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到澳新赏秋景(三)

2015-07-16李志平吴玉芝

旅游纵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悉尼歌剧院海港喷泉

李志平 吴玉芝

杰维斯湾看海豚

碧波荡漾的杰维斯湾(Jervis Bay)位于澳大利亚悉尼以南150千米的位置,是一个长16千米,宽10千米的天然海域。蔚蓝宽阔的大海一望无际,星星点点的别墅散落在绿林荫影之中。上百只海鸥在空中自由飞翔,几十只鹈鹕在小岛上栖息。由于这里常有野生海豚出没,故称海豚湾。

上午9点,我们乘坐游船展开了一次寻找野生海豚的探索之路。宽大的开放式甲板,可360度观看沿途风景:金色的阳光,湛蓝的天空,辽阔的大海,灵动的飞鸟,远处的帆船,时有黛色山丘跃入眼帘,时有成群海鸟临风掠过,给人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觉。

游船开了30多分钟,我们来到了深海海域,静静等候海豚的出现。忽听有人指着海面在喊叫:海豚,海豚!顺着那人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有黑色的东西朝我们游来。野生海豚越来越近,船上的游客也越来越兴奋。看!一只,两只,好多只!前面还有海豚打挺,顺着游客手指的方向,大家都看到了精彩画面。而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海豚出没的美好瞬间……

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们的船返回时,海豚竟在船的两侧游来游去,既像护送我们,又像与大家捉迷藏。有时随船同行,有时置身船底,有时跃出水面。好像是经过训练的海豚在表演。在离岸边只有100米的时候,最精彩的一幕发生了,一只海豚连续三次跃出水面,好像是经过训练的海豚在表演。在离岸边只有100米的时候,最精彩的一幕发生了,一只海豚连续3次跃出水面,一次比一次高,所有人都为之叫好,太神奇了,海豚是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与我们做最后的告别,实在令人难舍。

带着疑问请教导游,我才得知功能强大的赏豚游船配备了大型的海上挂网和旋转滑道,夏季游客可以带上泳衣隔着挂网和海豚来个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船上还配有与海豚口叫声相同的,水中发音器能吸引海豚过来。这种声音,也便于同伴彼此联络。所以才能保证一个半小时的航程每人都能看到海豚,成功率达99%。

导游还向我们介绍:海豚是与鲸鱼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目前,全世界有海豚40种,其中中国沿海已知的有18种,广泛生活在大陆架附近的浅海之中。各种海豚的长度1.2~9.5米,重量40~10吨,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关于海豚的传说故事很多。例如,亚里翁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列斯堡岛的著名音乐家,有一次在意大利巡回演出后,携带大量钱财乘船返回科林敦。途中,水手见钱眼红,企图谋财害命。当时,亚里翁请求让自己再唱一支歌,水手们答应了,谁知,他那动听的歌声竟引来了无数的海洋巨兽,在他被扔进大海之后,其中的一只海洋巨兽将他一直驮到岸边,这种神秘的动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海豚。

抢人眼球的歌剧院

第一眼看到那既像张开的贝壳,又似鼓起的风帆的悉尼歌剧院时,我就立刻为之倾倒。感觉到悉尼的这一地标性建筑可与北京天坛祈年殿、纽约自由女神像、伦敦大本钟、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媲美,堪称是地球人文景观中的顶尖级作品。无论是造型的怪异、构想的大胆,还是艺术风韵的奇特,都令人赞叹不已。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物,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都能让人感到衔接和配合的巧妙。它映衬在蓝天白云、碧波绿水之间,望之令人神往。

