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油孩子》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

2015-07-12刘海艳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名作欣赏 2015年30期
关键词:后殖民瓦利种族主义

⊙刘海艳[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柏油孩子》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

⊙刘海艳[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二战”以后,很多殖民地纷纷走向独立,但是,由于受到战前长期的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的第三世界想要彻底摆脱殖民依然步履维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殖民控制,以及西方国家残酷的经济掠夺和生态破坏。本文将突破后殖民理论和生态批评的局限,从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柏油孩子》,揭露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的同根同源性,揭示生态帝国主义的本质。

后殖民生态批评种族主义物种主义生态帝国主义

20世纪80年代后,后殖民与生态批评结合的趋势初露端倪。20世纪90年代后,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文学,促使了后殖民和生态批评的结合。后殖民生态批评植根于全球化、殖民化语境,诞生于本世纪。尤其2009年,哈根和提芬合著的《后殖民生态批评:文学,动物与环境》,为后殖民生态批评打开了研究之窗。他们的后殖民生态批评学说可暂定义为以环境为中心的后殖民文化理论,坚持在历史和当代的生态和生态伦理的辩论中将文化差异因素包括进去。①它的诞生,弥补了后殖民与生态批评理论之不足。20世纪70年代,生态批评主义仅仅强调文化与自然,导致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忽视,后殖民生态批评把社会公正延伸到整个生态系统;同时后殖民主义更多关注性别、种族,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后殖民生态批评克服了这种局限性,找出了隐藏在环境变化背后的种族主义与物种主义。后殖民生态批评不仅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等,也关注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的不平等。它试图找到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的动因,从而解构西方中心主义和话语霸权,从而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公平正义。因此,后殖民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的后殖民转向,源自后殖民批评家对生态批评的介入,是一种超越后殖民批评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研究。②

本文从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角度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柏油孩子》。该小说讲述的是腰缠万贯的白人瓦利连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定居在加勒比岛,从糖果贸易中攫取大量利润。已服侍他们三十余年的非裔美国人西德尼和昂丁夫妇继续为他们效劳。西德尼和昂丁的侄女吉丁,受瓦利连资助,毕业于法国的一所艺术学校,顺理成章做了知名杂志的模特。本地人特蕾丝因偷窃几个进口苹果而惨遭解雇,饥肠辘辘的流浪者黑人儿子的出现打破了岛上原本的平静。几经周折,黑人儿子和吉丁坠入爱河。但是,在纽约和埃罗短暂的甜蜜之后,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瓦利连之子迈克尔,虽自始至终隐匿在读者视线之外,但对文章主旨意义重大。

一、白人主人瓦利连与黑人冲突:种族主义

尽管“二战”之后很多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但是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统治却根深蒂固,只不过统治形式由武力镇压变成了精神奴役。这种种族主义思想已经深深浸入白人的骨髓,短时间之内无法根除。就像K.Anthony Appiah所说的:“种族主义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把人类划分为少数叫做‘种族’的组别,特定组别中的人们分享着自己特有的基因,物质、道德、知识和文化特征,而不与其他种族的成员分享。”③

白人瓦利连深受种族主义影响,他认为白人种族优于黑人种族,黑人生来就应当为他们服务效劳。黑人西德尼和昂丁对他们百依百顺,从来不敢有丝毫反抗与斗争。作为黑人奴仆,他们或多或少对种族歧视有些麻木抑或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歧视。西德尼逆来顺受,对瓦利连自始至终马首是瞻。作为管家,他帮助白人夫妻处理日常生活的所有事情,已经习惯于悄无声息地摆放、收拾、清洗餐具。无论瓦利连要求他什么,他总会回答他是。.深受种族主义的影响,瓦利连认为白人和黑人永远不能够友好相处,他们必须驾驭黑人。他认为主人就是主人,奴仆就是奴仆,绝对不可能在同一层次上和平共处。他因妻子玛格丽特进入昂丁的厨房而大怒不止,甚至抱怨她的无知与出身。在他的内心深处,低劣的种族根本没有资格跟像他一样的优越种族进行对话。

