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状结肠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5-07-06沈弋桢俞能旺宋华付宝琛张爱民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年3期

沈弋桢 俞能旺 宋华 付宝琛 张爱民

[摘 要] 目的:比较乙状结肠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乙状结肠组和原位回肠组,每组各50例,乙状结肠组在膀胱癌切除后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原位回肠组行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控尿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乙状结肠组与原位回肠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乙状结肠组储尿囊最大容量大于原位回肠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储尿囊内压、最大尿流速、剩余尿量相比无显著差异。乙状结肠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原位回肠组。结论:乙状结肠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在膀胱癌切除术后均具有较好疗效,但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 乙状结肠;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

中图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3-057-03

膀胱癌膀胱根治切除术后通常会应用自身组织进行尿流改道,如将乙状结肠和原位结肠进行改造代替膀胱进行尿液储藏,发挥控尿能力 [1-2]。我院对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和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2种尿流改道术式分别应用于收治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中,对比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10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乙状结肠组和原位回肠组,每组50例。乙状结肠组中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45~78岁,平均年龄为(61.5±2.3)岁,其中移行上皮癌37例,腺癌13例。原位回肠组中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为(62.1±2.8)岁,其中移行上皮癌35例,腺癌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并做好胃肠道术前准备,术前8h禁食,术前4h禁饮,术前行灌肠以清洗胃肠道,必要时用甲硝唑进行保留灌肠。全部行联合阻滞,采取头低脚高位,膀胱全部切除后,乙状结肠组截取20~35cm带有血管蒂的乙状结肠,人工缝合或吻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3]。将乙状结肠进行U形折叠,两端各保留6~9cm肠管,其余肠管背面的肠系膜缘进行去管化处理并利用吻合器或者人工连续缝合制作储尿囊,双侧输尿管分别于预留的两端肠管进行吻合,经过吻合口处置入一较粗的肛管并使其近端越过吻合口,留置导尿管[4]。

膀胱全部切除后,原位回肠组在距离回盲瓣10~20cm处截取35~55cm带血管蒂的回肠袢,人工缝合或吻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5]。将回肠进行W形折叠,两端各保留7cn的肠管,其余肠管背面的肠系膜缘进行去管化处理并利用吻合器或者人工连续缝合制作储尿囊,输尿管内留置J形管,保证储尿囊的最低部位与尿道的残端进行吻合,留置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控尿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控尿能力的指标包括储尿囊最大容量、储尿囊内压、最大尿流速、剩余尿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情况的对比

乙状结肠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 4±0.35)h、(796±200.3)mL、(9.2±0.9)d、(20.3±2.5)d,原位回肠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9±0.86)h、(811.3±210.1)mL、(10.5±1.5)d、(26.6±5.9)d,乙状结肠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回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控尿能力情况的对比

乙状结肠组储尿囊最大容量低于原位回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储尿囊内压、最大尿流速、剩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乙状结肠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原位回肠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00%,组间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5.36,P<0.05)。见表2。

3 讨论

膀胱癌根治术后尿道重新构建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6]。理想的代膀胱应该满足容量大、顺应性好、压力低、排空能力强、手术操作技术简单、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尿路损伤轻以及尽可能不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等特点[7-8]。乙状结肠距离尿道较近,储尿囊制作简单,尿流改道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方便进行原位膀胱手术,也比较符合生理特点,对酸碱失衡方面影响较小[9-10]。而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虽然开展较早,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储尿囊制作复杂,术后酸碱电解质失衡较明显[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种术式均获得了良好的控尿排尿能力;患者术后尿动力学分析中,回肠膀胱平均最大容量大于结肠膀胱,但2组患者的最大膀胱内压、最大尿流速及剩余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乙状结肠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原位回肠组,提示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在预后恢复安全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乙状结肠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操作技巧相对简单、储尿囊制作相对简单、不易发生尿瘘、手术耗时短,而原位结肠尿流改道术有储尿囊制造复杂,手术耗时长、术后易发生黏连和瘘的问题[13]。(2)因维生素B12是在回肠进行重吸收,而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则截取部分回肠,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量减少,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则不会发生[14]。(3)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较少见,因为自身具有肛门括约肌进行控制,并且自主控尿效果理想,肛环作用强大[15]。综上所述,乙状结肠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在膀胱癌切除术后具有较好疗效,但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参 考 文 献

[1] Morganstern BA,Bochner B,Dalbagni G,et al.The psychological context of quality of life:a psychometric analysis of a novel idiographic measure of bladder cancer patientspersional goals and concerns prior to surgery[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11,15(09):10-11.

[2] 杨明莹,王剑松,王云娥,等.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比较与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07):42-44.

[3] 郎海燕,张杰,蔡宪安,等.原位U型回肠膀胱癌术后膀胱训练和康复指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03):304-305.

[4] 叶世明,张润.腹膜外隧道造口与传统腹壁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疗效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04):456-457.

[5] 邹东奇.30例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11):142-143.

[6] 王晓天,宋永胜,崔军.2种不同尿流改道术式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555-2557.

[7] 吴国定,利庆文,区向新,等.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05):762-763.

[8] 谭承富.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02):2156-2157.

[9] Miyake H,Fujisawa M.Sigmodi Neoblader as an Ideal Form of Orthotopic Urinary Reconstr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2012,19(03):184-186.

[10] Mahmond Bassiouny,Magdy EM,Ismail M.Detublarized Sigmoid Colon for total urinary bladder replacement:clinical outcome in 51 patients.Journal of the Egyptian Nat[J].Cancer Inst,2013,23(15):201-208.

[11] 卢莹,郭伶俐,李念.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02):39-41.

[12] 王海峰,王剑松.膀胱全切除后不同尿流改道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辩证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0,31(11):52-53.

[13] Mahmmod Bassiouny,Magdy E M,Ismail M. Detublarized Sigmoid Colon for total urinary bladder replacement:clinical outcome in 51 patients[J].Journal of the Egyptian Nat Cancer Inst,2003.201-208.

[14] 唐文豪,马潞林,黄毅,等.腹腔镜下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与Studer原位膀胱术的比较研究[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09,1(04):197-199.

[15] 彭文成,翟春萍.腹腔镜膀胱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08):5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