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设计,1959年3月破土建造,共耗资1.1亿多澳元,历时14年,直到1973年10月20日建成。总长度183米,宽118米,三面临水,视野开阔,耸入云霄的蚌壳形屋顶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那么高。连同四周的通道和停车场,共占地22300平方米,其工程之宏伟,可见一斑。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造型如巨大的贝壳,由三部分主题建筑组成:第一组贝壳位于西侧,这个贝壳有四对壳片组成,一对向南,三对向北;第二组贝壳在东侧,与第一组贝壳平行,模样也与第一组大致相同;第三组贝壳位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西南侧,规模最小,由两对贝壳片组成。3组不同的贝壳将歌剧院分为了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音乐大厅,2690个座位环绕在表演台的四周。舞台面积440平米,有转台和升降台。音乐大厅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该厅的管风琴由10500个分管组成,堪称世界之最。第二部分是歌剧厅,拥有1547个座位,舞台面积400平方米,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讲究。第三部分是贝尼朗餐饮厅,规模最小,这里有咖啡馆、酒吧、特色小吃、演员食堂等,大、小厅室达数百间,每天晚上可接纳6000人以上。

此外,还有一个展览厅,面积650平方米,排演练习厅5间,更衣、化妆室50间,大会议厅1间以及餐厅、咖啡厅、休息室等。大小900多个房间,都布置得富丽堂皇、典雅别致。世界著名的交响乐队、音乐演唱家、舞蹈家、歌剧团等都以能在悉尼歌剧院演出为荣。悉尼歌剧院每年演出2500多场,观众达200万人,不愧为世界艺术舞台的殿堂。

参观完悉尼歌剧院,一方面为这世界性的杰作而感到惊讶;另一方面,也为丹麦约恩·乌松艺术家永无止境的追求而感到敬佩。毫不夸张地说,在世人的心中,悉尼歌剧院是悉尼的标志,是澳大利亚的灵魂。

横贯海湾的长虹

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杰克逊海港,有一座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的宏伟大桥,这就是著名的悉尼海港大桥(Sydney Harbour Bridge),它是连接海湾南北两岸的枢纽。那宏伟威严的海湾大桥,犹如一把巨大的弯弓昂首直指苍穹。而那浪漫秀丽的悉尼歌剧院则像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正扬起出闺的风帆。阳刚与柔美的映衬、雄浑与精巧的对比竟是那么强烈,又是那么和谐。蓝天下,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交相辉映,真有不知天上人间之感!

这座南半球最大的海港大桥,系悉尼工程师彼得·翰德逊设计,整个工程耗资达1350万澳元,于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车。桥长1149米,桥面高出海平面59米,单拱跨度503米,拱架顶端最高处距水面134米,桥面宽49米,万吨巨轮可以从桥下顺利通过。据说,建桥用钢量为5.28万吨,铆钉数600万个,水泥9.5万立方米,桥塔、桥墩用花岗石1.7万立方米,建桥用油漆27.2万升。这些数足以证明铁桥工程的雄伟浩大。

在悉尼大桥南北方向的桥面上,不同的路面由西向东使用划分的顺序是:人力脚踏车道,宽3米;可以双向双轨行驶的城市火车铁路;双向8车道公路,可通行各种汽车,其中双向的外侧是公共汽车、大型客车专用车道;人行步道,宽3米。海港大桥的设计负荷是每小时通行火车128列、汽车6000辆,以及数万名的行人。

几十年以来,这座大桥不分昼夜地驮载往来的车辆和行人。外地游客到达悉尼市后,只要前往悉尼歌剧院,就会自然看到悉尼海港大桥。因为悉尼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相邻,人们将歌剧院和大桥连成一体欣赏时,雄伟和婀娜、深色和浅色、直线和曲线构成了一幅反差强烈又而协调一致的美丽图画。