然而,黑人昂丁却对白人主人充满了种族仇恨。表面上,她对主人百顺千随,背地里,她诟病和辱骂白人主人。她甚至称玛格丽特为“婊子”和“不正常人”,可见,她对白人的仇恨已经融进每一个毛孔。像昂丁一样,特蕾丝的怨恨不止来自一处,甚至激烈到拒绝和美国黑人讲话,更不承认在她的天地里有白种美国人存在④,后来因为偷了白人的进口苹果而被解雇,她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破口大骂瓦利连。可见,白人对黑人的不屑与歧视,黑人对白人的隐忍与仇恨折射出种族主义的冲突。

二、人与动物冲突:物种主义

如果说种族主义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高低贵贱差别,物种主义就意味人和动物的优劣之分,两者都不能正确定位人在整个生态系统的位置。“后殖民生态批评学说认为物种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理性中心主义的派生物,它强调人的存在相对于非人物种的存在,体制化的物种主义使得殖民者对于他者(动物和被视作动物的人)的剥削具有合理性。”⑤后殖民生态批评找出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的同根同源性。物种主义既是种族主义的基础,又是种族主义的延伸。

为了满足奢侈的消费模式,无尽的消费欲望和强烈的虚荣心,提高资产阶级的生活水准,他们不惜消费像海豹皮一样的高档奢侈品。吉丁对她的海豹皮外套爱慕有加,恋恋不舍。当昂丁问及时,她回答仅是一件普通的圣诞礼物而已。成千上万的海豹死于人类的杀戮,而它们珍贵的皮毛被人类从身上撕裂,加工成成品穿在人类身上,人类不仅享受皮毛外套的舒适感、高档消费品的优越感,更享受杀戮带来的快感。像海豹一样的野生动物被人类视为牺牲品,它们无生存的权利,更无发展的权利,它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服务人类。急剧减少的野生动物数量暗示着物种主义的危害,这种观点表明人类至上。同时,受后工业的影响,肉类消费也是社会地位的标签和象征,这种倾向导致了更多动物的消亡。昂丁在厨房三十余年,杀过的生禽无数。那些幼小的鸡就像任她摆布的工具一样,她可以毫无同情心地把鸡毛一根一根地拔掉。“她端起一大锅水坐到烧着的灶眼上,不晓得她把鸡头和鸡爪怎么处理的,水够热了,她把鸡放进去,用一把长柄木勺搅动着。然后把鸡头从热水中捞出来,开始拔毛”⑥,她娴熟的动作暗示了屠宰动物的次数之多、数量之大。

动物如此,黑人何尝不是?在柏油孩子中,黑人被视为没有教养,野蛮而且边缘化的动物。根据物种主义,人类不能处理好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包括自然。就像哈根和提芬所说“人类和自然很多时候被一些统治阶层当作动物来对待,人类的种族灭绝和奴隶制度,在某些情况下继续成为把人类划分为动物范畴的原因”⑦。

瓦利连认为,就应该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黑人。他始终肯定只有白人种族是有教养的,是高贵的种族,低劣的黑人种族就应该无怨无悔地服从他们。尽管黑人能够说话,但他们在很多情况下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瓦利连和马格利特因圣诞节的准备工作争吵不休。尽管他们围绕着西德尼,向西德尼征求意见,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给西德尼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德尼和不会发声的动物没有任何区别。更糟糕的是,土著居民特蕾丝、吉迪昂被称为玛丽和庭院打杂人员。在白人眼中,他们没有名字更没有称谓。特蕾丝在昂丁面前都缄默不言,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在庭院外,处理琐碎事务。尤其当他们被驱逐出骑士岛的时候,他们就像被丢弃的动物,又像消失的灌木丛一样。瓦利连认为黑人就是低劣的民族,就像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一样。同时,玛格丽特称黑人儿子为黑鬼和黑猩猩,也暗示了边缘化的黑人像动物一样被剥夺了权利。

这种形式的物种主义和种族主义有着同样的根源——霸权中心主义。后殖民生态批评指出西方“霸权中心主义”(hegemonic centrism)思想不仅是导致欧洲帝国国家在全球进行殖民的心理动因,同时也是导致人类未能正确定位与环境、动物等非人类世界的生态关系,造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⑧就像Plumwood所说,霸权中心主义不仅导致环境种族主义,而且还导致制度化的种族主义,这种制度化的种族主义,打着人类理性文化中心的旗号,使对除人类之外“他者”的掠夺更加合理化。⑨只有物种主义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等消除掉,人类之间由种族主义导致的不平等才能彻底被治愈。

