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球:演绎孩子的精彩童年

2015-07-08屈园园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脚背运球足球运动

屈园园

从2009年全国校园足球办公室和各级足协组织开展的校园足球布局学校的申报及校园足球联赛,到2014年由教育部主导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启动,为实现国人的足球梦,许多人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着圆梦之路。我校从2009年组织足球社团起步,逐步完成省、市两级足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从社团成长创造出骄人战绩,逐步完成全员普及,形成学校的足球特色。校园足球在我校历经6年的发展,逐步彰显出“一校一品”的良好育人成效。

一、抓住有利契机,分层宣传发动

(一)一个仪式带来的震撼

2011年10月,在足球社团成立两年之际,学校策划、制作了一部融入教育思考、叙写孩子成长与进步历程的纪实视频,并精心设计了一个由全体教师、社团成员和家长代表参与的视频发布及赠送仪式,以此感谢老师和孩子们的辛勤付出。仪式现场笑容灿烂的社团成员、几度落泪的家长代表、临近结束家长及队员自发的深深鞠躬和说出那句“谢谢程教练”的动人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震撼。也就是这么一段视频、这么一个仪式,让校园足球运动得到了家长们的极大认可,也使我们的全体教师对足球运动有了深刻认识。

(二)一场赛事引发的思考

一年一届的郑州市校园足球比赛的时间以往总是安排在周六或周日,但2012年的一次比赛,却安排在周五下午,在我们的校园里进行。为了给队员鼓劲,学校分别安排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到操场里错时观看。比赛进行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没有被安排观看比赛的学生挤满了教学楼每层的走廊,远远地凝望。孩子们观看比赛时的聚精会神、场上运动员激烈对抗时全场的呐喊助威、进球后全场的欢呼雀跃……这一个个场景让我们无法忘怀,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坚定了我们全面普及校园足球的信念:这一切不正说明足球运动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吗?凝聚力、向心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不正是体现了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吗?

(三)一次会议引起的反响

为配合校园足球工作的稳步推进,我们及时分班召开了全校家长会。会上先播放了足球社团成长视频、社团家长感言,然后由班主任就足球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育人功能,以及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规划与实施策略等向家长进行详细解读。视频讲述与教师讲解有理有据,让家长理解了学校的教育思想,随即转化为对学校工作积极响应并愿意提供有效支持。

三个不同事件,三个时间节点,在有意和无意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收到了宣传发动效果,校园足球的普及水到渠成。

二、实行专项教学,扎实推进普及

(一)课时保障制度,确保实施教学的有效课时

我校结合师资、学生、场地、传统特色等现状,将国家课程足球项目进行深度的校本化开发,制定6年“乐享足球”特色课程规划,根据各年级课程目标,开发了校本教材,内容涵盖1~6年级每个阶段需要掌握和渗透的足球技能及足球文化。结合金水区教体局“442”体育课时分配策略,我们把每学期40%的体育课时用于足球文化、足球技能的专项教学;另外40%用于其他的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即金水区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规定的必授技能教学;剩下20%的课时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如手球。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实施的实效性

在运用“442”课时分配策略进行足球特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每周一节足球体育课的模式,根据实际的足球教学内容需求,进行“连续大单元授课”,即将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内,利用每周所有的体育课时进行系统教学,连续完成,并利用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竞赛和课课练来强化提升技能。

以三年级足球教学为例,脚背正面直线运球、脚背外侧直线运球、双脚脚背内侧O形运球、脚背外侧O形运球、双脚脚背内侧O形运球、双脚O形运球、单脚S形运球、双脚带球等均为单元式授课,可以在1~2个月的所有体育课中各单元连续教学。这样能让学生在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内有层次、有梯度、连续性学习不同方式的运球,以及体验不同方式运球时身体重心的改变、运球部位的变化和支撑脚的站位,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控制球的技巧,巩固、强化技能的掌握。

再如:五年级的第二、三单元可以合并成大单元教学模式,具体内容有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3对3传抢、单门比赛、四门比赛。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实战前强化传球练习力度,并在实战中运用、提升。

在足球教学普及的过程中,我们要拓宽思路、创新教法、结合实践、调整完善,保障校园足球实施的顺利推进。

三、创新评价制度,促进长效发展

我校针对校园足球开展实施的情况,除依据体育课堂评价标准,对足球专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外,还积极改革各种评价机制,利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强化对足球运动技能技巧的掌握,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步助推校园足球的深入发展。

(一)集中评价

学校利用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科学设计不同年级足球技能强化训练的进度安排,为学生提供有效练习与集中展示平台,同时组织不同人员对大课间活动进行观察、评估。各年级体育教师主要负责大课间活动中统一项目的规范度、分水平段项目的难易度、完成的熟练度等方面;大队干部则根据各班学生有序进退场、足球配备、动作到位等情况分别进行对应评价,学期末参照评比表选出“阳光体育大课间优秀班级”。

(二)作业评价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依据校园足球发展需要,我校设计了“足球特色家庭作业”,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以阶段性的学习内容为评价指标,以课外练习时间和练习效果为评价依据,在营造良好区域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三)赛事评价

我校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联赛制度,创新赛事评价,组织开展班级内小组对抗赛、班级联赛和全员学生参加的足球专项技能运动会,形成 “人人会踢球、班班有球队、社团有梯队”的良好局面,对比赛中涌现出来的“运动之星” “明星班级”进行表彰奖励。

如中年级的颠球比赛,要求全员参加,每人颠球1分钟。先记录个人颠球数量,最后将全班所有颠球数量累计形成班级成绩。班级想得到好成绩,只依靠足球社团的孩子颠好球是不行的,必须让班上所有的孩子都会颠球、颠得多。这样评价可以淡化足球的“竞技运动”概念和甄别、选拔功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校园足球得以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

在校园足球普及的基础上,我校学生社团梯队逐渐形成规模,先后取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总决赛季军和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足球锦标赛小学男子组、女子组双冠军等30多个奖项。我校学生吕世豪、刘易鑫等5名队员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瓦伦西亚等著名足球俱乐部深造,其余队员也都被广州恒大、河南建业和省市名校录取。学生通过足球课程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积蓄了强大的正能量,学校教育特色品牌初显。

再回首,从足球社团的蹒跚起步到足球进课堂的全面普及,从校园联赛的小荷初露到各项赛事的硕果累累,我校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背后蕴涵着教育人对教育行为的深入思考和规划实践,也蕴涵着全体教师的执着追求和孩子们的无限热情。足球文化滋养着师生心灵,助推学校形成特色。我们期待,让小小的足球演绎孩子的精彩童年,成就孩子健康幸福的人生。

猜你喜欢

脚背运球足球运动
快乐足球
脚背上的画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脚背”在舞蹈语汇中的作用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
“双人运球”乐翻天
舞蹈专业学生脚背在芭蕾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