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015-07-04杨进武

俪人·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实践情境

杨进武

【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 实践 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1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数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掌握新知。如数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可设计如下情境:同学们,今天让大家来做小老师,都来考考我。大家随便报一个自然数,老师不用计算就会知道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计数器核对。随着学生报出的数,老师都能准确无误的判断,这时学生觉得老师太了不起啦,特别想知道老师用什么办法来判断的。老师没什么魔法,也不是神仙,更没有特异功能,只是老师比你们先掌握了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好不好?通过这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去寻找、去探索数学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快乐的游戏中享受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既极感兴趣,也容易理解,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及应用知识的主动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恰当的设计,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活地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主动寻找实际背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原理、方法,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如在教学《吨的认识》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关注身边物体的重量,如自己的体重、一袋粮食、一袋面粉、一桶水等的重量,并做好 ,课前我准备了一袋10斤的大米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先抱一抱,说一说感受,通过这样的准备活动,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吨的认识做铺垫。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比较,让学生在脑子里对“一吨有多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够恰当地应用“吨”这个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先分小组交谈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名称,再抽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既体现了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又巩固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诱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鼓励大家要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经常主动地调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升华解决问题的技能

新课标倡导“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小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经历和学习内容,尽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加强个性思维方法的互相交流,相互启发,这样有利于实现学习互补,有利于提高变迁能力,有利于增强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达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动手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地讲授,不如让学生们动手去亲自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学得更有效、扎实、深刻。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引导学生先摸一摸长方形教具,用小棒摆一摆,并例举日常是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数学本身也是一种实验科学。在小学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学生的操作实验。如: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除法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3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在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应敢于放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暗示;凡是能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弄懂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动手验证,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做学习的主人。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是贯穿全部小学数学的内容,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各领域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数学活动。

[1]选自《数学新课程标准》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3]选自《数学新课程标准》

[4]选自《老子》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实践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