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创新

2015-07-08唐江澎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指向变革价值

唐江澎

教学需要变革,只有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改变,学校才可能发生改变。学校起码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学习性,第二个特征是民主性。

关于民主性,第一是教学民主。它讲究的是一种对话式的教学、有意义的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我曾经听过一节讲文艺复兴的历史课,老师用了许多知识网络和人物框架讲这个时代涌现过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作品,甚至编成口诀让同学们去记。听完这节课我非常痛心,有温度的历史全部被风干了,要求学生去记住。你应该展示一幅“蒙娜丽莎”,让学生用两分钟去想一想,在此之前的作品中,天地之间、山水之间能呈现一个商人之妻温情脉脉的微笑吗?不可能。这就说明这个时代是人开始觉醒、开始被关注的时代,这就是文艺复兴。没有这种启发,学生就不知道什么叫文艺复兴。

第二是课程民主。以丰富的课堂来供学生选择,没有丰富性就没有选择性,没有选择性就难以成就个性,我们需要的是丰富多样。学校的体制,应该是一种参与的体制、一种共享的机制。如果缺少了这样一种民主的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难以实现。对于课堂教学,我们首先要明确,针对的教学问题是什么,然后要确立我们变革课堂的指导理论基础是什么,选择变革课堂的指导理论,选择变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来落实变革课堂的保障措施,提出变革课堂的近期目标,并提出变革课堂的行动要求。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达成了三点共识,第一,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真理的过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第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民主精神,消除权威主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展现的机会,承认学生个人体验的存在价值,接受学生对教师体验的批判。第三,教学过程是师生精神的对话和呈现,以“人—人”模式构建师生人际关系。

关于认识的基础,我想引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那就是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改革如果目中无人,那么不管采用怎样轰轰烈烈的形式,最终都是失败的。最高的价值观念必须指向于“目中有人”的教育,在我看来,所有的教育不存在旧的、新的、传统的区别,只有一种区别,那就是指向于人的教育与指向于分的教育,变革课堂也就是变指向于分数的提高的教育为人的生命成长的教育。当然,人的生命成长是终极价值,分数的提高是功利价值,终极价值应该统领功利价值。同时,也不应该制造价值对立,不能把分数和人的成长对立起来。

我们选择变革课堂的指导理论是理解性学习。理解性学习是针对记忆性学习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记忆性学习强调的是再现或确认所呈材料的能力,而理解性学习反映了人们把所呈材料应用到新情境中的能力。理解意味着能够利用某一主题进行解释、证实、推断、联系和以一种超越知识与常规技能的方式进行应用。这一观点体现了理解性学习的迁移本质,即学习者能够在新情境中灵活地运用相关主题的知识,能够通过思维的跨越,把已有的知识发散出去,与其他新知识、新信息、新情境发生多层次的联系。

我们用课堂观察再深化促进课堂变革,目的是定向观察抓专题、分析评价重证据、改进教学有建议。促进学生的评价主要抓四件事:依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方案,依据评价方案收集评价信息,依据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依据课堂反馈形成作业方案。

我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学习的地方。怎样让我们的学习在学校真正地发生?课堂教学变革任重道远。

(以上文章均根据作者在中国中小学名校长课堂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 编 阿 宁)

猜你喜欢

指向变革价值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卷首语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一粒米的价值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给”的价值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