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渔歌中的真善美探析

2015-07-12张心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杭州310024

名作欣赏 2015年36期
关键词:渔歌号子歌谣

⊙张心怡 庞 飞[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杭州 310024]

舟山渔歌是浙江舟山地区渔民们在渔业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劳动歌谣,它不仅是浙江民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谣中极具地方色彩的一种歌谣,是中国民谣文化多样性的典型体现。因其是舟山地区渔民生活的真实反映,节奏明快、声调洪亮雄壮,体现了其海洋型的文化性格。简单说来,就是在舟山渔歌中体现出了纯真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价值、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与教化意识以及具有浓厚生命意识的审美价值。

一、舟山渔歌之纯真

渔歌是劳动民谣的一种,归根到底,它是来自于渔民的日常生活,是渔民生产、生活活动的直接表现。因此,在渔歌中首先体现出了自然纯真的理想性价值。

1.舟山渔歌之真性情直抒情感是民谣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它是“普通百姓情感与心理诉求的重要载体,是人们表达喜怒哀乐、宣泄激情和求得心理平衡的重要工具”①,海上生活的艰辛,发现、追赶鱼群过程的紧张情绪,大强度的起蓬、摇橹、张网、起网等渔业生产劳动,都使得渔民们迫切需要在高度紧张的情绪下得到心理释放,而渔民号子中的嘶喊、吼叫,起到了很好的情绪调整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对船上单调枯燥生活的调整,也是对劳动节奏的调整。正是在这样一种节奏整齐的大喊大叫之下,渔民们发泄的“不是紧张、恐惧情绪,而是欢快和舒畅,那是一种海上人特有的心情放松和对于海上劳作的独特的感受”②。所以,在渔民号子中表达的首要情感是欢快、喜乐的感受。

在其他的舟山渔歌中,却有很多内容是直接描写渔民喜怒哀乐的生命体验。《人命歌》描述的是在孤苦无望的海上生活中,渔民们绝望地呐喊“:天呵天呵天呵!发风落雨不留情呵!海呵海呵海呵!浪打礁触呒人命呵!四面大海白茫茫呵,轧煞鱼人呵!”这样毫不掩饰地情感迸发,既是渔民们求生意志的强音,又侧面揭示出大自然的凶险与无情,只有长期在与大海的搏斗中,才能有这样的生命体验。《渔民十煞》更是对渔民苦难生活的形象表述“:有风吓煞,呒风摇煞;有雨淋煞,起暴饿煞;热天晒煞,冷天冻煞;两脚奔煞,肩胛挑煞;三杠拉煞,老少哭煞。”无论是怎样的景况,渔民们在海上的生活都是不值得怀念的痛苦记忆,正是伴随着这样强烈的感官体验,所以渔民们对打鱼生活的刻画就带有强烈的悲苦意味:“船到浪岗边,渔民出眼泪,看看浪花吓煞死,鱼阿哥性命勿值老鸭钿”(《性命勿值老鸭钿》),把渔民们的生命描写得连鸭子都不如,何其可悲可怜!

2.舟山渔歌之真生活歌谣是一个地区普通人民生活的真实的反映,舟山地区以渔歌为特色的歌谣中,描述渔业生产生活的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那些渔民号子,比如《起蓬号子》《摇橹号子》《张网号子》《行船号子》等等,直接就是渔民们在具体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自发形成的一些节奏感很强的劳动号子,无论是唱者还是听者,在接触到渔民号子的过程中,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触。哪怕是今天我们只是在舞台上欣赏到洪国壮等人那声震云霄的呐喊③,再配以起蓬、摇橹、起网等极富节奏感的形体动作,几乎就是下海打鱼生活的逼真再现。

舟山渔歌中还有一些针对渔民海上生活的真实描写,正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渔歌中典型地突出了海上生活的险恶环境。《困倒眠床》中说“:困倒眠床,爬起斋堂,隔壁厨房,灶头爬上就是便缸。”这首歌谣讲述的就是渔民们的船上生活,虽然没有强调辛酸悲苦,但狭窄的船上生活空间的展示,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船上生活的不易,而“船隔三寸板,板里是娘房,板外见阎王”(《船隔三寸板》)说的就是渔民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一去几个月的海上生活,音信全无,在海上的打鱼人日子难熬,而家中等待新人回来的老婆孩子更是苦不堪言:“鹁鸪咕,咕咕咕:渔民老婆实在苦。头戴青蓝布,破裤露屁股,喝喝臭鱼卤,吃吃六谷糊。脚踏黄泥路,困困板凳铺。”(《渔民老婆实在苦》)无论吃穿用戴,都实在是辛酸无比。能盼得打鱼人顺利回来,生活自然能够改善,但是有时平安回家也会成为奢望。《嵊山箱子岙》就描述了这样的景况:“嵊山箱子岙,十口棺材九口草;岛斗棺材坑,留落多少小孤孀。”有些渔民们在死于海难后,由于捞不到尸体,只好用草人代替装在棺材之中下葬,只留下孤儿寡母无所皈依,这就是渔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渔歌中反映的这些生活,都没有经过刻意地加工与处理,是典型的“我以我口唱我心”,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在渔民的口中都直接唱了出来,这才是真生活。

