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抠词析句,赏析文本语言

2015-06-26葛三桔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

葛三桔

[摘 要]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好读书”,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与充实,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从读、品、比、演、悟五个方面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感悟文本,从而达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语言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56

在语文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边读边感悟语言,巧妙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探索文本的内涵,在推敲、揣摩、细细品味中,与作者交流,与文本交流,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

一、读——让文本语言如此精彩

一篇课文,总有几处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审视教材的独特眼光,挖掘课文中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让学生驻足鉴赏,潜心揣摩,领悟其中滋味。

《矛和盾的集合》中的那场比赛,我引导学生品味了“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等词句。其中有一片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朗读的。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多么紧张,多么危急啊!我们一起读……

师:即便是这样左抵右挡,发明家依然是难以招架……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好点拨作用,巧妙抠词析句,从而把学生引入了深层次的理解、感悟,以及语文的基本训练中。

二、品——让文本语言如此耐人寻味

有时候,看似很平常的词句,不经深思,不经挖掘,也品不出什么味道。如果能在细小之处巧下一笔,学生就会领悟深刻。

如在《画家与牧童》一课中,当学生读到“纷纷夸赞”一句时,我进行了引导。

师:旁人怎么夸赞他呢?

生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师:这一句有什么不同?

生2:“画得太像了”出现了两次。

师:对,这里的“画得太像了”是语言的重复使用,更能说明这是从人们心里发出的夸赞。还有谁发出夸赞?他们是怎么夸的?

师:假如你也在现场,你准备怎么夸赞这幅画?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再来夸一夸?(出示“词语加油站”:上乘之作、神来之笔、神乎奇神、出神入化、精美绝伦、妙手丹青、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生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神乎其神。

生4:你真是太厉害了,你真是太厉害了,这幅画真是上乘之作。

师:商人也夸,教书先生也夸,同学们也夸,这么多人都夸,这就是——“纷纷夸赞”。

不难看出,教师的及时引导,特别是在学生处于启而未发时的引导,起到了“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助推效果。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特点,而且当场积累了语言并加以灵活运用,提升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比——让文本语言如此精妙

比较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词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在具体语境中的比较,对品词析句来说也是最有效的。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揣摩,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用词的精确,炼句的精妙。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第二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两词的区别,我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呈现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情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来感受“五光十色”一词用在此处之贴切。“五光十色”一词不仅表现了西沙群岛海水的色彩美,还表现出一种海水的动态美,这正是辽阔的大海的独特之美。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变枯燥为生动,化复杂为简明,化抽象为形象”,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演——让文本语言如此富有人情味

一篇课文,往往承载着课文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浸润着作者的各种情怀。表演能让学生“披文入情”。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自己的思维再造想象,以身体试之,以心灵验之,达到与作品、与作者的情感交融,从而体验到文本语言的智慧。

《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写小男孩捡鱼、扔鱼的句子:“我继续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其中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语。

小男孩的动作究竟该怎样演呢?首先,我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手里拿着一条小鱼,你会怎样扔向大海?怎样扔才能尽量不伤到小鱼?另外,课文中配有插图,我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小男孩的动作去想象小男孩是怎么扔鱼的。经过这样的讨论、观察、操作,学生就能够准确地演出文中小男孩的动作,也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怜爱。所以,在课文的字眼、词眼、句眼之处,引导学生根据文字的描写琢磨着表演,可以获得来自于学生内心的体验。

五、悟——让文本语言如此充满魅力

课堂的成功常常取决于教师对文本准确而深刻的解读。教师只有钻研作者、钻研文本,才能正确把握文本,引领学生完成文本语言的品味、赏析、内化以及情感的理解、体验和熏陶。

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鹿弟弟说的两句话,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师:(出示两个句子)想一想,明白了什么?

(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2)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生1:我明白了,小鹿由于生病,没有看到自己栽的玫瑰花。

生2:小鹿没有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栽的玫瑰,真是遗憾。

师:鹿弟弟不是惋惜地说,这玫瑰白栽了吗?你为什么认为他没有白栽呢?

生3:因为黄莺告诉他玫瑰是红色的。微风说他闻到玫瑰花香,成了“玫瑰香风”。

生4:我认为小鹿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栽的玫瑰,但是他的玫瑰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和快乐,所以我认为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

生5:他的劳动成果虽然自己没有享受到,但别人享受了就不是白栽。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朗读,学生感悟到小鹿虽然因跌伤了脚没有看到玫瑰而惋惜,却因玫瑰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而欣慰!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正可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词句是文章的生命,重点词句更是点燃生命的火种。因此,抠词析句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一笔一画的合理、简洁和绝妙,印证、诠释着中华语言文字的丰富、博大和深远,学生从中不但可以看到浩瀚文字的美妙,还能领悟到更多人性的美丽。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