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对50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影响评价

2015-07-19王淑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5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素血糖

王淑春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因此主要以控制血糖水平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为主。胰岛素泵属于一种新型的胰岛素输注工具,是目前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但由于患者医疗常识的缺乏,在输注过程中配合度较差,影响了血糖的控制效果,且易发生皮下红肿、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1]。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笔者近年来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好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41~79岁,平均(61.2±4.5)岁,病程6~14年,平均(9.2±1.1)年,符合WHO于1999年提出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患者入院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术前使用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连接管及皮下埋置软管持续输注基础剂量及餐时追加剂量的胰岛素,置入部位为左下腹皮下组织(需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将针头埋于上臂外侧皮下或臀部),同时采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全天进行血糖动态监测,监测过程中每天至少7次测量指端毛细血管血糖,根据数据调整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2.1 健康教育:有文献研究显示[2],疾病及治疗措施认知低下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对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如何能够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了解胰岛素泵治疗的意义及必要性,是提高患者配合度,提高治疗效果的必要前提。护理人员要从传统的被动宣教转为主动宣教,耐心的向患者解释胰岛素泵治疗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详细回答患者的问题,让患者充分掌握胰岛素泵治疗的知识,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并在日常行为中注意维护胰岛素泵,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2 心理指导:现代医学研究认为[3],心理因素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代谢控制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了解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看书等方式来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树立治疗信心。

1.2.3 饮食护理:向患者说明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与患者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意愿,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嘱咐患者要定时、定量饮食,将每天的热量按照1/5、2/5、2/5进行三餐的分配。

1.2.4 运动护理:运动护理与饮食护理一样,都是综合治疗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应当保持30 min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来保持代谢功能的稳定,在运动护理中,应当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遵循适量原则,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散步、打太极等易接受的形式来让患者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来。

1.2.5 置泵护理:一般胰岛素泵选取位置为中下腹,避开腰带周围5 cm范围,注射部位应当与上次间隔2 cm以上,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将软管针头放于持针器上,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按下开关,针头刺入皮下后轻轻转动90°,拔除持针器,贴好护皮膜,妥善固定导管。

1.2.6 并发症预防:患者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在置泵3 d内至少每天7次血糖,为胰岛素用量调整提供必要依据。做好患者的局部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告知患者应当注意避免污染物接触穿刺部位,每天进行穿刺部位观察,看是否存在出血、红肿或针头脱出等现象,一般3~5 d更换一次输注部位,减少局部感染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血糖控制效果参照文献[4]标准,空腹血糖在4.4~6.1 mmol/L,非空腹血糖在4.4~8.0 mmol/L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则视为控制优秀;空腹血糖在4.4~6.1 mmol/L,非空腹血糖在4.4~8.0 mmol/L,但治疗过程中出现3次以内的低血糖反应则视为控制良好;未达到以上两种标准则视为控制不佳。以控制良好+控制优秀统计血糖控制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糖控制: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统计对比

2.2 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统计对比

3 讨 论

胰岛素泵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新型用药方案,能够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根据血糖变化情况不间断的向患者体内输入外源性胰岛素,此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还能够在餐前提供大量的胰岛素,从而有效的控制餐后高血糖现象,具有安全、方便、灵活的特点,是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手段。但从目前临床报道来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患者认知程度不足,配合度较差,心理负担重,并发症多等,严重的影响了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

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考虑原因主要是通过综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对胰岛素泵治疗内容的认知,在行为上更加配合治疗、护理措施,同时减轻了心理负担,树立了治疗信心,从而整体实现了疗效的提高。这个研究结论和李建英等人[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董瑞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1):88.

[2] 周健,喻明,贾伟平,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2 型糖尿病患者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2(3):286-288.

[3] 翁建平,李延兵,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 型DM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3,11(1):10-15.

[4] 刘燕,康冬梅,邓克学,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质沉积程度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88-491.

[5] 李建英,陈广雪,叶月梅,等.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1,11(5):70-71.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泵床边交接表的设计与应用
胰岛素泵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