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5-07-04张态琴

俪人·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验性体验式创设

张态琴

我参加了学校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认为体验式作文教学正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

一、教學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是应景,一开始在心里就倦怠起来。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

二、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在一次“体验亲情”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一家长突然“误闯”课堂临时给孩子送零花钱,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位母亲,感受亲情,并引导学生探究观察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有着写作兴趣与能力积淀的同学回去后,迅速进入自己的生活角色,作文的写作自然水到渠成。作文写作后,我引导学生编作文专辑时告诉学生:以后每一辑都设有这样的专题。让学生随时把生活中的经历和真切体验写出来,让体验与写作交流的自觉继续保持下去,成为表达的需要。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猜你喜欢

体验性体验式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