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下的自主学习

2015-07-0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材

王 岩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8)

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下的自主学习

王 岩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8)

以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结合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形成的新教学模式,即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制定客观可行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宗旨。实验证明,实行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两大部分组成的新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模块学习;分级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0 引言

近些年笔者一直在从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专、本科学生,最深的一个体会就是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之前的教学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都是采取平时分加期末卷面分各占一定比例进行评价的,从开始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占70%,到后来的分别占40%,60%,甚至50%,50%,平时分所占比例不断提升,期末卷面试题也尽量课本内容少出,多以课外为主。种种尝试都未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平时的作业,譬如,单词的听写,作文这类笔头作业,无法做到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师无法客观地做出成绩的评定。出勤率也是平时成绩的一项,但大多数学生是人来了,心不在课堂。期末卷面试题出自课本的那部分,学生也是不看重,做起试卷来,俨如这些课本中的题目他从未见过。课堂45分钟,学生都不能有效地学习,那课堂以外的时间,教师更是无法做到监督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这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所不愿看到的,也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成就感,经过与同行的交流及自己教学后的反思,笔者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将网络课程的学习纳入到期末成绩的评定中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会不会有所提高?笔者决定选取一个班级进行试点性的尝试。(试点期间是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学年)

具体实施如下:

1 分级教学

目前学校已经按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行了分级授课,分为A,B,C级三种程度的班级类型,笔者选取其中的一个C班作为试点。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所使用的教材也是根据学生成绩的级别来选取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如果水平有所提升,就可以晋升到高一级别的课程学习。以往的教学,全班的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而教材又是统一的教材,教师在授课内容难易度上无法兼顾到所有的学生,以至于程度好的学生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学,程度差的学生犹如听天书,而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让所有学生从同一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实行分级教学就可以避开这一传统教学中的缺点。一个班的所有学生程度都在一个水平上,这样听起课来也不会有什么压力,教师在授课时也更有的放矢。

2 模块化学习

利用学校语言实验室中的网络课程资源,将其分成四大模块:视听说、阅读、写作、翻译。这四大模块又按A,B,C三个等级进行区分,同时又细分为各个分项内容。例如翻译细分为经贸类、科技类、文化类等;阅读细分为文学类、新闻时事类、科技类等。按级别、模块建立题库。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程度情况选取相应的等级、相对薄弱的模块进行自主学习。下面以C级为图式加以说明:

选取的这个试点C班级具体网络课程学习如下:每个学生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独立账号在方便的时候到学校语音室的任意一台电脑上进行与他自身级别相适应的视听说、读、写、译等模块的学习。对自己拥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在机房以外的场所上网,访问学校的网络课程专用服务器。教师规定好每个学生一周要完成3小时的自主学习内容,并将每周的网上学习成绩记录保存并提交。教师在任何联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登录到服务器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间,根据学生的网络学习时数、学习质量来评定学生的网络学习成绩,此成绩与期末的考试成绩绑定在一起。

3 课程学习评估方式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学习者进步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和情况的变化来设计教学,改进和精练教学策略,使学习者通过建构性学习朝着更高方向获得持续进步。所以,试验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方式如下:

过程评估分为两个部分:教师面授课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记录。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目的,本试验加大了网络学习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重。网络学习在总成绩中占50%,课堂教学表现占20%,期末卷面占30%。网络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分两块:一是学习时间,二是学习质量。每学期规定10周的网络学习时间,每周3小时。学习质量指的是网络做题的正确率,要求学生每次在线练习时都要提交所操练的练习成绩,以供教师进行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差)。

终结性评估采取期末考试形式,主要基于学生平时所学内容,比例占总分的30%。

经过一学年的试点教学,发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更真实化,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学生以往考试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实现了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教学意图。

试点期间,于第一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以及第二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进行了4次的成绩变化统计。(试点之初,C级班型40人的成绩在60—70分区间)

表1 网络课程学习取得效果 单位:人

从成绩的分布来看,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是一种递增的进步,一学年后,有24人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占总人数的60%。

试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60%的学生认为这种新的尝试带给了他们比以往更大的压力,但感到压力的同时的确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 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的成效是否显著也取决于教材的建设,就拿我们自己学校来说,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管是作为外语专业的二外课程也好,还是其他专业的公共课程也罢,大学英语课程在教材的选取上不外乎就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或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新视界大学英语》《实用综合教程》等教材,书名上似乎在玩文字游戏,且不说这些教材在书名上、版本上也做了些许的努力,这些教材固然有它们的优点,但是所有学生都使用同一种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之间存在差别,统一的英语教材无法与他们的英语水平、专业相匹配。另一问题就是,同一专业的英语教材在选取上不能变来变去,不要这个学期用的是这套教材,下个学期又改成了别的教材,这种教材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到诸多方面。一套教材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如果频繁更换教材的话,影响教师备课事小,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接续性,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不是教材频繁改版就可以追得上的。因此,在保证教材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针对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教材,再加上教师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一些自编教材。在合理使用大学英语指定教材的同时,辅助使用符合学生专业与实际水平的教材和教师自编教材应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

5 结语

就一年观察结果综合来看,40人中有10人由最初的C级升到了A级班。14人晋升到了B级班。其余16人虽然成绩没有质的提高,但也表示愿意继续努力。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较之当初有了很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笔者所倡导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有一定成效的。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学改革政策提供参考。互联网的实时更新弥补了课本教材知识的滞后性,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前沿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模块化、分级式的课程内容选择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针对自己的英语薄弱环节更加有针对性的操练。课堂面授做不到因人施教及它的限时性满足不了程度相对好些的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需求,而网络课程的自由选取就可以让这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更多地汲取他们所想要扩充的知识,也会使得CET4和CET6的通过率有明显的提高,打造出我校两个“外”字当先的英语品牌。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王瑞瑶.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C]//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3]吉哲民.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研究[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2007.

[4]时贵仁.信息化时代,我们怎样学英语[N].中国教育报,2008-03-13(11).

[5]徐淑玉.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6]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2.055

2014-09-13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B类项目“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项目编号:JB13376S)

王岩(1979—),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课堂教学、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学。

H319.5

A

1674-6341(2015)02-0125-02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教材
“留白”是个大学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学》
教材精读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