好双向反馈的形成,生动活泼的集体教学气氛的创设。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是幼儿非常期望得到的。对于幼儿回答正确的任何问题,给予积极的鼓励是教师应该做到的,这时教师表扬的话语绝对不应吝惜;不能讽刺和挖苦答错题的幼儿,要对其表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对幼儿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而也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儿童充分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并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实施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在提问设计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提问的有效设计,是开发幼儿智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并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的提问是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问题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生动而精彩,因此,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得到充分重视,切不可流于形式,随意而问。切记:提问——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李从红.优化幼儿园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9).

[2]丁爱峰.用生动的导入引领幼儿快乐起航——例谈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J].内蒙古教育,2011(6).

[3]贾春芳.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积极性宝宝幼儿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