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多种形式的初步阅读教学

2015-06-26戴赛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6期

戴赛金

[摘 要]初步阅读感知是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必备环节。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不同的初读感知,如检索式、鸟瞰式、质疑式、探寻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步阅读 检索式 鸟瞰式 质疑式 探寻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42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中,初读课文,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把握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常态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一环节的教学按部就班,毫无创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学习倦态。这就要求我们在惯有的教学策略中增设全新的内容,为学生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增添原动力。

一、检索式阅读,扫除障碍,人人过关

进行排查式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保底工程,必须要人人过关。其主要内容包含了三个方面:采用多种形式,排查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以正确流利作为评价标准,并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进行点拨、激励;排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排查出学生课文朗读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借助范读、榜样朗读等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二泉映月》一文篇幅较长,生字词也较多,不少出于表达需要而改变惯有表达方法的语句也给学生的朗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教师通过寓字于词,寓词于句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诵读中越读越熟,夯实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对于课文中相对难读的长句子,教师更是引领学生标注节奏标线,确保人人过关。

借助这样的方法,举一反三,学生在融会贯通中自然习得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鸟瞰式阅读,整体感知,提炼大意

鸟瞰式阅读是指学生以整体感知的视角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全方位、宏观化提炼概括,从而将文本统摄性地进行内容整合,形成初步的阅读体验。鸟瞰式阅读应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以利于学生静心思考。教师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本细枝末节中脱身而出,通过视角的置换,紧扣文本的典型信息,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从而提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入手,感知故事大意,并从内容信息中寻找论证,强化初读课文的效益;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事件本身出发,将内容串联起来: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从而为文本大意的习得奠定基础。

学生在阅读中表达,在表达中阅读,不但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质疑式阅读,自主设问,逼近内核

所谓质疑式阅读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在对课文质疑问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依托课文内容的信息,并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入手,将自主性思考与小组协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深入探究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学生在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提出了问题:在描写销烟过程之前,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自然环境和礼台布置?为什么要描写外国商人以及老百姓的表现?应该说,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自我解读过程中的真实疑惑,更是教学本篇课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源于实际的质疑为深入精细地解读课文找到了良好的教学切入点。

质疑式阅读,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逐渐走向了课文的内核。

四、探寻式阅读,多元感知,个性体验

探寻式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发现,表达自主感受。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思维特点都不同,他们对于文本的体验和解读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感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每一点认知,帮助学生获取更充足的文本信息,为学生再度发现课文的全新认知点奠定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发现课文中的新词语、新句式,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发现课文中内隐的元素,如作者精心设置的课文结构、匠心独运的线索安排等。此外,教师还需要紧扣语文的特质——言语表达规律,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泉城》一课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有的……有的……”的句式,通过对泉水形态、声音的描绘,展现了各种泉水的特点。这种典型句式的运用对表现泉水的特点有着重要作用。于是,教师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提炼句式,并引领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表达效益,在练笔中提升言说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课文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能力的不同,决定了第一课时中的初读课文应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提升不同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