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5-07-09马希文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海东加工业龙头企业

马希文

摘要:海东市农牧业生产在全省农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发展海东市农畜牧产品加工业,是提升海东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对提升全省农畜产品加工水平,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畜产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 海东市农畜产品加工业现状

海东市2014年粮食播种面积180.9万亩,总产量54.5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6.4万亩,总产量12.99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0.85万亩,总产量65.24万吨,全区肉类产量8.74万吨,奶类产量3.99万吨。其中粮食、油料、肉类产量近占全省40%,蔬菜产量占全省50%以上,是全省主要的商品粮、油、肉、禽蛋、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1 加工规模迅速扩大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2家,从业人员2710人,资产总额15.6亿,其中省地级龙头加工企业29家,占全市龙头企业的30%。

1.2 加工领域不断拓宽

通过几年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粮油、呆蔬、肉(牛、羊、猪、獭兔)、秸秆饲料、马铃薯、乳品、酿酒,中药材原料等为主的8类农产品加工业。加工企业逐年增多,从业人数迅速扩大,加工总量逐步增长。

1.3 加工深度逐步延伸

一是加工方式由粗到细。由家庭作坊式手工操作向按先进工艺流程操作转变,同一种加工原料,加工出来的产品由相对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如核桃加工,传统粗加工停留在初包装工序,而现在运用先进工艺流程多道程序,加工出核桃仁、核桃露等多种产品。

二是技术装备由简到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都把开发新兴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作为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如鲁青饲料加大投资,兴建现代化厂房,引进高端设备,生产加工混合饲料、有机饲料、绿色安全饲料等多种饲料,从根本上实现了饲料加工技术和装备的更新。

三是产品档次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企业重质量、重环保、重品牌、重信誉的意识增强。如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生产的“互助牌头曲白酒、四星天佑德白酒、七彩互助白酒、八大作坊白酒获得“青海省名牌产品”认证。

1.4 品牌建设取得突破

“湟乳,,牌牛奶粉、“互助”牌头曲白酒、四星天佑德白酒、七彩互助白酒、八大作坊白酒、“西海”牌菜籽油、“天香“牌辣椒面、”仙红”牌辣椒酱系列产品、“金吉”牌草原用网围栏等10个产品获得“青海省名牌产品”认证,“西海”牌菜籽油、“互助”牌青稞酒2类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互助”、“天佑德”、“布哈拉”3个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11件商标获“青海省著名商标”,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1.5 农产品加工业助农增收显著

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加工能力逐年壮大,加工产值平稳上升。如饲料加工企业加工4.8万吨,精饲料2.8万吨,粗饲料2万吨,可带动5.6万亩玉米种植。牛羊肉加工企业加工羊肉69296.5吨,牛肉29698.5吨,可消耗羊462.2万只,占羊年出栏总量的7倍;可消耗牛29.7万头,占牛年出栏总量的3倍,有效带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当前主要问题

2.1 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且现有的龙头企业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

2.2 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2.3 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仙红”牌辣椒酱、“介实”牌蔬菜等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创牌积极性仍然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2.4 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

3 对策建议

3.1 抓规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最突出的问题。要进一步扩张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壮大产业实力,增强辐射带动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3.2 抓招商。要立足我市的资源优势,迸一步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和培植一批规模大、高效益、外向型的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层次,膨胀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3.3 抓龙头。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对现有经营状况好、发展潜力较大、产品有一定市场的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措施,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辣椒、马铃薯、紫皮大蒜、蔬菜为主的大宗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拓宽发展空间。重点抓好省地级龙头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实力迅速增强,规模迅速扩张,市场迅速扩大,有效带动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3.4 抓升级。目前我市的蔬菜、马铃薯、油菜、肉食品等产业发展层次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还不高,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由小规模家庭作坊式向大规模、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由自身滚动发展向更多的利用社会资金、资本运作方式转变,由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向项目联合、做大做强转变,力争在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实现新突破。

猜你喜欢

海东加工业龙头企业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危难时刻显忠诚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再也没有人像你那么爱我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