二、舟山渔歌之至善

教育功能是歌谣的基本功能之一,作为民间集体创作的产物,歌谣中总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法则与伦理道德规范,体现出一种向上向善的意识,使得歌谣成为传播教化、使人向善的重要载体。在舟山渔歌中,它主要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对现实的讽刺与批判精神以及恪守传统美德、劝人为善的教化意识。

1.舟山渔歌之批判精神作为民间文艺形式的一种,舟山渔歌中也普遍体现出了现实批判的精神。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使得渔民们长期生活在极为困苦与压抑之中,能够舒缓他们心理压力的就是这些随口哼唱的歌谣了,无论是政府官员、船主,还是渔行老板,甚至天公上苍,都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在《懒惰巡洋》中,就描述了民国时期国民党海军以巡洋为名残害百姓的罪恶:“懒惰巡洋,燥搁涂场,吃吃逛逛,猪罗一样。东劫西抢,惯偷婆娘。太平吃皇粮,百事勿管账。”对刻薄船主进行挖苦讽刺的歌谣,比如《干活在前头》:“干活在前头,分钱分零头,挨的是拳头,听的是牌头”,描述的就是船工在船上所受到的盘剥与低人一等的待遇。但是,无论是船工还是船主,在渔港卖鱼时又都受到了渔行老板的刁难,所以在舟山的渔歌中,又充斥着对渔行老板奸诈狡猾品行的揭露与嘲笑,比如《渔民兄弟犯七煞》“:小门子秤打重八,七折八扣九三圆账零头挖。账房先生簿子划,帮凶勤杂算盘拨,长元老板中间刮鱼兄弟犯七煞。”这里就将渔行中各类人物的层层盘剥揭露出来,让人看到渔民兄弟生活之艰。另一首《吝啬鬼》,说的也是渔行老板的小气与扣门:“走路尺来量,带鱼吃肚肠,一个铜钿锣样大,绝子绝孙无下场。”《渔民苦》“:渔民头上三把刀:渔霸、海匪加风暴。渔民面前三条路:挨饿、跳海、坐监牢。”这既是旧时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渔民的控诉,相比于海上风暴的危险,残酷的统治、猖獗的海盗与刁钻的渔行老板才是渔民艰难生活的真正源头,使得舟山渔歌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的意义。

2.舟山渔歌之教化意识民谣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传播教化,通过歌谣的传播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舟山渔歌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具有教化功能的作品,有的是正面描述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的,所以在歌唱中往往注重对生活美好一面的向往与歌颂,如《起蓬号子》“:一拉金嘞格,嗨唷!二拉银嘞格,嗨唷!三拉珠宝亮晶晶,大海不负鱼人,嗨嗨唷!”另一些比如《鱼人家多勤劳》《歌唱丰收乐逍遥》《收入万打万》等等,都是属于这样风格的作品。歌谣中体现出来的积极奋进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踏实肯干的劳动习惯,都使得舟山渔歌迥异于其他劳动号子。还有的渔歌中,充满了对凶险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述,比如《张网谣》与《张网十字调》等歌谣,但是在艰苦的打鱼生活的过程中,渔民们依然保持着旺盛斗志的向上心态,令人肃然起敬。

有的渔歌在嬉笑怒骂之中,会在不经意间达到教化的效果,比如渔民号子中有一首《劝同胞》:“一拉更里哟,月儿么照正东哟,我劝侬同胞哟,侬出门要当心哟,有个别女子其粉装了满面打扮来勾引侬噢,切不可落圈套,失了侬童子身格同胞哟。”它所描述的是旧时渔船需要停靠沈家门港进行鱼类交易,而那时港口里的妓女较多,因此在渔船驶向沈家门时,老渔民就以此种方式提醒船上的年轻人,语调幽默诙谐,虽然略带调笑意味,但毕竟也是真心劝善。

