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忆在港台的传播与影响力

2015-07-12黄灵芝刘天枝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名作欣赏 2015年36期
关键词:王安忆本科生讲座

⊙黄灵芝 刘天枝[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作 者:黄灵芝,天津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刘天枝,天津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

一、概述

两岸三地互通以来,内地与港台的文化交流增多,尤其是文学方面的交流。随之而来的,学术研究也日益见长,但学界目前多侧重研究港台作家本土化创作的特性及港台两地作家对内地作家创作的影响,而对当代内地作家在港台文化传播与影响力的关注度较少。因此我们尝试“反其道而行之”,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个案切入,探究“中国当代内地小说家在港台的文化传播与影响”这一课题。

选取王安忆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她是当代内地著名的女性作家,其代表作《长恨歌》曾获2001年茅盾文学奖。近些年,她在港台地区的影响力逐步增加,获得文坛、学界的关注和肯定,比如台湾评论家王德威称其为“海派传人”。2012年,她的作品《天香》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红楼梦奖①的首奖。本文试图以王安忆为例,在问卷调查、资料搜集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数据报告,对她在港台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力进行研究和评述。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为探究王安忆在港台地区的影响力,考虑到样本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我们选定高校学生群体作为实地调研的对象,并结合其特点设计出了一份精简、完整的调查问卷,下面是问卷的设计思路及设计理由。

王安忆的问卷包括基础信息、客观题和选填题三方面,共15题。涉及小说文本、影视作品、相关讲座、作家所获奖项四个方面。

1.小说文本涉及6道题目,包括2道客观题(5、6题)和4道主观题。

(1)客观题 第5题旨在了解受访者阅读王安忆作品(体裁不限)的情况,因王安忆为内地作家,以3部为界,选项分别设置为:“3至5部”、“3部以下”和“没读过”。第6题承接上题,探究高校学生对王安忆作品读过和感兴趣的作品,挑选其重要作品,按题材分为五大类:“女性题材”“寻根题材”“性题材”“都市题材”“其他”。

(2)主观题 有一定的专业性,考究港台高校学生对王安忆作品的深入了解程度。若对其作品不了解或无大量阅读,受访者可放弃不填。选项分别为:最喜欢哪一部作品;最喜欢哪个人物;本地作家中有无作家与其创作风格较为相近;是否读过解读王安忆作品的相关评论文章或报纸杂志。最后一问之所以放在最后,是考虑到专门的研究者会进行相关阅读,而此问卷是广泛性的非学术问卷,并不是专门的学术考察。

2.影视作品问卷的第7题,旨在调查受访者观看由王安忆作品改编的电影的情况。选项有:“《长恨歌》(关锦鹏导,据小说《长恨歌》改编)”“《米尼》(陈苗导,据小说《米尼》改编)”“《张家少奶奶》(叶明导,据小说《流逝》改编)”和“以上均未看过”。

3.相关讲座问卷的第8题意在了解王安忆的讲座收听情况。选项有:“参加过”、“没参加过,但是看过文字报道”和“没关注过”。笔者了解到,王安忆在港台地区开展过多次讲座,比如2013年在香港书展的“当文学遇到书”、在港中大的“文学创作与翻译专题讲座”;2014年出席“余光中人文讲座”。

4.作家所获奖项包括2道题目(第9、10题)。第9题因涉及两地,分为两个小题。【香港】是否知道其曾获“红楼梦”奖(2008年《启蒙时代》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评审团奖;2012年《天香》获第四届红楼梦奖首奖);【台湾】是否知道其曾获过台湾本地书刊的文学奖(1996年《纪实与虚构》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②文学类;2001年《富萍》获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2002年《上种红菱下种藕》获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文学类)。第10题为是否知道王安忆小说《长恨歌》获得2000年茅盾文学奖。这两道题考察了答卷人对王安忆在本地的文学奖与内地最高文学奖的获奖情况的了解,有一定专业性。

另外,本问卷也有遗漏的地方。近年来内地赴港台的学生增多,尤其是香港地区。且据笔者观察,研究生方面占的比重偏高。设计问卷时未能将“是否是港台本地人”作为一个基础信息设计进去。同时,也并不清楚内地的答卷人是在何地接触的王安忆的相关信息,这给数据统计的精确增加了难度。

三、王安忆在港台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力

王安忆在香港的调查问卷,主要发放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五所高校,发放了151份,收回151份。在台湾的调查问卷发放于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和私立东海大学,也涉及其他台中市的高校和少量台北市的高校,共发放了140份,收回137份。本问卷从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性别、学历、专业,最后进行总体分析。

(一)按性别划分(香港:女性100人,男性51人;台湾:女性113人,男性24人)

