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农妇创办“微光书苑”:让文化之光照亮乡村

2015-07-13海戈

妇女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书摊微光旧书

海戈

几年前,她被村里孩子学讲荤段子的情景刺痛了心,于是,她在自家的超市一角办起了免费的“微光书苑”,供村里的乡亲和孩子零门槛借阅图书,让他们远离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和伤害。5年来,她历尽艰辛筹来5万余册图书,开设了近20家“微光书苑”分店,受益群众近10万人。她的“微光书苑”受到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的关注,雒部长曾专程派人前来调研。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微光书苑”在神州大地得到推广,让文化之光照亮乡村,为建设“书香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35岁的李翠利,是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的一位普通农妇,在村里经营着一家超市。提起她在超市内开设“微光书苑”向村民免费借书的缘由,还得从6年前说起。

2010年底,村里一户人家办丧事,请来歌舞团演出。这个所谓的歌舞团节目粗俗不堪,穿着暴露的女演员大跳艳舞,男女演员在台上打情骂俏。可就是这样的表演,不少孩子在场下竟看得津津有味。更让李翠利痛心的是,第二天上午,几个放学回来的男孩学着歌舞团演员的样子讲起了荤段子,绘声绘色的模仿逗得村民们捧腹大笑。这一幕让李翠利痛心不已。

李翠利是乡亲们眼里的文化人。当年上小学时,在乡里当干部的父亲经常带几本旧杂志回家,李翠利对这些精神食粮爱不释手,有空就细细阅读,还写起了日记。高中毕业后,李翠利对知识的渴求依然强烈,她酷爱写作,还注册了博客。多年的农村生活,让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李翠利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她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里人盖楼房、买汽车的越来越多,精神生活却依然贫乏。虽然农村也和城里人一样走进了网络时代,但书籍却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李翠利认为,读书带给人们的思考和感悟,是任何现代化的信息产品都取代不了的。

李翠利在村里经营着一家超市,一直以来,她就有在超市里摆放图书供大家免费借阅的想法,因为经济紧张一直没有实现。受“歌舞团事件”的刺激,李翠利决定尽快实施自己的计划,建一个供乡亲们免费借阅的书屋,让乡亲们,尤其是孩子们远离不健康文化的侵蚀与伤害。

李翠利对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大部分家庭成员觉得做这种事情需要投入财力、精力,也带不来任何经济效益,这样做有些傻!李翠利耐心地做家人的工作。父亲对她的做法首先表示支持,还拿出钱来支持她。

2011年初,李翠利凑了2000元钱,到县城精心挑选了300余册图书,把超市原本摆放白酒的货架腾出来,摆上了书。她给这个书屋取名“微光书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把文化的种子撒在家乡的土地上。为了让村里人打消借书的顾虑,在建书苑之初她就立下规矩:乡亲们来借书不收任何费用,也不需要任何证件,无论老幼均可借阅。

“什么也不要,李翠利图什么啊?”“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起初,李翠利的做法受到众人的质疑,书架旁鲜有人影。

李翠利没有泄气,她不断想办法:借书的孩子奖励糖果一块,写下读后感奖励一个笔记本。她还利用乡亲们购物间隙,宣传读书的好处。慢慢地,光顾书架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排起了队。

前来借书的人越来越多,书苑的300本书难以满足乡亲们的阅读需求,李翠利只好再次筹款到县城购书。为了多买几本,她在别人的介绍下来到一家私人开的书店,这里的书比新华书店的书便宜很多。李翠利挺高兴,把口袋里的钱全掏了出来,一次选购了上百本书。

阅读规模扩大了,新购的书被人陆续借走,李翠利开心不已。然而,没过两天,就有人拿着书来反映,说新买来的书不但印制粗糙,还夹杂着许多错别字,这让李翠利十分吃惊。

一天,一个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拿着几天前借的《唐诗三百首赏析》来找李翠利。他翻到其中的一首诗,说:“婶子,这首诗中的‘两岸袁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丛山’中的‘袁’和‘丛’都是错别字,怎么书上的字也能写错呀?”李翠利拿过来一看,果然“猿”字写成了“袁”,“重”字写成了“丛”,她愧疚不已。她觉得自己不能好心办坏事,把这种盗版书提供给乡亲们,不但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还误导了孩子,助长了盗版的风气。于是,她收回第二批所购的盗版书,全部下了架。

