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关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5-07-09王绍兰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动物对策

王绍兰

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动物疫病的复杂多变,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日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做好马关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动物 产地检疫 存在问题 对策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动物离开生产、饲养地之前,由畜主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出申请,由官方兽医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这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道关口,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促进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从源头上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动物疫病的复杂多变,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日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做好马关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1.产地检疫工作现状

马关共辖4乡9镇和1个农场管委员会(健康),124个村民委员会(社区),2197个村民小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起步于80年代初,通过多年的实施,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创造出了“以监促检,以检促防、以防促养”的产地检疫工作模式,并在全县13个乡镇全面推行。2008年5月兽医体制改革完成后,随着县乡机构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职能职责逐渐明确。目前马关县已建立健全县、乡(镇)二级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全县共有动物防疫监督员99名,聘用村协检员185人,达到了大的村委会有2人,小的村委会有1人,每个村协检员担负着11. 88个村民小组508户群众的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在产地检疫工作中,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县各乡镇开展的检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本辖区内的具体工作,委托村协检员具体实施。

2.存在问题

2.1 千家万户小规模饲养,检疫难度大,检疫率低由于县贫民穷,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缓慢,畜禽养殖仍然是以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加之山区交通不便,到户检疫工作量大、困难多,对全面有效实施产地检疫造成一定难度,导致产地检疫率低,生猪产地检疫只到出栏数的14.2%,大牲畜产地检疫只到出栏数的1.39%,家禽产地检疫只到出栏数的22. 26%。

2.2产地检疫工作宣传不到位,群众主动报检意识差由于宣传工作不广泛,不到位,部分养殖户及干部群众对产地检疫认识不够,认为产地检疫只是为了收钱,不理解工作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在动物销售或上市前不主动报检,甚至想方设法逃避检疫。大多数动物都是在离开原生产地(饲养地)进入流通环节后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检疫,有的甚至进入屠宰环节前或出县境前才进行地检疫,造成了产地检疫的被动,失去了产地检疫的意义。

2.3产地检疫工作人员少,部分人员素质偏低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实施动物防疫的主体,一方面承担着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另一方面又负责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再加上"三权"下放后,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都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运转,履行畜牧兽医工作职责不到位,产地检疫工作交给村兽医(协检员)去做,由于工作量大、地域分散等特点,个别检疫员敷衍了事,甚至不看动物就出具检疫证明,从而使检疫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出现漏检,疫病不易检出等问题。

2.4 重视程度不够,服务措施不到位部分乡(镇)兽医站对产地检疫工作重视不够,把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认为产地检疫不仅没经济效益,且需大量人力财力才能开展此项工作,劳民伤财,阻滞了产地检疫的发展。有的乡(镇)虽然设置了产地检疫申报点,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原因,工作无法开展。

2.5 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检疫费返还少甚至没有 由于马关属于“老、少、边、穷”四位一体的边疆民族贫困县,财政困难,广大检疫人员在没有检疫工作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开展检疫工作,并按照云价收费[2011] 113号(云南省物价局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降低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收起了一定的检疫费,但是所收检疫费全部入财政专储,分文无返还,严重挫伤了检疫人员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2.6 村兽医(协检员)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协检员每月只能领到200元的工作报酬,由于待遇低,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 做好马关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支持氛围 为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作广泛宣传,就有关动物产地检疫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宣传到村村寨寨,深入群众、深入人心。通过宣传使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产地检疫的好处、益处,取得他们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主动报检并接受管理和监督。

3.2 强化产地检疫队伍建设检疫人员是实施产地检疫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开展检疫工作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产地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使产地检疫工作能保质保量的进行,必须强化产地检疫队伍建设。

3.3 加大检疫设施投入加大对检疫设施的投入,完善必要的检疫设备,使产地检疫工作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轨道。

3.4 强化执法监管 严格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监管是落实产地检疫工作的强制手段和最后保障,也是法律赋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权利。要推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强化运输、屠宰、市场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

3.5 落实有关政策,足额返还检疫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降低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 2021号)和《云南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降低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价收费[2011] 113号)精神,严格收费标准,并将检疫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返还用于发展动物卫生监督事业。

3.6 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村兽医(协检员)待遇从动物检疫返还款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动物协检员进行奖励,以提高他们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主动性,推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开展。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动物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最萌动物榜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