三、舟山渔歌之大美

民谣也具备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舟山渔歌也同其他地区的民谣一样,具备特定的结构、朴素直白的语言,强烈的节奏感以及音韵之美等形式美的要素;也具有作为海洋型文化所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的崇高美特征。形成这样美的形式与崇高美的内在精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舟山渔歌中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1.舟山渔歌之形式美舟山渔歌首先体现出了一定的形式美。无论是从语言、结构、音韵、节奏、技巧等方面,舟山渔歌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从语言上来说,渔民号子中使用的大量的具有方言特征的象声词与叠音词,比如“杀拉拉子“”嘞格“”哎呀格作来”“阿拉家里罗”等等,就是舟山渔民号子中特有的表达,它们不代表任何意义,只是打鱼劳作中的情绪宣泄。从音韵节奏方面来说,舟山渔歌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了。那些渔民号子中体现出强烈的节奏感,正是实际劳作过程中的心理需要与体现。比如只是拨蓬号子,就可以根据劳动强度的不同,分成“小号”与“大号”两种。小号是起锚初期,强度不大,而大号则是起锚以后,锚索逐渐拉紧,由于锚钩陷入泥沙,加上海水的阻力与锚索本身的重量所致,使得起锚非常费力,这就需要高亢雄壮、节奏极强的唱和了。不只是渔民号子,在反映渔民生活的其他渔歌中,也有着极强的节奏感与音韵之美,比如在《渔民十煞》中,不仅结构一致,整齐划一,而且句句均以“煞”字押韵结尾,唱读起来极具音乐感。在技巧上,舟山渔歌也能体现出老百姓自己的创作智慧与体验,比如《金塘谣》“:无风无浪,升米过金塘;有风有浪,斗米过金塘;大风大浪,石米也难过金塘。”这首歌谣是用来描述金塘洋和金塘海峡水深流急,有风浪的日子更难行船。语言生动形象,它没有用特殊的艺术技巧,而是直接用一个人的饭量与风浪大小的关系,直白生动地说明了风浪越大,需要用的力气越大,这既是人民的智慧,也是人民在长期划船生活中的经验总结。

2.舟山渔歌之崇高美从审美风格上来说,舟山渔歌在总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崇高美的特点。所谓崇高美,是相对于小家碧玉式的优美而言的,它更注重表现审美对象的阔大与深厚。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它所形容的场景往往都是高山大漠、海洋草原等一望无际的场景。舟山渔歌一般都是描写渔民们在海洋生活的场景,如《天外天》:“天外天,海外海,山外山,湾外湾,风夹风,雨夹雨,浪里浪,礁底礁”,形容的就是舟山地区的海洋特点。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它又描述的是速度极快的运动,在风大浪急的时候,与海洋的搏斗就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如《金塘谣》就是用来描述金塘洋和金塘海峡的水深流急,有风浪的日子更难行船。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海洋地区特有的地理特点都会给人的感官带来巨大的冲击。

舟山渔歌中的崇高美特点还体现在人定胜天的坚定意志上。崇高美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能够激发人的道德感与意志力量,促使人在奋争中走向无限。在与大海讨生活的世世代代的积累中,舟山渔民们并没有低头气馁,而是勇于开拓,展现了坚毅勇敢、执着追求的意志品质。《老大歌》中就贯穿着一种大气豪迈的乐观精神“:天上北斗高高照,千船万船风篷飘。南洋北海任我走,走遍天涯好居家。”这首歌谣无论在时间、空间的描写上,还是在心理气势的刻画上,都极具壮美的色彩,不仅给我们呈现出了舟山渔场千帆竞进的盛景,渔民们的壮志豪情也颇具感染力。因此,虽然打鱼生活又苦又累,但是满载而归的喜悦又胜过一切,比如《追着风尾捞一网》“:坐惯船,吓大胆,三级风浪小白菜。一橹压倒六级风,八级回港把鱼卖。追着风尾捞一网,浪里白条满船载!”这首渔歌简直就是为崇高美做了一次形象生动的展示,气势豪迈,风大浪急中收获的不仅是满仓的鱼,还有战胜自然的信心与勇气!

因此,在舟山渔歌中体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浓厚的生命意识。④无论是对大自然的恐惧、敬畏,还是对剥削者的讽刺与控诉;无论是对死亡的逃避,还是破浪前行的大无畏精神;无论是对大强度的劳动刻绘,还是对丰收的极度喜悦,都是这种崇高的生命意志的体现。这才是舟山渔歌的精神内核。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会有人说,“舟山的渔民号子,也是最能代表浙江的声音”⑤。因为它集中体现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文化精神。

① 柯杨:《民间歌谣》,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② 倪浓水、陈水观:《舟山渔民号子的特征及功能研究》,《文化艺术研究》2014年第1期。

③ 洪国壮是舟山渔歌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曾经参加过2007年舟山渔民号子比赛,获得过“渔民号子王”称号。

④ 陈新汉:《舟山渔歌的哲学审视》,《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⑤ 王淼:《把根留住——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列思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5页。

猜你喜欢

渔歌号子歌谣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妈妈的歌谣
洞庭渔歌: 在八百里洞庭湖上 放声高歌
甜甜的歌谣
吕铮铮美术作品
我家的“号子”
乡闾粤韵 井邑歌谣
天籁之音海边来
歌从海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