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小公朴”在成长

2015-06-29管华英

中小学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故居公民意识

管华英

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学校不但传承文化,同时也是新文化的“生发源。而学校的历史传承正是文化创新的基石与起点。[1]李公朴小学原名古方小学,毗邻李公朴先生故居,仰先生“爱国、民主、进步”之精神,“自动、自学、自问、自治”之民主教育理念,以“勤、诚、真”为校训,希冀让师生“沐浴教育的民主,享受民主的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积极加入常州市公民意识教育实验校行列,以公民意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培育新时代的阳光“小公朴”,推动了学校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校本培训”,唤醒“小公朴”意识

常州市公民意识教育倡导以社会参与为核心理念,以模拟听证会、义工联盟和模拟联合国为载体,以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国际视野和公共精神,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中学会做合格公民。这与李公朴先生“爱国、民主、进步”之精神,“自动、自学、自问、自治”之民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通过开展“拨动心弦 激发兴趣”系列“校本培训”,让师生了解公民意识教育内涵,逐渐掌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步骤和要点。此举唤醒了“小公朴”意识,提高了师生的参与热情。

学校参照常州市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摸索的项目操作步骤,将公民意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归纳为六个步骤,即: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选择班级要研究的问题——搜集话题相关资料——编制班级方案——召开模拟听证会——反思总结。步骤表述简单明了,方便学生理解把握。每一个学年初,在新一轮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前,学校都会启动教师和学生两轮“校本培训”,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校本培训由学校组建的“公民基本素养”行动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内容包括:阐释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开展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法,并推荐老师们观看以往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项目听证会录像等,让老师们“心里有数”。学校邀请区教育局教研室来校开展全体班主任培训,就项目的操作作出具体指导,详细阐述公民意识教育项目的操作方式及需要遵循的原则、策略等。培训中,老师们针对选题和操作过程展开了讨论,并积极提问,解决了困惑。

之后,参加实验项目的老师通过“启动会”“培训会”“选题会”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素养,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式。老师利用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学生一起,认识“公民教育”“公共政策”“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等“字眼”,并图文并茂地介绍上一轮研究过程中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感受公民意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六个步骤。

经过两轮培训,在升旗仪式上,学校隆重举行了“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学校领导带领全体师生重温公民的内涵,回顾历年来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骄人成绩,并宣布今年活动的安排。同时,对同学们提出希望,鼓励同学们以“小公民”的身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小心怀国家,关注社会,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会生活,为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做好准备。通过培训,孩子们对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二、走进社会,涵养“小公朴”素养

经过培训,孩子们以饱满的激情,“亮起眼睛发现身边的公共问题”。孩子们以高度的社会参与意识,主动关注社会,走进社会生活,搜寻公共政策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不断涵养公民素养。

2010年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李公朴小学。隆重的揭牌仪式上,师生一起回顾学校多年的发展历程。李公朴先生浓浓的爱国精神和教育情怀,深深感染了师生。孩子们或自发参观李公朴故居,或搜集相关新闻报道,重温公朴先生之生平事迹。孩子们发现,李公朴故居长年紧锁大门,有重大仪式才热闹一次。由此提出,李公朴先生是学校乃至常州人的的荣耀,应该促进政府部门加强李公朴故居的开发和管理,宣传李公朴思想,让更多的社会群众了解李公朴,弘扬“爱国、民主、进步”的精神。于是,“李公朴故居”进入了孩子们的候选课题。

五年级各个班级选派代表,陈述投票理由。例如,五年级五(2)班提出研究“充分利用李公朴故居的问题”,五(6)则为“开发李公朴故居 弘扬公朴精神的问题”。为了解市民对“充分利用李公朴故居的问题”的看法,孩子们走进社区,到图书馆、博物馆、居委会等部门,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多渠道、广泛收集信息。问卷回收结果显示,只有4%的人认为公朴故居管理有效,49.8%的市民希望故居能够向市民开放,46.6%的市民则对故居的开放抱随便、无所谓的观点。据此,经过再次商讨,孩子们最终确定开展“关于李公朴故居的开发和管理问题的研究”。