收回盗版书,原来的书差不多都借出去了,看着空空荡荡的书架,李翠利十分焦急。她想多进些正版书,却受到资金的困扰。她在微博上说出了自己的困境,表达了想做公益而又力不从心的苦恼。让她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她收到两个从上海寄来的箱子,箱子里分别装有60多本和80多本图书。

原来,这两箱书是热心网友寄来的,他们鼓励李翠利坚持把“微光书苑”办下去,说她做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以后他们还会用实际行动支持她。网友的鼓励和支持重新燃起了李翠利的信心,她决定,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李翠利清楚,网友捐书只能解燃眉之急,要想弄来充足的图书,还得靠自己。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花钱少又能淘到大量好书的办法呢?一天,她突然想起一则新闻报道:曾经入选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周口希望学校校长李灵,经常利用节假日到城里收购旧书,然后把这些书拉回学校,充实学校的图书馆。自己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啊!

此后,李翠利经常骑着三轮车到县城转悠,到处打听哪里有卖旧书的。有人告诉她,在县文化宫附近有个胡同,胡同里有个卖旧书的书摊,那里的书比较全。李翠利按照指点赶了过去,果然找到了那个书摊。书摊上的书种类很多,大都是李翠利急需的。她心中暗喜,蹲下细细挑选起来。两个小时后,她挑了近百本书,并恳求书摊老板能给她个优惠价。书摊老板看李翠利要的书多,就开价每本书5元,不还价。李翠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连硬币加在一起数了数才412元。她向书摊老板央求道:“我身上就这么多钱了,再多优惠些吧!”好说歹说,书摊老板才答应下来。

把书搬上三轮车,李翠利骑上车就往家赶。这时,她的肚子咕噜噜地叫了起来,她这才想起,自己光顾着挑书了,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可身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了,她连买个馒头的钱都没有。尽管如此,她还是非常开心,忍着饥饿回到家。之后,再到县城收旧书,她都要带上馒头和开水。为了多买本书,她在县城连碗面条都舍不得吃。

父亲建议李翠利到县城的一些机关单位淘旧书。很多单位设有图书室,每年都要淘汰一批旧书刊,如果能买过来,倒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李翠利认为父亲说得有道理,就骑着三轮车到县城各个单位去碰运气。大部分单位都设有门卫,大多数门卫听了李翠利的来意,都很友好地指引她去找管图书的工作人员。李翠利找到管图书的人,如愿收到了一些她心仪的书刊。不过她也遇到过态度粗暴的门卫。有一次,她来到县直一家单位,向门卫说明了来意。门卫看她一身农村妇女打扮,就呵斥她走远点:“你不就是想多收点废品,用得着编这种花言巧语吗?我要放你进去了,单位的东西少了怎么办?”门卫的话很难听,李翠利十分委屈,却不愿和那人争辩。

尽管遭遇过被拒之门外的经历,李翠利仍坚持着自己的收旧书行动。为了能顺利走进单位大门,有时李翠利还会给门卫塞包烟“意思”一下,求他们行个方便。用自己的执着,李翠利敲开了不少单位的大门。

2012年春节后的一天,经熟人引荐,李翠利和一家单位预约收购一部分旧书,说好第二天下午双方交接。第二天,李翠利兴冲冲地骑车按时赶到,管理图书的工作人员却轻描淡写地告诉她,上级要来单位检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图书室里的旧书提前处理给一个收废品的人了。听了这话,李翠利吃惊得张大了嘴巴。为了这批书,她冒着寒风骑三轮车跑了几十里路,就这样被人家一句话给打发了。看着那人满不在乎的神情,她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走出那家单位的大门,伤心加上劳累,李翠利蹲在马路边哭了好大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

即便是收购旧书,李翠利也投入了不少资金,这些钱大都是从她的超市经营款中挪用的。平时,她连件新衣服都不舍得买,女人的化妆品更是与她无缘,她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购买图书上,以至于超市的经营受到了影响。有人说她傻,她总是笑笑不回应。

有一天,李翠利回到家,母亲掏出一沓钱塞给她。李翠利诧异地问母亲:“这是什么意思?”母亲说:“这是妈两年来攒下的钱,你拿去买书吧!妈知道你办的是好事,妈支持你这些钱,也算是给自己积点德!”从母亲手里接过钱,李翠利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母亲这些钱的分量。丈夫和孩子也把自己省下来的钱交给李翠利,让她去买书。家人的支持给了李翠利办好“微光书苑”的信心。

