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特征是语文文本解读的原点

2015-07-13许孝宗潘明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说特征文本

许孝宗 潘明艳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的诸多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下,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然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却令人担忧,耗时多而收效甚微。这在历届的中考、高考中都是不争的事实。

一、学生阅读现状

1学习目的娱乐化

一般来说,语文阅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消遣式阅读,读书以消遣、打发时间为主要目的;二是求知式阅读,读书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标;三是评价式阅读,这种阅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读书不仅要获取有关知识,更是为了提高鉴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然而据笔者的观察与了解,现在大部分学生普遍处于第一个层次,即消遣式阅读。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学生以了解文章故事梗概为主要目的,遇到内容有趣有吸引力就嘻哈一阵,一旦内容无趣则昏昏欲睡。

2思维过程肤浅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众多学生都只能回答表面化的问题,浮在文本面上的东西大致能感受到,但如果要求学生做进一步深层次地思考时,学生要么“绕道而行”,要么“望文生义”,要么“囫囵吞枣”。思维的程序流于表面,趋向于肤浅。当那些表面的浅层次的问题被滤清,实质性的深层次的内容开始需要探讨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却“害羞”地躲开了。

3鉴赏方法模糊化

经历过六年小学、三年初中语文教育的高中生,接触过的优秀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一旦脱离了课本便无所适从,一旦遇到新的文章、新的作品便不知道该如何去评价,去欣赏呢?追本溯源,这都是由于学生缺乏科学的鉴赏方法而导致的。针对语文教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既然没有具体的鉴赏方法,在考试中面对全新的文章,我们的学生当然只能糊涂对待了。

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没有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全面的提高,而且连“应试”这一目标也未能很好地达到。面对如此令人尴尬的局面,我们不能不做出深刻的思索:问题出在哪里?是教材陈旧不合实际,是教师不努力还是学生不认真?

然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难以使人信服的。于是很多教师就埋怨学生“启而不发”,“朽木不可雕”。就在这简单的抱怨声中,我们是否可以窥探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呢?追根究底,学生对阅读不得要领,心中没有“法”,是造成当前这一局面的相当重要的关键所在。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只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只能在浅表层次上徘徊,“蜻蜓点水”。既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更不能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特征阅读法的实施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笔者提出一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特征阅读法。

所谓特征阅读法就是指针对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这四大门类的文学样式,依据其各自的概念、定义及具体特点而采用相应的鉴赏手段和步骤的一种阅读方法。正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用小说的方法解读小说,用散文的方法解读小说,依照文体的特征解读文本,应该是语文文本解读的原点。

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文本的体裁特征,由最本真、最原始化的概念入手展开分析。少一点“越俎代庖”,多一些自身感悟;少一些“就文本讲文本”,多一些规律提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历来提倡以教材为示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同类作品的能力,对于语文教材的功能,他曾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的确,“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试问,我们是要让这些鲜活灵动的学生记住那些所谓具有明显道德评价和价值取向的主旨主题,还是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的能力,鉴赏的能力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还应教会学生“会学”。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等前人的成果,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锻炼智力的方法和能力。

叶圣陶一贯主张:“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待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虽说要达到这一要求确实很困难,但只有“少讲,精讲,过渡到不讲”,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才能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追本溯源

所谓“追本溯源”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具体课文之前先了解四大文学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比如要学习小说类文章,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以笔者教卡夫卡的名篇《变形记》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有关内容。一是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生动可感、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样的环境描写,通过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反映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二是小说的特点: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详细而丰满地描绘人物细节;充分而多方面地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然后再根据小说的概念和特点鉴赏具体的文本,这就是第二步的工作。

2探微求真

“探微求真”是指运用各文体的概念、定义和具体特点去分析具体的文本,进行特征阅读。“微”指的是具体的文本,“真”指的是各文体的概念、定义和具体特点。仍然以《变形记》教学为例。在这一步中笔者要求学生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文章所描绘的环境和场景,抓住人物细节归纳主人公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从而感悟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评价扩展

教师如果仅仅做到以上两点是远远不够的。“追本溯源”和“探微求真”更要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将这一阅读过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扩展到其他文章的阅读,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用它去鉴赏其它同类的文体。这才是特征阅读法的最终目的。

当然,以上所述的阅读教学仅仅是笔者的一己之见,只能作参考和“引玉”之用。不过,笔者相信,如果语文教师都能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发挥阅读功能,开掘阅读深度,提高阅读效益,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14423)

猜你喜欢

小说特征文本
如何表达“特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抓住特征巧观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