李公朴故居在2003年已被认定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教师带着孩子们走进武进区博物馆和武进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收集和了解名人故居的有关法规政策;孩子们还上网查找有关“文物保护”和“保护和开发名人故居”的相关政策。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孩子们提出许多建议,如“树立醒目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命名故居前的无名小路”“建议出台适合我区的相关文物管理的条例”“建议建造李公朴纪念馆”“成立李公朴故居景区 完善景区的规划和管理”“设立公交站点”“保护地方资源 打响地方品牌”等。

根据建议,学生们制定了行动计划,尝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例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整理征集所得建议,形成提案,递交武进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张志朝副局长;给武进文广新局局长写信,并附上为李公朴故居园区设计的一张“园区新貌”规划图;向全区人民发出“人人保护李公朴故居 人人学李公朴精神”的倡议;在校内开展“学公朴、知公朴、做公朴”——“情系公朴”系列活动等。作为活动总结,孩子们举行了严肃的模拟听证会,并邀请武进区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参加。听证会上,孩子们从“我们的问题”“现有的政策”“我们的方案”“我们的行动”四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孩子们答辩沉着冷静,发言流畅,并与听证员积极互动。研究活动得到了听证官的赞赏,更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文广新局就此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听证会后第二天,武进区统战部就专门到校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并组织相关成员来校召开研讨活动。政府部门对研究活动的支持,让孩子们激动不已,更坚定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在孩子们的努力下,校门前的无名道路被命名为“公朴路”,李公朴故居旁的小吃店进行了拆迁,“公朴故居纪念馆”扩建工程终于拉开了帷幕……

走进社会的“小公民”系列活动收获颇丰:“光污染对湖塘镇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阳湖农贸市场长效管理问题的研究”“关于湖塘地区禁烟令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绛子路大排档长效管理的研究”……都引发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活动中“小公朴”们走进火热的生活世界,争发现、实体验、细研究、真解决,不断涵养“小公朴”素养。

三、创新评价,见证“小公朴”足迹

对小学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评价的鼓励和强化。“小公朴”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样需要多元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评价方式,见证“小公朴”的成长足迹,为其成长不断注入动力。

每一轮公民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学校都会对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通过“问题我发现”“主题我来选”“信息我收集”“建议我提出”“活动目标我来订”“展示园地我布置”“特色活动我来搞”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活动任务,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学校每年举办“民主文化节”,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听证会展示评比活动。文化节历时月余,各班总结提炼一年来的公民实践活动,并邀请政府代表与各界有识之士参加“模拟听证会”。学校则组织评委组,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评选各年级组“优秀活动项目”,考评结果纳入文明中队和优秀辅导员考评内容。

同时,学校设计了“优秀小公民”实践行动评价表(见右表),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和考核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优秀小公民”。

“优秀活动项目”和“公朴小明星”的评选活动,乃至“民主文化节”的开展,都体现“民主 公正”的原则,注重发挥榜样示范和教育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公民意识教育氛围。

近年来,学校又通过每月评选“公朴小明星”,激发“小公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每月初,“小公朴”自主填报争星目标,月末,经由家长推荐和同学公开评议,获多数同意者即争星成功。于是,“优秀公朴志愿者” “公朴实践星” “公朴礼仪星” “公朴爱国星”等“公朴小明星”不断闪亮登场。如此,用“宽进”的评比,吸引所有“小公朴”的参与热情。“公朴小明星”会在德育橱窗展示,并在教学楼前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以“争星”鼓励学生努力“保星”,为学生提供了进步动力,不断推动其自觉提高公民素养。

总之,公民意识教育为李公朴小学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小公朴”们以高度的社会参与热情,积极践行“爱国、民主、进步”之公朴精神和“自动、自学、自问、自治”之理念,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小公民。

参考文献

[1]朱骏.学校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J].中小学德育,2014(10).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江苏常州 21316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故居公民意识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公民并积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