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闹天宫》到《功夫熊猫2》——浅析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2015-07-14赵洁玮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4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大闹天宫功夫动画片

赵洁玮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430000)

一、曾经辉煌到“被复制”的现状

动漫文化中对于 “言表意, 乐表情,响表真”这句话,相信每个音乐人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在世界动漫文化的舞台上,“中国学派”曾是中国动画最引以为傲的专有名词,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坚持民族化道路最伟大的成功。我们很难想象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设备技术那么落后的中国,我们就创造出引领世界动漫产业文化的辉煌。1960年和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吴承恩《西游记》的前七回出品了《大闹天宫》,分为上下两集。这部作品在国际上所获得的奖项也是如今众多国产动画片所不可匹敌的,其中民族音乐元素使用的精妙也成为了中国现今动画片望其项背的辉煌。当年那个身穿盔甲,头戴金羚的齐天大圣在戏曲锣鼓经的伴奏下驾着筋斗云扑面而来,其戏曲造型在京剧武场的衬托下栩栩如生。而齐天大圣也以其“中国风”的独特品味在世界动画历史上独领风骚。

无独有偶,2008年、2011年美国梦工厂出品,派拉蒙公司发行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用中国功夫为主题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剧中充满中国元素的音乐、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赚足了世界动画爱好者的眼球。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戏曲造型被缩影在了一个小小的螳螂高手身上,同样的威武,同样的不容小觑。

五十年的时间,一只“猴”变成了一只“熊猫”,同样的引领风骚,同样的功夫,同样的戏曲元素,同样的音乐背景……“中国风”“被青睐”“被复制”“被夸大”“被传承”,我们骄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我们痛惜我们的“辉煌”不在。现今的中国动漫文化市场除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我们还剩下什么?《功夫熊猫》让人记住了美国的时尚,《齐天大圣》却逐步被国人忘却。为什么近20年,同样的“功夫”,甚至花更多“功夫”的我们再也没有拍出引领潮流、一枝独秀的作品?为什么在高科技面前,我们花了“功夫”却在感叹我们在动画产业上连基本的文化底蕴都在流逝?

二、夹击围堵中的困惑

当今的世界处于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速食文化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高投入、大制作、原创、三维、全CG等为人所津津乐道。世界动画创作进入多元化、商业化、时尚化与高科技化的趋势,动画音乐制作也是如此。无论是《多来A梦》《埃及王子》《冰河世纪》还是《疯狂原始人》……我们被绚丽、轻巧、大气、磅礴的音乐折服,艺术歌曲、咏叹调、宣叙调、无词歌……被广泛引用到商业动漫产业中,我们感叹欧、美、日等国商业动画片的轻松和华丽;我们纠结本土动画动画片生存空间的萎缩;我们一方面在高呼振兴绿色第三产业;一方面在体制和市场面前无所适从。大制作高投入的《狮子王》《埃及王子》《怪物史莱克》《变形金刚》让我们忘却了浓郁本土气息的《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天书奇谭》……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不足,于是我们瞄准了世界,按着世界的模式经营我们的动画产业,但是过分追求西化的同时我们的动画作品一再遭遇重大票房失败,《宝莲灯》就是一个显著地例子。《狮子王》的主题曲《The Circle of Life》(生生不息)让人记住了《狮子王》;《宝莲灯》的主题曲《想你的365夜》却让我们记住了李玟、张信哲;《喜羊羊与灰太狼》成功了,我们又在感慨他的幼稚,这“求而不得”的苦痛是多么令人悲哀。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花木兰代父从军”被迪斯尼(Disney)公司重磅推出《花木兰》,作品中的中国味道、氛围的营造如同《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园林建筑画面、中国民族风味的音乐都成了极大的噱头和卖点。我们又一次困惑了!我们的出路在哪里,为什么《喜羊羊》、《果宝特工》里我们没有看到这些让人感动兴奋的中国元素?为什么当我们急欲走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时候,世界却在引进中国的传统题材?

