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为绿色建筑的循环设计研究

2015-07-04李海强

信息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方法

李海强

【摘 要】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关键词。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如何正确理解“绿色”概念,如何面体现绿色建筑的内涵和本质、建造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以绿色建筑节能的特点为切入点,重点从节能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探讨,重点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及方法。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

引言

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绿色,就是人类居住的局部环境的健康,和整个地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围绕这个主题的任何行为,都被视作为绿色。全球能源的紧缺,燃烧煤炭燃油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地球的升温,沙漠化的加剧,臭氧层被破坏,生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灾害的增多,不能被地球吸收的人造垃圾的增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算的上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历和承受着这些威胁,人类正采取绿色环保的行动,保护地球,保护自己。

1、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

绿色,在建筑上的含义,是指建筑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行为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冲击达到最小的解决方式。它不仅仅涉及建筑物本身材料的选择和形式的设计,同时还包括建造的方式和维持建筑运转的方式。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智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可称为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1.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1.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1.4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1.5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來源。

2、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目前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的问题,这个是我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1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节能建筑也应运而生。以往城市规划多从土地及空间配置出发,注重城市功能及交通优先,这种规划多以人的需求、便利为核心,将城市生态研究仅仅作为规划编制中的过程参考,往往具有明显的人为性、片面性。由于人类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缺少在不同尺度上对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生态系统容量、生态承载的分析作为编制规划的科学量化依据,也由于人为活动趋利性,使得城市从中心区到副中心区的板结扩散,将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肢解得支离破碎,导致城市中心区域组织系统结构致密且高密度的聚集,同时也使城市边缘的城镇体系趋向于仿效中心城区的高密度建设模式。

2.2生态环保作用

在城里人想出城,城外人想进城的当代居住消费欲望的驱动下,对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维护、生态保护与调控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负面作用。这是绿色建筑推广所面临的城市现状存在大背景,这是推动绿色建筑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所在。办公区外部生态环境包括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兼顾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重点是通过对微观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营造一种既适于生态群落发展又适于品质办公需要的优质生态环境。办公区的生态功能系统通过绿地群落组织系统、植物功能调节系统、微地形系统及风环境、水环境系统建立。植物系统的建立包括植物多样性配置、符合生态规划绿容率的植物绿量配置、植物形态及其疏密组合建立规划区域的通风廊道及建筑周边的通风系统。并在群落配植上依据植物滞尘、杀菌、降噪、放氧和固氮等生物功能。在微环境中营造出一个为生态建筑提供最佳新风条件。良好生态环境的建立使作为系统中一个局部的建筑具备了称其为生态建筑的外部条件。

2.3对能源的充分利用

自然采光遮阳的建筑表皮系统对外部气候的过滤降尘等缓冲作用;玻璃温室效应的应用;室内多层次引入绿色植物系统,在通过生物智能技术控制温度、湿度的前提下,全面发挥植物对室内环境的生态效益;发挥建筑实体材料的储热保温作用,钢悬石膏墙体技术应用,提高了建筑外维护结构的柔性、保温性和施工的便捷性。主动式技术的应用包括:太阳能技术应用、水处理技术应用一雨水收集作为中水使用、雨水冷却建筑外围护结构和建筑周围蒸发效应制冷、地热能的运用一土壤提供的地热资源。对空间的合理的利用与开发都是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考虑的范围。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绿色建筑是一种气候适宜性建筑,即遵循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如徽派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非常热的夏天,到了房问里也会觉得很凉快。徽派建筑大多为两层结构,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稻草和粮食,粮食和稻草就成为隔热层,建筑上层与下层、内部与外部温差相差5度之多。

3.2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予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减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信息所.多伦多的“绿色住宅”.建设科技动态,2006,(9818).

【2】黄绳.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JJ.建筑学报,2004,09.

【3】罗玲玲.MER'97“面向21世纪的环境一行为研究国际会议”回顾.建筑学报Juju.2005,(12).

【4】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信息所.费城的“绎色宾馆”.建设科技动态,1998,(9818).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理念方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可能是方法不对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