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文遣词造句学习表达方法

2015-06-26覃勤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覃勤珍

[摘 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用慧眼捕捉课文遣词造句背后的精彩,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品析、欣赏那些优美的、充满灵性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加强语用训练,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慧眼捕捉 遣词造句 品味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58

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课文,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聚焦语言形式,学会表达方法。表达方法涵盖的内容很广,遣词造句之精妙、细节描写之独到,布局谋篇之新颖等都属此范畴。现笔者仅就课文遣词造句方面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贯穿于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中。什么是遣词造句呢?遣词造句就是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组织成句子,恰如其分地把某个意思表达出来。准确贴切,是遣词造句最基本的要求。选入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许多课文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对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标点的运用上。如一些叙事写景类的课文,文中有许多灵动、传神、细腻的字眼。我们应努力捕捉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揣摩、玩味,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从中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技能。

遣词造句是语文训练中的传统项目,对于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习得表达方法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极其重要。

二、语文教学要用慧眼捕捉课文遣词造句背后的精彩

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用词造句之精妙

课文《推敲》讲述了贾岛在做《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时,曾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推”还是用“敲”琢磨了好久,结果因“敲”字更能突出夜的宁静,又与“宿”形成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而用了“敲”。这个典故启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推敲、揣摩文本中的词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及匠心独运。如《桂花雨》课文中有一句:“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其中,“浸”字是指导学生感受课文用字精彩的经典。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边读边想象:从“浸”字看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用别的字词替换“浸”,看看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换成“淹没”“笼罩”等,并能感到这些词都不及“浸”用得精妙。教学《黄果树瀑布》,在精讲“听瀑布声音”的内容时,要引领学生从瀑布那 “渐近渐响”的“哗哗”声中,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我们可以抓住“飘”“拂”“涌”“盖”四个动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相互启发这四个动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者仰卧在小船里进洞的一段,可以抓住“贴”“挤压”“稍微”“准会”几个词,体会外洞孔隙的“窄”,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妙。《老人与海鸥》一课我们可以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用词并表达感情的,抓一字而悟妙用。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上字斟句酌,反复品读,品出意,悟出情,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词语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感知效果,才能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触摸文本,感悟文本,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2.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情感世界。课文中的每一个词都是作者深刻的体验,是作者情感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教学时,可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一些关键字词上,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前后勾连,从而沉入词语的情感世界中。如《猫》一课,对“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这一句。一个“蹭”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教学时我们可把“蹭”换为“摩擦”,让学生对比读文,体会其中的不同。通过对比品味,学生体会到,在老舍笔下,猫就如同他的孩子一般,同样,在猫的眼中,老舍就是它最可信赖的亲人。于是,“蹭”一词就不再是游离于学生心灵之外的符号了,而是浸润了学生感情色彩的活的言语了。再如《姥姥的剪纸》一课,教学在“我”的刁难下,姥姥摸着剪出了“喜鹊登枝”一段内容时,有“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几个词,单从这四个词的解释来看,都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好像说的是个坏孩子。教学时应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走进文本中去体会,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我”的调皮是用来反衬姥姥的宽容和慈爱,并通过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体会这些词放到文章里反而表现了“我”的可爱,从而体会出这些词语贬义褒用的表达效果。

3.学习修辞手法,体会语言句式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小学课文中,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使说理更透彻;排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拟人能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多下工夫深入研读语文教材,熟悉并梳理教材中那些语言和修辞知识的各种呈现,从整体上去把握、观照,才能真正有助于阅读教学从内容分析式转向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上来。如苏教版教材《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句,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地突出了安塞腰鼓奏响时的声、形、光彩、力量,场面气吞山河,阵势震撼人心,同时也抒发了对生命力量的礼赞。教师可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体味比喻的生动、形象,排比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对偶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修辞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学习修辞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一点修辞手法,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4.悉心揣摩标点,领会情感表达的精妙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学生赏词析句上,标点符号资源被很多教师忽视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适度挖掘和创造性地运用标点资源,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情感的精妙。如人教版《穷人》中有一段话:“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一段话中的四个省略号,就是一处极好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可以抓住此处的标点进行设计教学。如: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省略号?你从省略号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理解桑娜内心活动的时断时续。有惊恐、有同情、有忧伤、有自责,更有为救人之难而勇于承担一切后果的决心。在体会桑娜善良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简约而不简单的标点用法,学习作家刻画人物内心的方法。

标点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有时揣摩小小的一个标点符号,就能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其中的真味,领悟作者或深沉,或热烈的思想感情。

总之,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品析、欣赏那些优美的、充满灵性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立足例子,用慧眼捕捉课文遣词造句背后的精彩,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技能,使学生读有所悟,尽得其妙,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