三、突围中的成长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民族音乐的归属感;对动画音乐内容上和形式上的民族化与动画产业经营运作的现代化的融合是国产动画片重铸辉煌的关键。这也是法国动画以创意取胜,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音乐充满暴力同样成功。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艺术人才的成长不仅仅是专业素养的提高,更多的是民族文化底蕴的积淀。怎样学会积累,学会融合、学会合作才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的民族文化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如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需要的只是我们真正走进我们的民族文化,这就是我们艺术教育同时加强民族文化学习的必然。当《花木兰》《功夫熊猫》创作小组在中国孜孜不倦的追寻中国文化时,当他们为我们全然土生土长,别无依傍,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神祗、魔鬼、魔法、巫术迥然不同的艺术如痴如醉时;当他们设计动画作品从服饰习俗、环境描绘到人物面貌、性格特征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时。我们就应该知道他们的功夫下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功夫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音乐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文化传承的不足在什么地方。

当年的上海美术制片厂,集聚了全国文化才子,音乐人吴应炬可算是领军人物。当年的《牧笛》《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配乐均出自他手。这位出自燕京大学音乐系(该系后并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才子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对中西音乐的融会贯通让他在动画音乐创作中音乐如神来之笔,对动画形象的刻画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在观看他的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随处可见:他的作品中有中国的戏曲、《哪吒闹海》、中国的民乐——《牧笛》、中国的山歌小调——《九色鹿》、中国的民间歌曲——《天书奇谭》……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现今的的动漫文化中充斥的是所谓的“时尚”“前卫”“呆萌”……我们现在的音乐人更多关注在选秀、关注在比赛、关注在“娱乐”,所以我们的音乐创作无病呻吟,卖萌、耍呆……“如果我只是一只羊,羊儿的聪明难以想象……”快餐式的速食文化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同样也弥漫在孩童的世界,而这一切的可怕在给予了太多的艺术人才没有能力实现的欲望;给予了太多孩子不知勇敢、责任为何物的思想。音乐人塑造了一个他们自己都不可置信的现实------一夜成名,其结果是梦想快速成功而忘却积淀。中国音乐人、中国动漫人所追寻的成功不是出于行业的热爱,而是对利益的追寻,他们的成长带给产业的也是这种危险,极力去追求和能力不匹配的成功,最后却不得不面对血淋淋的残酷现实。于是我们在高呼在振兴中国动画产业的同时沦为了世界动画制作加工基地。

四、音乐艺术教育的反思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Gadamer,1900—2002)倡导的“视域融合”。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视域在融合中消除了对抗与张力,赋予作品以新的意义,开拓出新的视野,从而迈向新的、更高的视域。视域融合后产生了新质,这就意味着创新。但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单一性、艺术教育的单一性、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抛弃、对传统名著现代转型的缺失、现代商业运作的不成熟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动画人才的流失导致了国产动画片衰败,这一切在动画音乐创作中更是突出。

我们的艺术教育需要的是思想上积淀,技术上的创新。哪怕培养的是“匠”也是熟识本土文化,注入现代工艺的能工巧匠。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的认同必须在课堂上给予正式的引介和讲授,必须在实地考察进行编排创作推崇,必须在核心的宣传中得到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教育不应该是一段时间、一门课程,而应该在教育的始终贯穿,我们骄傲我们的文化我们自然就会认同,就会传承。鲁迅先生曾在《致陈烟桥》信中谈到当时的版画创作时曾提出一种看法:“我的主张杂入静物,风景,各地方的风俗,街头风景,就是为此。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美术如此,文学如此,音乐更是如此。

五、结语

头戴峨冠博带、行走驾起祥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矮得像地缸似的土地爷;身着红兜肚、脚蹬风火轮、三头六臂哪吒;手持如意金箍棒、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这些曾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动画形象植入了我们这代人的记忆,我们期望中国民族文化中那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的音乐在更多的中国动画中出现。“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我们的音乐创作学习需要强调现代技术与古典艺术融合,我们也要重视本土文化的表现领域、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艺术教育跃出本土空间,在全球的空间中得到全方位的呈现。音乐教育注重什么,注重点就应该像陆在易的那首作品中唱到的,艾青写出来的:“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赵艳红.中国文学简史[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2]江明淳.中国音乐之旅[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陈华文,向东文.动画片剧本创作的思维方法及其规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3).

[4]王仁勇.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片之民族化、现代化走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5]袁晓黎.国产动画片发展之思考[J].艺术百家,2006(4).

[6]米高峰,苟主权,孟立.探讨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J].电影评介,2007(2).

[7]袁晓黎.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浅析[J].电影评介,2006(17).

猜你喜欢

大闹天宫功夫动画片
大闹天宫
农行“大闹天宫”信用卡上市经典重燃 “忆”起翻天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大闹天宫》读后感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