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克森眼中的数据中心40G/100G光传输解决方案

2015-07-07曹强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5年1期
关键词:卡座跳线极性

曹强

(耐克森综合布线系统(亚太区)技术应用工程师)

1 引言

涉及数据中心布线的ANSI/TIA-942-A 2012、BS EN 50173-5:2007 +A2 2012、ISO/IEC 24764 Edition 1.0 2010标准中均提及要求以LC、MPO连接器作为光连接器;在2010年6月发布的IEEE 802.3 ba标准也明确定义了MPO作为40G/100G光传输物理接口的各项参数,且最低需采用多模OM3光纤材质。

因此,根据上述的主要标准要求,现行的数据中心的40G/100G光传输解决方案包括多种衍生的解决方案,全部都是基于阵列式光缆和MPO接插件技术。

注:MPO型连接器是USconec公司的Toshiaki Satake发明的。MPO是英文Multifiber Push-On/Pull-Off的缩写,表示多芯推拉自锁光纤连接器。MTP是USconec 公司注册的MPO连接器的品牌,特指其生产的高性能MPO连接器。

MPO连接器的配置、插针、插芯、适配器等组件物理规格标准可参考阅读:BS EN 61754-7:2008 Fibre optic interconnecting devices and passive components - Fiber optic connector interfaces - Part 7: Type MPO connector family

IEEE 802.3 ba标准明确指出了采用OM3和OM4光纤的MPO阵列式光缆及组件关于能够支持的40G/100G的最大传输距离分别为100m和150m。

另外,在2013年9月发布的IEEE 802.3 bm标准初稿已经初步定义了下一代40G/100G传输的雏形,降低了100G传输的成本和功耗,预计该标准将会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正式发布。

本文将会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做详细说明:

1)现行的40G光传输解决方案;

2)现行的100G光传输解决方案;

3)MPO传输的极性;

4)现行的10G-40G/100G兼容和未来升迁方案;

5)下一代100G光传输解决方案。

2 现行的40G光传输解决方案

依据现行的IEEE 802.3 ba标准,40GBASE-SR4是按以下方式通过MPO光缆和连接器进行传输的:1条12芯MPO光缆及连接器中,其中4芯用于发送信号,另外4芯用于接收信号;Tx1对应Rx12、Tx2对应Rx11、Tx3对应Rx10、Tx4对应Rx9,以4条10G并行的光链路组成1条40G光链路(如图1所示)。

图1

目前耐克森的40G光传输解决方案,按2节点方式采用的是图2所示结构。

图2

主干采用MPO预端接光缆,两端均为Key up-Key up,极性B,两端阳极接头;两端的耦合器采用MPO耦合器,两端均为Key up-Key down,极性A;两端的跳线采用MPO预端接跳线,两端均为Key up-Key up,极性B,两端阴极接头。

即两端采用相同的MPO耦合器和相同的MPO跳线。如图3所示。

图3

3 现行的100G光传输解决方案

依据现行的IEEE 802.3 ba标准,100G BASE-SR10是按以下2种方法和3种结构通过MPO光缆和连接器进行传输的。

方法1:一条24芯MPO光缆及连接器中,其中10芯用于发送信号,另外10芯用于接收信号;Rx2对应Tx23,Rx3对 应 Tx22,Rx4对 应 Tx21,Rx5对 应 Tx20,Rx6对应 Tx19,Rx7对应 Tx18,Rx8对应 Tx17,Rx9对应Tx16,Rx9对应Tx15,Rx10对应Tx14,以10条10G并行的光链路组成1条100G光链路(如图4所示)。

图4

方法2:二条12芯MPO光缆及连接器,其中1条MPO光缆的10芯用于发送信号,另1条MPO光缆的10芯用于接收信号;Rx2对应Tx11,Rx3对应Tx10,Rx4对应Tx9,Rx5对应Tx8,Rx6对应Tx7,Rx7对应Tx6,Rx8对应Tx5,Rx9对应Tx4,Rx9对应Tx3,Rx10对应Tx2,以10条10G并行的光链路组成1条100G光链路(如图5、图6所示)。

图5

图6

目前耐克森的100G光传输解决方案,按2节点方式可根据上述方法2采用类似40G的方式作为传输架构。

4 MPO传输的极性

依 据ANSI/TIA-568B.1-7 2006和ANSI/TIA-568-C.3 2008标准所述,可总结出:2芯光纤在做双工传输时,会在应用中遇到A和B两种极性方式。A和B两种极性既可通过跳线,也可通过耦合器体现。

当双工光纤跳线的其中1芯光纤的一端是发送端,另一端为接收端时,可视为极性B,即A-B传输。视觉上鉴别的方式是:把这条跳线放平后,可看出这条跳线两端的Key在同一面,即Key up-Key up。使用此类连接到收发器/耦合器时,不需要做任何翻转调整,可直接连接插拔。这也是日常应用中最常见的跳线,如图7所示。