1.小说文本第5题:【香港】阅读过3至5部书的女性占3%,高于2%的男性;阅读过3部以下的女性占18%,远高于4%的男性。【台湾】则是女性有38%人阅读过3至5部,高于男性5%;阅读过3部以下女性占10%,男性则占13%。可见,王安忆更受女性读者的欢迎。

第6题由于是多选题,这里不作分析。选填题因填者寥寥,也同样不做分析。

2.影视作品【香港】26%的女性看过《长恨歌》,高于男性16%;《米尼》男性有1人看过,女性无人看过;《张家少奶奶》无人看过。【台湾】43%的女性看过《长恨歌》,男性有16%;《米尼》有6%的女性看过,高于男性2%;《张家少奶奶》有3%的女性看过,比男性低22%;以上皆未看过的女性占48%,男性占54%。由此表明,女性对王安忆影视作品的关注度比男性多些。

3.参加讲座情况【香港】男女性各有1人参加过;没参加过,但看过相关报道的女性占33%,男性占39%;没关注过的女性占66%,男性占59%。【台湾】有2%的女性参加过,男性则有4%;没参加过,但看过相关报道的女性占13%,与男性持平。可见,男性对讲座的关注比女性高些。

4.了解作家获奖的情况【香港】女性有3%知道王安忆曾获“红楼梦”奖,男性则有8%;有20%的女性知道其曾获茅盾文学奖③,高于男性8%。【台湾】女性无人知道其曾获台湾本地书刊奖,男性则有13%知晓;有51%女性知道其曾获茅盾文学奖,高于男性47%。调查显示出男性较女性更关注本地奖项,女性则更关注内地奖项。

(二)按专业划分(香港:人文科学共34人、社会科学共55人、自然科学共42人、其他共20人;台湾:人文科学共101人、自然科学共15人、社会科学共17人、其他共4人)

1.小说文本【香港】选择3至5部的学生人文科学有8%,社会科学仅2%,自然科学及其他专业则无人;3部以下的学生人文科学有18%,与社会科学的持平,自然科学有2%,其他专业有15%。【台湾】选择3至5部的学生人文科学有3%,其他三个专业均无人;阅读过3部以下的学生人文科学有6%,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是7%,其他专业则无人。调查结果显示学习人文科学的学生阅读王安忆作品的数量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但总体阅读量并不高。

2.影视作品【香港】观看过《长恨歌》的学生人文科学有32%,社会科学有22%,自然科学有12%,其他专业有15%;观看过《米尼》的学生只有社会科学里的1人;无人选择《张家少奶奶》;以上皆未看过的人文科学学生有68%人,社会科学的有76%,自然科学的有88%,其他专业的有85%。【台湾】观看过《长恨歌》的学生人文科学有8%,自然科学有20%,社会科学及其他专业无人看过;无人看过《米尼》;自然科学有1人看过《张家少奶奶》;以上皆未看过的人文科学学生有92%,自然科学有73%,社会科学及其他专业100%。调查表明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观影数量远高于其他专业,但总体观看数并不高。由王安忆作品改编的电影关注度不高。

3.参加讲座情况【香港】参加讲座的人文科学学生有6%,其他专业均无;人文科学的学生有41%只看过文字报道,社会科学的有42%,自然科学的有24%,其他专业的有25%。【台湾】无人参加过王安忆讲座;人文科学的学生有18%只看过文字报道,自然科学的有27%,社会科学的有12%,其他专业的学生未看过。可见,香港人文科学的学生对王安忆有一定的关注,台湾地区自然科学的学生对王安忆的文字报道关注较多。

4.了解作家获奖的情况【香港】知道获红楼梦文学奖:人文科学学生有6%,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占5%,其他专业无人知道。知道获茅盾文学奖:人文科学占26%,社会科学有20%,自然科学和其他专业的各占10%。【台湾】知道获本地书刊奖项:人文科学有7%,社会科学占7%,自然科学有12%,其他专业为0。可见,人文科学占比例最多。

(三)按学历划分(香港:本科生116人、研究生35人;台湾:本科生122人、研究生13人,博士2人)

1.小说文本【香港】阅读3至5部的本科生不足1%,研究生有9%;阅读3部以下的本科生有14%,研究生有11%。【台湾】阅读3至5部的本科生有2%,研究生有8%,博士生无;阅读3部以下的本科生有5%,研究生有8%,博士生有1人看过。由此可见,研究生阅读数量高于本科生,或是由于研究生有专门研究。

2.影视作品【香港】选择《长恨歌》的本科生有20%,研究生有23%;看过《米尼》的本科生不足1%,研究生为0;《张家少奶奶》无人看过。【台湾】观看过《长恨歌》的本科生有8%,研究生无人看过,博士生1人看过;《米尼》无人看过;《张家少奶奶》无人看过。没有明显的对比。