走近大桥,直感到大桥气贯山河,大气磅礴,除了“车水马龙”,还有摩肩擦踵的人流。来到这里参观的那天,遇上了好天气,太阳亮丽而温暖。阳光下的大桥熠熠生辉,既像一条横贯海湾的大衣架,又似一道靓丽缤纷的彩虹。下午,拱桥映衬着变幻的斜阳,光线由金黄而姹紫,由姹紫而暗褐,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的桥影不断出现变化的光带,再衬上波平如镜的倒影,给夜幕十分的悉尼平添了几分神秘,使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现在,这座驰名世界的海港大桥,交通完全由电脑控制。在大桥的两端桥塔上装有自动摄影设备,摄像镜头可以自动变换焦距和角度。海港大桥从上世纪30年代凌空飞架悉尼湾之后,历时80多年,至今仍然恢宏磅礴,巍峨俊秀,誉满全球,实属罕见,令人叹为观止。用钢铁铸造起来的悉尼海港大桥,和巴黎埃菲尔铁塔一样,都被誉为地标性的建筑,当地人都以此为荣,引以为傲。

欧式风格的海德公园

在悉尼伊丽莎白大街的西侧,有一座古老而著名的公园——海德公园(Hyde Park),公园占地面积16.2万平方米。环绕海德公园的边界,北侧是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和悉尼医院,东侧是圣玛丽亚教堂、澳大利亚博物馆,南侧是唐宁中心,西侧是大卫琼斯百货公司。作为悉尼市中心的城市之肺,海德公园绿荫蔽日,风景宜人。长期以来相沿成习,这里已成为悉尼年轻人休闲、约会的最佳场所。

悉尼海德公园始建于1810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大片洁净的草坪,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公园的建立,无论从名称还是建筑风格上,都受到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影响而兴建了同名的公园。那时的公园面积要比现在大好几倍,随着悉尼的日益繁华,市中心寸土寸金,海德公园的面积逐渐缩小。尽管如此仍不失为悉尼中心一片非常宽阔的绿地。明丽的阳光投射在松软碧绿的草地上,好像涂抹出一圈又一圈美丽的花环。

在公园北头的中心处,有一座青铜制的阿奇博尔德喷泉。该喷泉工程据说是为了纪念澳大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与法结盟共同抗击德、意法西斯。当时在澳政界和文坛很有影响的阿奇博尔德提议下建造该喷泉。阿奇博尔德在1919年去世后遗赠给悉尼市民。1932年3月14日由悉尼市市长塞缪尔·沃尔德为喷泉开放揭幕。

阿奇博尔德喷泉是世界各地游客和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景观喷泉的施工和设计方面,选用希腊神话人物作为景观设计主题,喷泉中间最高处的是一位手持古琴的少年,象征着和平。喷泉少年的后面有扇型的喷水,水池里还有几组铜雕。喷泉选择希腊神话人物作主题,表达了澳大利亚渴求和平的意愿。

阿奇博尔德喷泉中央是太阳神阿波罗,围绕在他的身边有3组人物。第一组是执弓的狩猎女神戴安娜和她的猎犬及牡鹿,代表澳大利亚的拓荒者;第二组是管理大自然和农作物的年轻神祗潘,在他身边的公羊、母羊和小羊,表示动物是澳大利亚开发初期的财富;第三组是英雄提修斯与传说中的异兽搏斗,代表澳大利亚已被人类征服。这组雕像真正的意愿是象征和平。

悉尼的海德公园之所以和伦敦的海德公园一样出名,还在于人们可以来这里演说、游行、集会。就在我们在此地观光时,正赶上女工大游行从伊丽莎白大街进入海德公园。数千人的游行队伍举着各色旗子和标语,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公园聚会。他们要求工作,要求提高工资待遇,要求得到社会的帮助。澳新旅游10天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第一次看到警察(平常见不到)走在这支队伍的旁边,却没有阻止。虽说是女工大游行,但队伍中也有不少男士,还有许多人推着儿童车,带着孩子。他们表情轻松,步伐随意,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严肃激动情形,这也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此次旅行的内容。

猜你喜欢

悉尼歌剧院海港喷泉
可乐瓶里的“喷泉”
“镜”中跑
海港清洁工
可乐喷泉
自制喷泉
悉尼歌剧院坎坷波折的诞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