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家一碗面

2015-07-08沈宓

中华手工 2015年7期
关键词:汤面私信美食家

沈宓

知道管家面,是从上海美食家老波头的微博内容里,清亮的汤头,面粗细得当,根根分明,点点葱花撒在上面,这种看似简简单单的吃法,却是管家面的最好吃法。存了心,想要买,却从没实现。不是管家出门游历不做面,就是天气太热不发异地,反正等到网店开售时,电脑前早已候着一大片,就看谁家网速快。其实,做面卖面,只是管家的副业,却没曾想一个不留意竟成了众多面食爱好者的心头好。

从小培养的味蕾

管家,人如其名,随时都把自己和家拾掇得妥妥当当,主业上了轨道,人也就乏了奔波,闲来无事养了条名曰“少爷”的狗,一日三餐都是亲自动手料理。于是,吃这件事,在生活里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管家的父亲厨艺了得,据说是小时候街坊邻里,亲戚朋友谁家要宴客,都来找管家的父亲掌勺督厨。大概是从小受了爱吃面的父亲的影响,管家尤其喜欢头汤面。头汤面,常见于苏州,指的是面店刚开门,用刚换上的清水所煮的第一批面条,几棵菜心,几滴香油,些许葱花……其实头汤面并没有特别指定哪一种面,鸡汤面、青菜面、阳春面……只要是第一锅第一批面条,都能称之为头汤面。久而久之,吃面成了管家与父亲一个习惯,也让他成年后特别爱吃面。爱到那种程度呢?一年365天,管家340天的早餐都是面。

吃得多了,嘴自然也就刁了,作为主角的面,管家自然也就愈发挑剔了。虽然都是碱水面,但碱的配比,面粉的吸水性,多一点,少一点,那煮出来的面就是不一样的。也在家里,由母亲做过,但擀面和碱水面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上好的头汤面,面劲道嫩滑,入口麦香十足,吃到最后,面汤也完全不会糊。

也不知什么时候,管家开始觉得外面的面不好吃了,没法入口。于是,干脆自己在家里做面,那时管家的父亲还在世,给了管家许多建议和指导。后来,管家做的面,在朋友圈里大受欢迎,周围一大帮喜欢美食的朋友纷纷上门求面,一来二去,加上网络无边际的推广,管家面火了。

迫不得已始卖面

差不多2011年,管家面的良好口碑开始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有了口欲,自然想亲自尝尝管家面的精妙,粉丝们私信、留言轮番轰炸,一些女粉丝更是开始打感情牌。没法,管家开始在自家厨房加大制面量,但一人只一双手,自家厨房的轧面机都快罢工,也没法平息粉丝们的那么多张口。

管家干脆找了家工厂,在每月的固定时间,由工厂提供机器和工人,管家则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配比和揉面。每月,管家只制作1次面,每次生产1吨,而这大约需要耗费管家一周的时间,依旧是供不应求。

一开始,管家只开放微博订面,随之而来的工作量大增,一条条留言,一封封私信都得慢慢统计,这让习惯了放松过日子的管家很不喜欢,于是关闭了微博订面,不做了。可粉丝们不乐意,大家都喜欢吃。没法,管家只得跟朋友们一起商量订面的细则,在淘宝开了店。每月固定放出面的数量,邮费固定,交易数据后台自动统计,如此管家才又开始了制面。

口味实际上是很个人化的,管家的口味如此,管家面也就更是如此。管家的面,只做一种,粗细适中,适合汤面也可用来炒。有粉丝问,管家能不能做点宽面呢?管家说了:“我只按照我的口味来,要不要是你的选择。”就这样,每月200份左右的面,还都是秒光的状态。被“逼着”做面的管家,也因为这些年来坚持做面这件事,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也结识了许多同样爱好美食,聊得来的朋友,要说卖面对管家生活的改变,大约也就是如此了。

管家从来不遮掩自己做面的原材料,无非就是水、面粉、碱,非要说个数据,管家也说不出来。因为,不同的面粉,吸水性不同,凭的全是手感,这是只有与面“痴缠”多年的管家才有的心得体会。心情好时,管家也会出产些鸭蛋面,不放一滴水,全鸭蛋揉制,完完全全的限量版,入口嚼劲十足,只能在管家的家宴上才能吃到。著名美食家蔡澜,曾受邀参加管家的家宴,对管家面赞美有加。

面条抢手换任何做生意的人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事,管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被逼着卖面的,大家喜欢吃,他才做着卖。但一己之力有限,面的量,管家是不打算再增加了,他更喜欢每天牵着“少爷”散步,给“少爷”和自己做好吃的。

说起来,不过是一餐一饭,稀疏平常,可也只有真的沉了心,方能品出其中好滋味。endprint

猜你喜欢

汤面私信美食家
抖音发布关于加强网暴治理和预防的公告
A taste of Jiangnan
美食家忽必烈
看不见的美食家
几等奖
异国的清汤面
大美食家
悉尼私信
智端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