李翠利的执着与真诚,让“微光书苑”获得了越来越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内黄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县工会、马上乡政府为她提供各种服务,并捐出了不少旧书。上海市“都市书坊”发起人陈宗恺给“微光书苑”捐赠各类图书120册,著名学者唐荣尧捐出600册自己的藏书,一些爱心网友也陆续寄来自己的旧书。如今,“微光书苑”已有各类存书5万多册。

转眼间,李翠利的“微光书苑”创办已近4年,借阅记录本上登记着本村从七旬老叟到3岁孩童数千次的借阅记录。不到1000人的李石村,处处散发着书香,村民的精神面貌在知识的洗礼下悄然蜕变。

34岁的李红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当初她来超市购物时,李翠利把她带到书架前,给她介绍适合她看的书目。李红琴不好意思地说:“翠利姐,你就别难为我了,我小学都没毕业,学的那点东西早就还给老师了。”李翠利取过一本字典,笑着说:“还回去还可以再拿过来,我给你找个‘老师’,让她教你认字!”接下来,她手把手地教李红琴如何查字典。在李翠利的推荐下,李红琴试着借了一本《怎样做个好妈妈》的书。临走时,李翠利提醒她同时借走一本《新华字典》。此后,只要见到李红琴,李翠利就问她读书的情况。起初李红琴读不进去,李翠利主动上门辅导她,和她交流。渐渐地,李红琴沉浸到了书中。

两个月后,李红琴来还书,李翠利问她有什么收获。李红琴认真想了想,说:“如果早几年看这本书,我就知道怎样和孩子相处了。”李红琴讲了一件事。她的大儿子曾对她说:“妈妈,你不应该这样老吵我,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该有多好!”李红琴想都没想就骂儿子:“你小子想翻天不是,父母就是父母,父母和孩子成朋友,那还不改规矩了!”李红琴说,现在她看了书以后,才知道父母和孩子要交朋友,这样才能知道孩子心里想的啥,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学习。

李红琴的话让李翠利很开心,她鼓励李红琴说:“现在你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晚呀!”那天,李翠利又给李红琴推荐了一本家教方面的书。一来二去,李红琴爱上了读书,在她的带动下,两个孩子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李翠利清楚,现在的农民在致富路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村里搞养殖、种植的村民有好几户,他们更需要技术方面的指导。5年前,村民董愿丽和丈夫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瓜果,因为对大棚里的温度、湿度掌握不好,产量不但上不去,还发生了虫害,辛苦了一年也没赚到什么钱。董愿丽和丈夫考虑着该不该再种下去。

李翠利知道了董愿丽夫妇的困惑,就挑选了几本有关种植蔬菜的书让他们阅读。起初董愿丽很随意地翻了翻,没想到里面有很多内容正好能帮他们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于是,她和丈夫认真阅读起来,还记了笔记。随后的一年,他们按照书中的指点改进了种植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年的收入翻了一番。董愿丽和丈夫非常高兴,对李翠利也充满了感激。

李翠利的“微光书苑”每天都热闹非凡。除了年轻人和孩子,老人也成了读书的积极分子。60多岁的李仁堂不甘心整天打麻将混日子,经常到李翠利的书苑借书看,帮着李翠利管理图书。像李仁堂这样的老人还有不少。

2012年,李翠利的“微光书苑”受到媒体的关注,开始接受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热心公益人士的图书捐赠。为了让这些书物尽其用,让文化之光照亮更多的乡村,李翠利到其他地方开办起“分店”来。

2012年4月,李翠利的“微光书苑”第一家分店在另一个村子开张。3年间,凭借这种零门槛借阅模式,“微光书苑”发展了近20家合作店,合作单位有超市、旅店、诊所、美容店、蛋糕房、幼儿园等。这些店分布在不同地区,最远的设在天津蓟县,各地受益者近10万人。

让李翠利振奋的是,她的“微光书苑”零门槛借阅模式引起了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的重视,雒部长专门派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等人到内黄县调研。张永新实地考察“微光书苑”后,给予了肯定和赞赏,认为创办“微光书苑”的意义非常大,希望李翠利和其他的“微光书苑“合作者们继续做下去,多和当地政府文化部门联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随行的河南省文化厅有关领导也充分肯定了李翠利创办“微光书苑”的善举,希望她能坚持下去,争取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李翠利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网友们也纷纷为她点赞。对此,李翠利却十分平静,她觉得自己只是坚持做了一件她认为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能让乡亲们学到知识,能够营造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她就很满足。目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微光书苑”在全国乡村进行推广,让书香浸润千千万万农民的心田,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书摊微光旧书
微光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追光
微光
书摊老郑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旧书
旧书
塞纳河畔的小书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