三、白人瓦利连在加勒比地区的生态帝国主义

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态殖民主义。生态殖民主义代表着对生态问题的殖民表征。“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优越的、主动的地位,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落后国家的经济行为,加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而且使这种关联越来越僵硬、突出,所以打破它就愈困难。”⑩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史息息相关。

糖果大亨瓦利连在加勒比买地,就是生态殖民的一种表现。通过瓦利连,加勒比的殖民史呈现给读者。1635年,法国殖民者乱砍滥伐,从糖果贸易中攫取利润。1794年至1814年,英国和法国为抢夺糖果贸易的资源展开大战。“二战”以后,英国和美国纷纷去那投资。后来,美国逐渐取代法国成为了控制者。作者以加勒比为背景,有着深刻地社会及历史意义。瓦利连在加勒比的种种行为跟圈地运动大同小异。这种行为让瓦利连建立了一种主体意识,使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控制合法化。瓦利连的圈地运动是资本扩张的一种方式,更是生态帝国的一种手段。“事实上我做得恰恰相反。我打算在某个时候回去。我要回去,但实际上为了迈克尔我才留下来的。做他的保护伞。”⑪这显示了他的一种帝国野心:他待在加勒比是做儿子的保护伞,做子子孙孙的保护伞。这片土地背后,是明显的文化霸权主义与生态帝国主义。

生态帝国主义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满足人类的兴趣爱好,而置自然于不顾。他们把森林变成沼泽,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不堪,改变河流方向等等。整个自然沦为人类的工具。多次的占领导致环境日益恶化,土壤变坏。以瓦利连为例,为了发展糖果业,他无限制地进口糖和可可。他们把加勒比看作是原材料生产供应地,导致了加勒比只种这两种植物。这种情况减少了地区收入,毁坏了土壤养分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发达国家把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污染了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增强了对第三世界的环境掠夺,使得经济发展和环境紧密联系。

最后,对植物的移植也是生态帝国主义的一种表征。尽管瓦利连从费城搬到了加勒比,他在那里种植了绣球花和大丽花。每天满足于移植,修剪,浇水,放音乐。他用移植的植物来代替原有的植物,用人造花园代替原本风景。“一旦帝国主义完成了侵略和定居,或者一旦建立了政权结构,环境就会因人类故意的移植植物,运输动物和物种而受到影响或改变,这种改变也煽动了不平等权力机制下生态系统的明显变化。”⑫

为了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人们必须改变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及物种主义,为建立相对正义的社会环境和相对公正的生态环境竭尽全力。就像Zadie Smith and Margaret Atwood所说的:“如果人类无法挑战人类社会组构的有等级的历史环境,包括人与人、人与非人的这种环境,无法创造性地改变这个生态连接的社会,人类的解放将永远不能够实现。”⑬

①⑤朱新福、张慧荣:《后殖民生态批评述略》,《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第4期,第29页,第26页。

②江玉琴:《论后殖民生态批评研究——生态批评的一种新维度》,《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第2期,第88页。

③Appiah,K.Anthony,and Gutmann.Color Conscious the Political Morality of Race.Princetor:Princeton Up,1996:54.

④⑥⑪[美]托尼·莫里森:《柏油孩子》,胡允桓译,南海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第82页,第61页。

⑦⑫⑬Helen Tiffin,Graham Huggan.Postcolonial Ecocriticism [M].New York:Routledge,2009:135,6,22.

⑧苗福光:《后殖民生态批评:后殖民研究的绿色》《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第201页。

⑨Plumwood.Val Environmental Culture:The Ecological Crisis of Reason,London:Routledge,2001:8。

⑩张剑:《生态殖民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第118页。

作者:刘海艳,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编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后殖民瓦利种族主义
与种族主义作战的艺术家
美欧关注纳瓦利内健康问题
俄对纳瓦利内发出“最后通牒”
词典查不到的种族主义定义
“种族主义鱼”(图片新闻)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域:以斯皮瓦克的语境化性别理论为例
拥抱鳄鱼解抑郁?谨慎
虚伪美国文化下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身着和服的“东方灰姑娘”
《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