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课堂的动态资源

2015-06-26俞漪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错误动态兴趣

俞漪

[摘 要]动态的课堂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兴趣、错误和偶发事件都具备这种性质。语文教师应掌握动态资源的即时性、动态性和隐蔽性,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

[关键词]资源 动态 兴趣 错误 偶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51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堂的动态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只有准确地寻找到新课改课堂的动态资源并予以开发、利用,才能推进课堂教学向高层次发展,增强教学效果。

一、兴趣

兴趣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认为,课堂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自然享受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从学习新知、动脑思考和想象中体验到学习的趣味。因此,每堂课都要给学生一个舒展兴趣的空间。

如《鸟的天堂》是篇精品散文,深受师生的喜爱,某校一位教师备课时就设想了多种方案,但总是找不到激情。这是为什呢?原来学校所处的福建省漳浦县本身就是全国著名的榕树之乡。学生几乎天天都能见到榕树,几乎对榕树的一切都一清二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按常规进行教学,学生是不会有多大兴趣的。于是,教师决定抛开全部所谓“精品教案”的牵引,另辟蹊径。

师:本地电视节目上说,今天来旅游的客人特别多,他们是来看榕树的。大家高兴吗?

生:当然高兴。

师:但是我们的导游忙不过来呀。旅游公司的同志跟我商量说,要请一些志愿者去帮帮忙。你们谁愿意呢?

(生纷纷争抢这个机会)

师:太好了。可是导游必须能够将榕树的相关知识,以及鸟的生活习性以导游词的形式介绍给大家。因此,我得先考验一下你们行不行。哪位同学先来扮演一下导游接受考验?

学生举起来的小手形成了一片小小的森林

……

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入境入情,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问题。“导游”都能清楚应答,从容对阵,博得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这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满地实现了。

二、错误

一节成功的课往往会因为“错误、发现、探究、收获”的良好循环而充满活力。好的教师应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善于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并以此为契机,引导教学进入有价值的探究领域。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时,在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了课堂表演,师生共同扮演诗中的角色。

师:(扮演贾岛,鞠躬施礼)小朋友,你的父亲去哪儿了?

生:(哄堂大笑)不对呀,他不是隐者的儿子!

师:(故作高深)他不是隐者的儿子又是谁呀?

生:是童子。

师:童子是什么角色呀?

生:(怯生生地)是他的学生……

师:那么“隐者”又是干什么的呀?(众生不解)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童子”和“隐者”的意思都还不怎么清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设法搞清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下节课告诉老师吧!

这位教师在课中一直回避正面解释“童子”和“隐者”的含义,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独立探究的机会,并以此扩展教学内容。应当说,这一化错误为教学资源的设计是非常巧妙的。

三、偶发事件

课堂中有时会发生教师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它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偶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有消极的,有积极的,也有双重性质的。课堂出现偶发事件后,教师首先要迅速判断其性质和有无潜在的教学价值。如为消极性的偶发事件,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予以果断处置、平息;如为积极性的或双重性的偶发事件,则要及时转化为新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教学过程。

如作文课上,一条蜈蚣从教室门口窜进教室,爬来爬去。学生们非常害怕,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这时有位学生拿出一个塑料袋(农村学生常用塑料袋当书包),张开袋口,放在蜈蚣将要经过的“路口”,待这条蜈蚣钻进袋里,迅速收拢袋口绑紧,再用木棍在袋外将蜈蚣的两颗毒牙折断。险情排除了,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们回到原来的教学情境中,而是把塑料袋打开,让蜈蚣爬出来(因毒牙已被折断),让学生观察蜈蚣的外形和动作,还让大家回忆刚才蜈蚣爬进来时的情景和那位学生巧捕蜈蚣的情景,最后以《巧捕蜈蚣》为题,让学生把刚才的事写下来,结果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好。

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偶发事件,创设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产生了“变废为宝”的效果。

动态的教学资源因其即时性、动态性和隐蔽性,往往不易为教师及时发现和利用。因此,教师应深下工夫,发现、研究动态资源的特点和生成要素,以便用好这份宝贵的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错误动态兴趣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