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生骄傲

2015-07-03舒胜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22期
关键词:独立战争杰斐逊政体

舒胜

对于中国普通读者来说,托马斯·杰斐逊相对于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来说,只是一个没有具体内容的标签,这个标签与大名鼎鼎的美国《独立宣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却因缺乏具体的内容而变得抽象且遥远。同时,由于缺乏人们所习惯的,了解一个伟人必需的诸如励志童年、发奋青年、不屈成年、传奇壮年和睿智老年的故事,杰斐逊是陌生的,而以他的活动为主要线索所串联起的早期美国建国史,对于中国的美国史爱好者来说是残缺的。至于以他为代表的那群人所坚持的、并且影响当今美国之为美国的那些理想和信念以及围绕这些理想和信念的挣扎,人们就更无从触摸了。

在理解美国,特别是美国政体的过程中,缺乏杰斐逊这一环,可以断言——中国人将获得一个“中国化”的美国,韩国人会获得一个“韩国化”的美国,日本人则会得出“日本化”的那一套……从历史的深处,无疑可以这样说:所谓“某某化”即是历史赋予“某某”的真相。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人们必须了解真相,才能更好了解那个属于自己的“某某化”。那么,一本全面反映、充满细节的描写杰斐逊心路历程以及他和美国建国精英们相互砥砺历史的传记,是认识早期美国历史,包括美国建国和美国政体形成过程的敲门砖。我们现在可以说得到了这样一块结实的“砖头”。

人们一直以来有一个错觉——美国创建来自于,或者主要来自于华盛顿及其同时代的殖民地精英阶层的伟大理想、意志和行动力,具体来说来自于包括华盛顿在内的殖民地精英领导“美国人民”反对英国政权统治的独立战争。这可能更符合中国人的历史归因法则:凡事皆有源。我们相信《权力的艺术》可以告诉人们,凡事皆有源,独立战争绝不会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和殖民地民众对于殖民地治理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即便没有“独立战争”,也终将催生美国。

其实,这本被美国历史学家赞扬为没有遗漏任何关键细节的传记,是一本关于美国之为美国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在这样一些细节中,人们会感受到历史并未“事先”为自己准备好方向。建国时期的殖民地精英们怀着各自的理想和信念在奋斗,他们的意图是如此的不同,并且奋力互相争斗。美国或许有机会成为英国那样的君主制国家,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兴的王国,更多可能是它最终成了一个由“英明领袖”实施独裁的特殊国家……书中描写的杰斐逊及其对手们的活动给读者呈现了历史的可能性——美国向哪里走!这是战争前后的首要问题。从根本意义上讲,独立战争的爆发只不过是问题求解的一种方式而已。回顾历史,美国成为现在的美国,可以说与杰斐逊以及和他具有相同理念的人的坚持和奋斗并且领导美国最初的40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如果说美国政体在当今世界还称得上是一个成功政体的话(当然我们必须有所保留,因为,第一,并不存在完美的政体,美国也是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第二,世界上有许多拥有杰出人物的国家认为并不存在唯一成功的政体,人类可以在不同的管理体制下获得成功和发展),并非来自杰斐逊及其追随者的出身和社会背景,按照人们通常持有的社会分析法则,杰斐逊恰恰拥有最不平等社会制度拥护者的所有因素——他来自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庄园家庭,拥有形成人是天生不平等观念的生活基础。但是,在对政权的认识上,相对出身工商业和社会管理阶层的政治人物更多坚持极端权力、追求社会控制、接受独裁政权,杰斐逊更倾向于主张自由的个人选择、平等的民众自治。作为个人,来自高贵阶层的“骄傲”使得杰斐逊这些人更不能接受人对于人的控制,更愿意相信自律和自治。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骄傲——天生骄傲。他相信正是美国公众才是自由的救星、民族的灵魂和共和的希望。

在杰斐逊的眼中,《独立宣言》不是宣告一个政权的诞生,因为北美殖民地的政权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已经存在,宣言宣告的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诞生,这个民族和国家叫做美国,政权必须为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信念存在。道路比理想和信念更曲折艰辛。选择理想还是现实、高尚的目标还是无奈的妥协,杰斐逊一直在挣扎,美国一直在挣扎。但是,每个具有天生骄傲特质的人、每个具有天生骄傲特质的民族和国家定会自己去选择走向自由和繁荣的道路,而不是依赖政权代替它来选择。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战争杰斐逊政体
“使重臣治其事”——元至清初云南边政体制嬗变与边疆治理研究
一个新的政体模式:半总统制政府
科学的政体和启蒙的进阶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梦背景下一个女诗人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诞生(十一)·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
总统的衣服
杰斐逊的军事民主思想
瓦解德国雇佣军——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次大规模心理战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统帅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