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队国际奥数丢冠引关注

2015-07-0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奥数中国队冠军

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于2015年7月4日至16日在泰国举行。根据奥数竞赛官网公布的竞赛结果,美国队以总分185分夺冠,中国队拿到181分夺得亚军,而韩国队则以161分获得第三名。这是美国自1994年夺得冠军后,时隔21年再度夺冠。而在此之后,第一名的获得者通常是中国队。

听惯了“打倒万恶的奥数”“奥数就像过街老鼠”等声音,看惯了“中国专注奥数冠军20年”的桥段,忽然间的一次“中国不是奥数冠军”的新闻引发了无论国人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一次正确价值的回归,其有助于改变国人尤其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奥数成绩的过度崇拜;也有人认为,这是教育部取消奥数加分之后的必然结果。

多维解读

别过度阐释“中国丢掉奥数冠军”

实际上,仅凭单纯一次比赛的失利,就断言“中国学生不玩奥数了”有失偏颇。“中国队也仅仅是因为一道几何题而输给美国。”这说明至少带队老师们认为,这个成绩并不足以反映我国参赛学生的整体实力。其次,直到去年年底,教育部才宣布取消奥数等几个项目的加分,仅仅半年时间就说我国奥数人才已经出现断档,也不符合常理。

奥数的本质只是一门兴趣竞赛。或者说,奥数是世界各国学生都普遍參与的数学学科里的兴趣分支,是数学领域的一些高难度题的集合。针对奥数开展竞赛,既为各国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又为这些在此领域有兴趣或专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奥数本身不是洪水猛兽,奥数没有原罪;奥数只与兴趣有关,有兴趣就学,无兴趣就不学——就是这么简单。而长久以来,奥数在中国被赋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但是目前而言,更重要的问题是,附加在奥数上的特权消失之后,如果学生们仍然被应试教育绑架,所有学生的兴趣都不能各骋所长,则奥数将可能会遭遇无人学的尴尬。说到底,只有彻底规避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奥数才能真正成为部分学生的兴趣。

丢了奥数冠军并非坏事

和美国时隔21年再度夺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从1985年参赛以来,一共拿下了19次总分冠军。然而,尽管中国有这么多奥数冠军,但这些冠军,却几乎没有人最终成长为合格的数学家。

为什么奥数强国无法成为数学强国呢?中国奥数的优势,其实和中国竞技体育很相似,都是集中资源专业培养的结果。在很多中学,都会有理科实验班,来专门培养竞赛选手。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奥数学习,奥数成绩一度作为升学考试的加分项。然而竞赛的成功需要付出代价,为了获得加分,众多孩子投入到他们根本不擅长的奥数学习当中,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而更痛苦的是,这项对智力要求极高的项目绝不是刻苦就能成功的,太多的孩子把精力和信心就这样搭在奥数上了。而那些脱颖而出的人,最终也没能敲开数学殿堂的大门。也许这次丢掉冠军不是坏事,起码从网友的调侃中我们能够看到,对竞赛荣誉的偏执正在退烧,而这两年国内众口一词地要求取消奥数加分正是对过去的某种执着的纠偏。人们渐渐认识到,奥数冠军和数学家的培养不是正相关的。观念的转变,是一切变革的开始。

猜你喜欢

奥数中国队冠军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没有冠军的赛跑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一年级奥数测试题
二年级奥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