图7

当双工光纤跳线的其中1芯光纤的一端是发送端,另一端同样为发送端时,可视为极性A,即A-A传输。视觉上鉴别的方式是:把这条跳线放平后,可看出这条跳线两端的Key在不同面,即Key up-Key Down。使用此类跳线连接到两端的连接时,需要做翻转调整,然后再做插拔连接,如图8所示。

图8

当双工耦合器前端和后端的Key在同一面时,前后端连接的光纤接头可做A-B传输,该耦合器即为基于Key up-Key up的极性B耦合器,如图9所示。

图9

当双工耦合器前端和后端的Key在同一面时,前后端连接的光纤接头可做A-B传输,该耦合器即为基于Key up-Key up的极性B耦合器,如图10所示。

因此,在MPO阵列式光缆传输时,最初也可依据上述A和B两种方式进行,即Key up-Key up的MPO阵列式跳线/光缆为极性B跳线/主干,如图11所示。

图10

Key up-Key down的MPO阵列式跳线/光缆为极性A跳线/主干,如图12所示。

图12

Key up-Key up的MPO耦合器为极性B耦合器,如图13所示。

图13

Key up-Key down的MPO耦合器为极性A耦合器,如图14所示。

图14

综上所述,用于10G或40G/100G连接,按2节点,都可以采用极性B的方式进行连接。按照ANSI/TIA-568B.1-7 2006标准,即采用极性B的主干、两端极性B的耦合器和两端极性B的跳线,其优点是两端采用相同类型的跳线和耦合器,如图15所示的标准定义的40G/100G连接方式。

耐克森在此解决方案采用的方法和ANSI/TIA-568B.1-7 2006标准略有不同,区别是两端采用了极性A的MPO耦合器。实际上偶数倍的极性A即可视为极性B的通路(这也造成极性的选择和应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如图2所示。

主干采用MPO预端接光缆,两端Key up-Key up,极性B,两端阳极接头;两端的耦合器采用MPO耦合器,两端均为Key up-Key down,极性A;两端的跳线采用MPO预端接跳线,两端Key up-Key up,极性B,两端阴极接头。

图15

图16

如果采用极性A的MPO阵列光缆作为主干,则需要采用如图16所示结构。

主干采用MPO预端接光缆,两端Key up-Key down,极性A,两端阳极接头;两端的耦合器采用MPO耦合器,两端均为Key up-Key down,极性A;一端的跳线采用MPO预端接跳线,两端Key up-Key dwon,极性A,两端阴极接头;另一端的跳线采用MPO预端接跳线,两端Key up-Key up,极性B,两端阴极接头。

可以看出:由于主干是极性A,2个耦合器是极性A,1条跳线是极性A,即已是偶数倍的极性A;如果再在另一端采用极性A跳线就会造成不通路,就需要在另一端采用极性B跳线形成通路,所以两端采用的跳线不同。因此,如果MPO阵列式主干光缆采用极性A,其解决方案可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

5 现行的10G-40G/100G兼容和未来升迁方案

由于当前的设备仍采用10G传输,以LC作为主要连接器,对40G/100G的需求可能是未来3~5年后的计划,所以存在着现阶段使用10G传输,未来从10G向40G/100G传输升迁的需求。如果采用传统的室内非MPO光缆,则不能实现40G/100G传输,所以在未来的升迁过程中重新安装MPO阵列式光缆,则会对数据中心造成额外的损失。因此在数据中心的主干光缆,通常直接采用MPO阵列式光缆。上述解决方案的架构如图17所示。

图17

通过图17可看出与40G/100G传输结构不同的是:MPO耦合器被更换为MPO-LC卡座,MPO跳线被更换为LC跳线。图18即为MPO卡座的结构,可以看出这是2节点结构:由Key up-Key down极性A的MPO-LC跳线、一端Key up-Key up极性B的LC耦合器和另一端Key up-Key down极性A的MPO耦合器组成。其中极性A的数量为2,该卡座的整体极性为极性B通路。

图18

如上一章所述,存在不同极性的主干MPO阵列光缆,因此对于不同的极性的MPO主干光缆,将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于组建10G光链路。如果主干采用的是极性A的主干MPO阵列光缆,组建10G光链路需要采用如图19所示结构(注意:这类看起来只有2节点的10G布线模型实际上是4节点结构)。

图19

主干采用MPO预端接光缆,两端Key up-Key down,极性A,两端阴极接头;两端采用MPO-LC卡座,两端均为Key up-Key up,极性B;一端的跳线采用多条(6的倍数)LC双工跳线,两端Key up-Key dwon,极性A;另一端的跳线采用多条(6的倍数)LC双工跳线,两端Key up-Key up,极性B。