3.参加讲座情况【香港】本科生无人参加过,研究生占6%;只看过文字报道的本科生有35%,研究生有34%。【台湾】无人参加过讲座;只看过文字报道的本科生有16%,研究生有23%,博士生1人看过。比较表明研究生对讲座及讲座的相关情况更为关注。

4.了解作家获奖的情况【香港】知道其获红楼梦文学奖的本科生有4%,研究生有6%。知道其获茅盾文学奖的本科生有10%,研究生有40%。【台湾】知道其获台湾本地书刊奖的本科生有6%,研究生有8%,博士生无人知道。知道其获茅盾文学奖的本科生有6%,研究生有8%,博士生1人知道。由此可见,香港地区研究生的知情量高于本科生。台湾地区则少有人了解。

(四)总体比较

1.阅读王安忆作品数量的情况香港的大部分受访者对王安忆的作品知之甚少,仅16%的人阅读过王安忆的作品,且阅读数量较少。相较之下,王安忆在台湾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半数的填卷人阅读过她的作品,且阅读数量较多。

2.阅读过的和感兴趣的王安忆小说类型香港方面对都市题材的小说阅读率较高,对女性题材有一定了解,而作家寻根题材和性题材的作品则鲜为人知。台湾的答卷者对性题材的小说阅读率较高,达到了39%,作家寻根题材和女性题材的作品则鲜为人知。

香港只有少数几个作答此问的受访者未曾阅读过王安忆的作品,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了选择,与上一问相比,女性题材的受欢迎程度有显著提升,亦有少数受访者表示对寻根题材和性题材的作品感到好奇,都市题材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台湾方面,有少数几个作答此问的受访者并未阅读过王安忆的作品,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了选择,与上一问相比,女性题材的受欢迎程度有显著提升,亦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对寻根题材作品感到好奇,性题材作品关注度下降最多,同时都市题材比重也下滑至最低。

3.王安忆小说改编的电影观看情况香港的答卷人,大多数人均未看过改编成的电影,观看过《长恨歌》的占一小部分。相较而言,台湾的收视率高于香港,有半数人看过改编的电影,《长恨歌》依旧受欢迎。

4.王安忆讲座的参加情况香港方面,现场参与讲座的受访者微乎其微,但有35%的受访者表示通过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等渠道看过王安忆讲座的文字报道。台湾方面,参加过讲座的几乎没有,且有13%的受访者表示通过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等渠道看过王安忆讲座的文字报道。

5.了解作家获奖的情况港台两地对作家的获奖情况都不甚了解,香港则是对内地奖项的认知高于本土的奖项,而台湾则相反,对本土奖项的了解高于对内地奖项的了解。

6.对王安忆及其作品的兴趣香港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对王安忆的作品不太感兴趣,台湾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对王安忆的作品不太感兴趣。笔者在发放问卷过程中和部分受访者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有少数受访者(多为女性)表示会去简单了解一下作家的创作情况。

7.选填题部分作答者寥寥,显示出只有少量的人对王安忆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问卷的答卷情况,可以看出答卷者对王安忆作品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加深。

四、总结

经过对数据的三方面比较,可以发现,女性读者对王安忆更感兴趣,她的细腻文笔、小说中的性别意识显然吸引了大量的女性读者;相较于理工专业学生,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对王安忆了解更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王安忆作品的纯文学性高于其通俗性;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对王安忆更为关注,这进一步体现出其作品的纯文学性,也体现出港台学界对她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从港台两地的情况来看,台湾对王安忆的了解程度高于香港。

通过对两地问卷数据的比对、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王安忆在台湾的关注度略高于香港;其次,从数据的总体情况来看,王安忆在港台两地的影响力均不算大,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王安忆及其相关作品都无了解。这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内地作家在港台地区的总体接受情况,我们将其作为探寻王安忆在港台地区的文化传播与影响的重要结论之一。

① “红楼梦”奖:又名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于2005年创立,设30万港元奖金,以奖励优秀华文作家和出版社,两年一评,宗旨是奖励世界各地出版成书的杰出华文长篇小说作品,借以提升华文长篇小说创作水平。

② 台湾联合报文学奖:《联合报》是在台湾地区发行的中文报纸,由王惕吾在1951年9月16日创立,1953年,《全民日报》《民族报》《经济时报》三报合并,是台湾岛内三大报系之一。联合副刊从1976年开办联合报小说奖(后改为联合报文学奖)。

③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

[1]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王安忆.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3]张新颖,金理.王安忆研究资料(上、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4]陈思和.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90年代初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1998(6).

[5]刘江凯.跨语境的叙述——中国当代小说的海外接受[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猜你喜欢

王安忆本科生讲座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王安忆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打个盹,记事牢
忧伤并美丽着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