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存贷比,银行将会怎样?

2015-07-16杨荣张明

银行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存贷信贷收益率

杨荣+张明

2015年5月8日,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后对记者表示,“存贷比今后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这意味着已经写进《商业银行法》20年的存贷比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的大幕终于落下,而与此同时,取消存贷比作为监管指标后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到底有何影响?本文将选取部分商业银行数据作为样本,并就此做出分析。

宏观背景

监管层适应行业面变化的需要。2015年4月,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达到78%,2014年12月为60%,由此,贷款增长将提速。而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利率市场化推进,存款增速将持续下降,目前存款增速为9%,而贷款增速为14%,从银行业的内在层面来看,存贷比提高是行业的趋势。监管层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取消存贷比监管。

监管层面也需要增加信贷投放来适应基础货币投放机制。随着外汇占款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在发生实质性改变,央行借助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来投放基础货币,同时借助加大降准力度看来投放基础货币。但是只有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才能见效,从而央行需要增加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信贷增长成为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条件。要增加信贷投放,而表外融资、借道理财等渠道已经不再奏效,取消存贷比监管是必要的。

政策上的一致性。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存贷比作为流动性监管指标有其必然性,但随着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存贷比监管就不再有必要性,需要取消存贷比监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国外的银行并不将存贷比纳入流动性监管指标,美国目前银行业当前存贷比在75%~77%之间,以美国银行业较低的存款准备金水平来看,银行业并未将贷款扩张到较为激进的水平,信贷扩张自有其边界。而反观国内的情况,银行信贷收益率高于同业、债券等其他资产,银行通过提升信贷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可以做到提升整体资产收益率。

存贷比取消后的影响

每年释放信贷极限值6.6万亿

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商业银行存贷比最高只能达到约80%。商业银行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目前大约在20%左右,因此一般而言,存贷比最高也就80%。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极端情况下(按照80%存贷比测算),16家上市银行将新增人民币贷款约6.6万亿,释放出6.6万亿的信贷。其中,存贷比较低银行,比如: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等,能够释放出的新增贷款较多(表1)。

提升生息资产收益率10个bp

基于2014年年报制作的存贷比上升后对生息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分析简表,选取的数据均为银行日均存款、信贷及其他生息资产数据,表中假定银行一次性将信贷规模提升至表1情形下最高存贷比水平,同比例替代除存放央行以外的其他生息资产,新增贷款收益率水平与前期平均持平。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由于新增贷款收益率高于其他生息资产(指除存放央行之外的生息资产),替代后银行在存贷比达到准备金约束上限的情况下,生息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约提升10bp。不同的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提升幅度不同,主要基于2个指标:1、贷款于其他生息资产收益率差;2、当前存贷比水平。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收益率提升水平相对较高,另外工商银行的收益率提升也较可观(表2)。

改善利润表,增加净利润约2.6%

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银行信贷投放规模提高,资产配置结构将调整,高息的信贷资产替代其他低息的资产,净息差回升,从而影响到银行利润表,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其ROE。

我们采用以下的简化测算方法来测算存贷比取消对银行利润的影响。

银行资产的收益率=信贷资产占比x信贷资产收益率

+非信贷资产占比x非信贷资产收益率

存贷比取消后,银行信贷资产占比提高,而非信贷资产占比下降。按照如上的测算方法可以测算调整后的银行资产的收益,即,

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调整后的银行资产收益率-调整前的银行资产收益率)/调整前银行资产收益率

按照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测算结果(表3、表4、表5),其中,有两点值得一提,第一,行业净利润提高2.55%;第二,存贷比相对较低的银行收益较大,主要包括农业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宁波银行。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测算结果假设信贷业务收益率、非信贷业务收益率保持不变,且不考虑拨备政策。

降低资本充足率1%

存贷比取消后,银行增加信贷规模,必然消耗资本,我们按照以下的方法测算了在极限情况下,信贷规模扩张对资本充足率的消耗。

如果各家银行都将存贷比达到临界值,从行业平均来看,资本充足率下降大约下降1%左右。其中:南京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程度最为明显(表6)。

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如果存贷比取消,未来的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大概率将由巴塞尔协议III中的流动资金覆盖率(LCR,Liqudity Covered Ratio)与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Net Steady Finance Ratio)来胜任。相较于简单的存贷比监管,LCR与NSFR更加接近流动性监管的实质。在今年这个时点放松甚至取消存贷比监管也与今年开始实施LCR最低标准有一定的关系。

流动性覆盖率(LCR,Liqudity Covered Ratio)= 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

公式的意义:确保单个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能够将变现无障碍且优质的资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变现来满足其30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其标准是不低于100%。

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Net Steady Finance Ratio) = 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公式的意义: 用于度量银行较长期限内可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对其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该比率的分子是银行可用的各项稳定资金来源,分母是银行发展各类资产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来源。分子分母中各类负债和资产项目的系数由监管当局确定,为该比率设定最低监管标准,有助于推动银行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其资产业务的发展,降低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净稳定资金比率的标准是大于100%。

其他效应

除了以上分析对于贷款增长对生息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之外,放松存贷比还具有以下效应:

银行经营管理从负债端转为资产端。作为一项监管指标,存贷比一直是银行不敢逾越的雷区,由此也催生了存款冲时点、违规揽储、金融掮客等乱象。尤其在互联网金融、股市火爆的背景下,存款逃离银行的趋势已难以逆转,银行的对存款的追逐成本上升较快,放松存贷比,替代为实质性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使银行可以更加纯粹的根据自身业务开展的需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避免特定监管指标对业务的干扰。

表内扩张和表外扩张同步。过去通过银信、银证合作将信贷转为表外的现象随着存贷比的放开以及监管的日趋严厉而有所下降,总体上看目前银行理财中融资类占比已经在持续下滑,未来占比可能更低,银行理财将更大程度上摆脱融资功能,成为实质的资产管理者。但从短期来看,信贷资产出表的节约资本消耗、无需计提准备等优势仍然存在(融资类理财实质就是一个简版的资产证券化),即便放开存贷比限制,其需求仍然存在。

结语

存贷比限制取消放松了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银行可以通过将投资、同业等生息资产替换为收益率更高的信贷资产从而提升整体收益率水平。但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与银行经营条件下,银行的信贷扩张受制于一些因素,首先,经济下行条件下社会信贷需求不足,信贷的边际风险收益比提升较快。其次,信贷与非信贷生息资产的收益率提升在综合考量不良率、拨贷比之后,利润增厚效应并不明显。再次,银行业实际存贷比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加上影子银行,主要融资需求实质上已经得到满足,信贷增长空间主要在零售、新兴产业、中小产业等领域,银行进入需要一个过程。最后,银行业的信贷扩张仍受制于资本充足水平。我们判断银行业在存贷比限制取消后信贷规模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将进入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

在宏观经济环境好转的情况下,以上制约银行信贷扩张的情形将出现好转,新增信贷的边际风险收益水平下降,银行可以实现通过信贷扩张提升业绩弹性与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未来替代存贷比作为流动性监管指标的流动资金覆盖率与净稳定资金比率相较存贷比更加重视对流动性实质的监管,有助于降低银行业的实质风险。

最后,在宏观层面,存贷比的取消后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增加人民币贷款,提高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第二,提高基础货币的投放规模,提高M2同比增速;第三,减少信贷投放中间环节,降低贷款利率,并由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率;第四,有助于信贷资金低成本流向实体经济。

(作者单位: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猜你喜欢

存贷信贷收益率
2016年10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债券平均久期、凸性及到期收益率
银行卸除存贷比枷锁 释放6.6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