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2015-06-26伍连娣

中国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伍连娣

【摘 要】概述企业内部审计的涵义及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随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局限性强、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评价标准的问题,针对三个问题,提出设置合理内部审计机构、扩大企业内部审计范围、构建内审评价指标体系三个优化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评价指标

一、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概述

1.企业内部审计的涵义

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对组织各类业务与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其是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指引的方针与程序,是否合乎规定和标准,是否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作用实现组织目标。企业内部审计则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一个内审部门,主要审计企业财务收支及与之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公司治理是企业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各因素,有计划地指挥、调节、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各项职能的总称,企业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由内审在公司治理下或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所决定,内审服务于企业管理,但也受到企业管理的制约。

2.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审计处于公司治理之下时,实际上公司治理所关注的受托责任领域、内容及重点的变化已潜移默化影响了内审的目标定位。我国公司治理普遍是国有股一股独大,且国有股股东虚位,致使企业高级管理层作为受托人所承担的外部受托责任未能得到有效履行。伴随着公司治理改革的实行,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而内审作为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正好可协助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促进高级管理层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这就使得内审所关注的受托责任从内部转向外部与内部受托责任并重。随着许多企业高级管理层开始觉悟内审可促进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便开始主动利用内审,要求其帮助各管理层有效履行受托管理责任,此时内审所关注的受托责任又转向了受托财务责任与受托管理责任并重,未达成此目标,内审应与企业经营目标一致,此时内审目标就上升为增值。为此,在公司治理影响之下,企业内审目标则定位于增值。

(2)对审计职能的影响

企业内审在公司治理影响之下,其服务对象便从单一的管理层转为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需要,内审只能也从传统的监督和评价向确证与咨询转变。

(3)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任何一家经营企业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风险,适当的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而由于企业都是由许多部门组合成,且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一个部门风险过大,那么风险就会从一个部门传递到另一个部门,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内审是一个超脱的部门,其可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获得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信息,并将该信息反馈给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故而,在公司治理下,内审将风险管理列为审计对象。

同时,公司治理作为内外部受托责任的桥梁,是确保受托人能以委托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控制系统,内审部门将公司治理列为审计对象正是符合受托责任发展的规律。

二、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随意

我国政府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设置内审机构,故而许多上市公司内审机构的设置并非出于企业生存和管理而设置,使得上市公司在设置内审机构时过于随意,内审制度的设立也是例行公事,缺乏主动性,使内审无法发挥作用。以泸市上市公司为例,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该市上市公司不合规设置内审机构的占13.16%,而在合规设置的86.9%中,企业以“审计部”命名的占53.84%,与“监察”相关的占18.12%,与“法律”相关的占12.04%,与“内审”相关的占3.04%,与“审计”相关的占5.16%等。从数据中可知,该地方上市内审机构设置混乱,而这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对内审职责定位存在认识误区。除了泸市,我国许多城市也存在这样的现象。

2. 企业内审工作范围局限性强

伴随着国际化竞争环境的加剧,为适应国际化竞争发展趋势,我国许多企业内部管理开始从一市场经济为导向转向管理现代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然而,国内大多数企业内审主要集中在财务收支、内控、经济责任审计,其中财务收支审计占比超40%以上,内控与经济责任审计合计占比也达到30%以上,而对于信息系统、基建工程、舞弊等相关审计内容则鲜少涉及。由于内审内容主要放在财务收支审计方面,故而内审信息载体也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审计对象一般也是财务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内审人员工作也是对这些财务资料的真实合法性进行稽核,比如稽核金额的准确性、项目的齐全性等。这就造成了内审工作范围过于局限。

3.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评价标准

我国大多数企业内审人员的工作范围仅局限于相关财务工作内容,甚至与财务部相混淆,过分强调内审监督职能,忽视内审评价职能重要性,内部更是缺乏评价标准,企业也就缺乏对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标准、程序、方法、报告等做出相应的内审制度规定,缺乏为内审部门提供指南作用。以一家体育器材公司为例,内审部门的作用除了评价体育器材生产、体育用品生产等开始是否真实、合理、有效,还要对这部分产品生产后的效益及成本控制是否及时、合理、有效进行评价,并对各项产业的资金使用评价采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这才是内审部门所需要的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

三、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对策

1.设置合理内部审计机构

首先,变革内审管理模式,构建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审机构。由于我国公司监事会存在监督权“形同虚设”现象,故而可采取由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组织领导内审工作,内审机构需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而审计委员会在职能上对审计机构进行领导与监督,并对内审机构的组织章程、预算、工作计划、审计结果等进行复核,以提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其次,企业应明确内审在企业的目标定位,经目标定位于增值,并将内审机构定位为管理、风险与评价相结合的审计,发挥内审真实的只能作用,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为职能目标,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最后,设置合理机构。根据国家规定,应在企业内部构建审计委员会,并由董事会直接参与审计部(或内审部)管理。

基于此,可为企业制定一个内部审计基础架构,具体如下图所示。

2. 扩大企业内部审计范围

西方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广泛且深入,以美国为例,美国许多企业的内审部门已广泛开展企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投资效益、生产、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市场景气状况、物资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审计。我国应效仿西方国家,扩大企业内审涉及范围,先从上市公司开始,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上市公司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加强这些企业内控制度审计,并发挥审计评价职能,将审计重点放在经济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有效性与管理与风险防范、评价效率上,辅助以资源配置、几件工程、舞弊、信息系统、环境内部等审计。

3. 构建内审评价指标体系

(1)偿债能力评价指标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难免会负债,为偿还债务,企业必然要进行筹资,而筹资之前内审人员应先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偿债能力高低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与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具体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制定可参考国家财政部或审计部为企业颁布的偿债能力指标,具体可在企业内部设置短期和长期负债能力评价指标。影响偿债能力指标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清算比率、已获利息倍数,以万科公司为例,根据万科当前的经营状况,为其制定2016-2020年偿债能力指标预测表,具体如下表所示。

从表1中可知,2016和2017年万科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但由于万科公司盈利水平较高,所以在2016年和2017年清算比率也将超过1,公司已获利息倍数接近国际惯例的3倍,这说明该公司在偿债能力方面仍然有着较强实力。

(2)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该指标应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三个评价指标,并以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主,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间的比例,比例越高,说明企业所支出的经营成本越小,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反之,企业所支出的经营成本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差。

(3)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指标

该指标的设置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保本作业率,是指保本销售额与实际销售额间的比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风险越大,反之就越小;另一方面是经营杠杆率,是指企业利润变动率与销售变动率间的比率,比率越小,说明且有利润变动越大,伴随的经营风险也更大,反之,说明企业利润变动越小,企业经营风险也更小。

四、结论

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分析公司治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再纵观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随意、企业内审工作范围局限性强、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评价标准三个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审计经验,提出设置合理内部审计机构、扩大企业内部审计范围、构建内审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曙光.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研究[J].经济师,2014(7):133-134.

[2] 张金辉.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5(4):69-70.

[3] 张西现,唐益.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体制构建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4(6):67-68.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