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球头球时对躯体反射的影响研究

2015-07-21杨文伶

科技与创新 2015年12期

杨文伶

摘 要:足球头球是依赖于肌肉运动、身体位置、肢体平衡和肌肤触摸等所获得的身体感觉,前额将足球击向预定目标的动作过程,需要躯体的高度协调,才能完成整个过程。通过陈述头球动作在无主观意识下,利用躯体各种反射,从而培养头球动作能获得良好的本体感觉。

关键词:足球头球;本体感觉;躯体反射;头部屈伸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2.015

头顶球是有目的地使用前额将足球击向预定目标的动作过程,是能够合理占据空间、控制制空权的主要手段。在足球运动攻防之中,头球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现代足球得分数据告诉我们,头球是非常有效的得分手段,被称为第三只脚。很多足球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大量机器和实验用于培养运动员足球与本体的感觉,例如在晚上灯火通明的环境下进行定位球头球大门练习,然后在发出定位球瞬间把照明灭了,经过多组实验后,优秀运动员头球打门成功率在环境改变下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这足以证明良好的本体感觉可以克服动态环境,从而保持动作技术的稳定性。本研究通过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浅析足球头球技术与本体感觉获取外界信息。

1 足球头球技术方法

1.1 前额正面顶球

前额正面坚硬平坦,触球面积大,它处于头的正前方和两眼上方,便于在顶球时观察来球周围情况,使击球准确有力。

原地顶球技术动作方法:顶球时先选好站位,使身体正对来球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膝关节微屈,重心在后,两眼注视来球,判断好来球的速度,两腿前后开立,腰部前挺、胸部上提、下颌平收、两臂自然张开,上体后倾、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顶球时后脚迅速蹬地,上体由后向前摆动,在即将触击球的刹那,两腿迅速用力蹬伸,以腰腹和颈部的快速摆动主动迎击来球。

跳起顶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原地双脚起跳顶球。身体正对来球,两脚左右开立约15~20 cm,脚尖稍内转,膝关节微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屈肘后伸。起跳时,两臂由后向前上方振臂,同时弓身,提胸、收下颌、两脚积极用力蹬伸,在跳起上升过程中挺胸展腹,当跳起最高点准备顶球时,身体成背弓,当球运行到身体垂直部位前的刹那,快速收腹,折体前摆并甩头,用前额正面将球顶出。顶球后,两腿自然屈膝,屈踝落地。②单脚起跳顶球。可做3~5步助跑,在助跑过程中判断来球运行路线和起跳方向。起跳时,有利脚迅速蹬地,另一条腿屈膝上摆,两臂自然上提,使身体向上跃起,成原地顶球预备姿势。顶球的动作要求与跳起顶球基本相同,落地时,双脚同时落地。③鱼跃顶球。在顶离体较远的平直球时,为了争取时间射门或解救门前危险,可以运用鱼跃顶球的方法,以单脚或双脚蹬地,身体呈水平状态前跃出,两臂微屈稍前伸,两眼注视来球,利用身体向前跃起的冲力,以前额骨正面顶球。顶球后,身体成背弓形两臂屈肘前伸两手着地,接着胸部、腹部和大腿依次着地。

1.2 前额侧面顶球

前额侧面顶球的部位是前额的两侧。这个部位虽然坚硬,但不平坦,面积也小,又在两眼的侧前方。顶球时,摆体用力方向又与来球方向不是相迎而遇,出球力量较小,因此,前额侧面顶球在击球时间、出球方向方面都难于额骨正面顶球。

前额侧面顶球可分为以下两种:①原地顶球。顶球前与出球方向同侧腿向前跨出一步,两膝微屈,身体重心放在后脚上,上体和头稍向异侧倾斜并转体约45°,两眼斜视来球,两臂自然张开。顶球时,后脚蹬地,上体和头向出球方向迅速扭转,屈体甩头,在与出球方向同侧肩的前上方,用额骨侧面顶球。②跳起顶球。一般用单脚起跳。起跳动作与前额骨正面顶球的单脚起跳动作相同。在跳起上升的过程中,上体侧屈,侧对来球。在跳到最高点顶球时,急速转体、甩头,用额骨侧面将球顶出。顶球后,两膝微屈缓和落地。

2 本体感觉概述

所谓“本体感觉”,就是依赖于肌肉运动、身体位置、肢体平衡和肌肤触摸等所获得的身体感觉。它是人类最本原的一种智慧,是人们用身体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方式。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理性化,我们常常忘记与世界最根本的联系,语言、逻辑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唯一的方式,本体感觉被看成是一种原始的、纯粹生理性的感觉,相比理性来说是低级的和无价值的。

感觉模态,每一种模态具有各自特殊的感觉器官,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视觉、听觉、位觉以及本体感受器。视觉是机体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它占所有感觉传入信息的70%以上;听觉是适宜频率的声波振动通过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引起听觉感受器兴奋;位觉是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觉,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位觉感受装置是内耳迷路的前庭器。

3 头球技术分析与躯体运动的反射

运动员在练习动作技术时, 借助来自本体感受器传入信息, 通过大脑皮质下运动神经中枢和大脑皮质机能协调一致,又相互密切联系来完成动作练习。当然,这种关系如果稍微不协调, 运动动作就会不协调。而本体感受器传入信息,通过神经中枢反馈控制,由感受器返回大脑皮质运动区进行校正和改进。机体是依靠本体感受动作。为了头球动作能表现良好的本体感觉,首先我们要合理利用身体各种反射,通过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头球动作。

3.1 头球头部屈伸

头球时的头部应该首先保持收缩的状态,使用头部处于向心运动中,同时,脊柱形成弓形。通过脊髓的交叉伸肌反射,环路异侧肢体的运动就被协调起来,从而实现一侧回缩和另一侧伸出这一过程。这个运动过程非常强调脊柱先伸展头部回缩,然后头部伸展脊柱回缩,形成其起始与终止受意识的控制,但在运动过程中却无需意识支配。同时,由于不同头部位置会造成对耳石器官的不同刺激,使传入冲动沿前庭神经进入延髓的前庭神神经,再通过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与运动神经元

构成突触联系,并发生传出冲动,使有关伸肌紧张性增强。它在完成头球动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眼睛注视球的来势

在头球技术动作中,非常强调双眼对皮球的注视,同时要求前额触到球面瞬间不能闭上眼睛。这个同样可以用运动生理来解释:人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称为翻正反射。有研究将运动员蒙住其两眼,再以四足朝天的姿势从高处落下,翻正反射即会消失。视觉在翻正反射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头部定向,所以头球首先要观察来球,接着目送皮球,把注意力集中到球上。

4 结束语

人体头部虽有只有左旋、右旋和仰俯三个简单的动作,但牵涉非常多躯体的反射。这些反射通常控制人体全身或者局部的肌肉活动。按照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与的程度将躯体运动分为三类,分别是反射性运动、形式化运动和意向性运动。首先,足球训练头球动作,通过规范无主观意识控制,动作形式固定,提高反应,减少因躯体反射而造成躯体协调能力下降,然后,保证头球动作能在一定自律性运动过程中保持连续性,通过本体感觉对头球动作的控制,使其起始与终止都能在主观意识下完成。最后,明确头球动作的目的性,整个运动过程都控制自如,属于主观意识支配,完成一些更为复杂的头球动作结合,在有效选择高度或者判断皮球运动轨迹等方面日渐完善。

参考文献

[1]易晓明.论本体感觉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4(3).

[2]松井三雄.体育生理学[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4.

[3]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解例学[D].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