可以看出:由于主干是极性A,2个卡座是极性B,1条跳线是极性A,即已是偶数倍的极性A;如果再在另一端采用极性A跳线就会造成不通路,就需要在另一端采用极性B的LC跳线形成通路,所以两端采用的LC跳线的极性不同。因此和40G/100G传输时面临的问题一样,如果MPO阵列式主干光缆采用极性A,其解决方案可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难度困扰。

如果主干采用的是极性B的主干MPO阵列光缆,组建10G光链路需要采用如图20所示结构。

主干采用MPO预端接光缆,两端Key up-Key up,极性B,两端阴极接头;两端采用MPO-LC卡座,两端均为Key up-Key up,极性B;两端的跳线均为多条(6的倍数)LC双工跳线,两端Key up-Key up,极性B。

可以看出:极性B可以直接形成通路,看似十分方便,但会面临一个问题:两端的跳线顺序不同,容易在使用时造成混淆。

为了让两端LC跳线的顺序也保持一致,需要把一端的MPO-LC卡座翻转,使Key的方向朝下,而MPO主干光缆在安装时需要做一次扭转。这样的做法会存在2个潜在问题:两端的MPO-LC卡座的Key的朝向不同;MPO主干光缆和一端的LC跳线在安装时需要做扭转。所以如果MPO阵列式主干光缆采用极性B,其解决方案也可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让40G/100G兼容10G的传输,解决施工中的难度困扰,在ANSI/TIA-568B.1-7 2006标准中列举了第三种极性方式——极性C。极性C的MPO阵列式主光缆如图21所示。

图21

极性C光缆外观与极性A一样,为Key up-Key down结构。但在阵列式光缆的内部把1/2、3/4、5/6、7/8、9/10、11/12这6对线对的每一对都做了一次对调。用极性C的MPO阵列式主干光缆组建10G光链路,其整体结构如图22所示。

主干采用MPO预端接光缆,两端Key up-Key down,极性C,两端阴极接头;两端采用MPO-LC卡座,两端均为Key up-Key up,极性B;两端的跳线均为多条(6的倍数)LC双工跳线,两端Key up-Key up,极性B。

图20

图22

可以看出:采用极性C的MPO主干光缆时,两端采用的MPO-LC卡座的安装方式一致,且两端采用的LC跳线极性一致。即:解决了极性A和极性B在施工时的问题。如图23所示。

耐克森MPO传输10G的解决方案即为上述基于极性C的 MPO阵列式主干光缆的解决方案。

在未来要升级到40G/100G传输时,只需要把MPO-LC卡座和LC跳线更换为MPO耦合器和MPO跳线即可。

图23

注意:这里和直接使用40G/100G时相比,有3个主要区别:MPO阵列式主干光缆的极性不同;两端的MPO耦合器极性不同;MPO阵列式光缆的接头阴阳不同。

图24所示即为耐克森10G-40G/100G升迁解决方案。

在MPO-LC的应用中,还有一个特殊的40G-10G应用方式:在阵列式光缆的内部用于收发的分别是1/12、2/11、3/10、4/9这4对纤芯,在应用中也存在这样的4个并行的10G端口(1/12、2/11、3/10、4/9这4对纤芯)与1个40G端口传输数据的方式,其跳线直连方式和2节点布线方式如图25、图26所示。

图24

6 下一代100G光传输解决方案

迄今为止,IEEE 802.3ba标准一直把10G以太网往40 G/ 100G以太网推进,第二代新的40G/100G以太网标准的初稿已经在2013年9月发布,第二代100G以太网已经基本成型。

最终版本IEEE 802.3bm预计在2014年底或2015年初发布。新标准已经得到广泛的出席和参与,平均108人,71家公司、研究组、设备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等。

新标准带来的贡献以及和现行标准的区别如下。

降低了40G以太网的成本和功耗。

目前的100G以太网标准是基于 IEEE 802.3ba的100GBASE-SR10,要采用20芯的MPO连接器和20芯光纤来实现;而IEEE 802.3bm的新方案是用8芯光纤取代20芯光纤,100GBASE-ER4采用4个25G光信道并行传输,这意味着比IEEE 802.3ba标准节约了50%的成本,将会带来更高的布线密度、更低的功耗;最重要的是只需要在原来的40G的环境下,即可实现100G传输。

但有一点需要加以考虑,通过新标准所支持的距离相对较短,OM4传输距离上限为100m,不再是之前的OM4实现150m的100G传输。

图25

图26

猜你喜欢

卡座跳线极性
罗瑞娟作品
——寄渝私人会所
输电线路跳线风偏响应分析及手册计算方法修正
基于线性拟合和差值补偿的跳线计算方法研究
跟踪导练(四)
红葱不同极性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卡座餐厅 小天地大妙趣
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耐张塔跳线磨损问题的研究和治理
双极性压缩观测光谱成像技术研究
释放一段时间给心灵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判断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