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015-07-04刘玉兰

俪人·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组合作素质教育

刘玉兰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组合作教学及其优点,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通过小组活动,创设竞争情景,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特点,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交流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

一、真正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采用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說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教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关键,探究学习是目的,而合作学习,既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由于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关系,因此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交流勾通能力。可见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强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已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a+b)h÷2。

又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设计“统计某路口1分钟通过的车辆的情况”,由于是播放录像,速度比较快,各种车辆目不暇接地从学生眼前通过,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这正是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到要寻求合作,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学生分工有的统计摩托车、有的统计小轿车,而写字太慢的学生就画“正”字来表示车辆通过数等等。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

三、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转变观念,迎接“合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的投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比较常见的:方块型、马蹄型、T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以打破原有的两人同桌的排列方式为基本形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有5人或7人,也有4人或6人小组等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比较求异。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总之,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得越全面,准备得越到位,预设得越充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当然,我们教师如果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关注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陈静莉.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卫生职业教育

[2]白春元.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数学通讯

[3]栾庆芳.关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初中数学教与学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小组合作素质教育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