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及其管理研究

2015-06-26吴琼

中国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标准准确性

吴琼

【摘 要】本文分析了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一、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1.统计数据指标含义不明晰

从统计指标的含义上我们可以得知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包括名称、计量单位、时空限制、计算方法和具体数值等几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完整地表达一个统计数据所要传递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但是,我国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往往存在含义不明确、不清晰的弊端,指标的计算方法也不标准。这使得政府统计数据的使用者往往对公布的统计数据心存疑虑。举例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8年12月份公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声称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已经达到了9.4%,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7%);但是在人力资源部2009年3月份公布的城镇失业率却仅仅为4.2%,数据悬殊之大让人对政府统计数据不得不产生疑虑。人们对到底应该相信哪一组数据感到无所是从。但是专业人士会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人力资源部颁布的数据在概念和本质上完全不同,前者是站在国际惯例角度统计的失业率,后者则是城镇登记的失业率,含义不明确导致了统计结果的大相径庭。

2.统计数据透明度不高

2002年之后,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开始进行阳光统计改革,政府统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而是为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公众共同服务。因此,近十几年来,政府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服务。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我国政府统计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众服务力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公民获得政府统计数据的成本比较高,渠道也比较少,政府提供的数据也比较笼统,普通公民难以获知其统计标准和方法,统计数据的来源等信息。统计数据透明度不高使得社会各界对政府统计数据缺乏完整的认识,容易产生猜疑。

3.统计数据经常出现“打架”现象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一方面来自于政府部门综合统计,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其他部门的统计。不同部门往往采取不同的收集渠道、不同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因此产生的统计数据经常会有出入,有的时候甚至差距悬殊,这使得统计数据需求者往往难以抉择,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一套数据。比如说,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的税收为57862亿元,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则为54219亿元,两者相差近3600亿元。在各个统计部门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数据中这种打架的现象更为显著:2012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其3月份一手房房价均价为17029元每平方米,比2月份有明显下降。当地报纸上进行报道,认为政府行政干预手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不就之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中却显示在2012年3月广州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近9%,这一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和广州市广管局的结果完全相反。

二、加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成立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部门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设置了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部门,这是我国落后和需要学习的地方。构建完善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现有统计体系的缺点势在必行。我国的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的统计部门可以设立相对独立的统计质量管理部门,在组织模式上可以采取人员集中管理、项目分级负责的模式,对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管理和规范工作流程。

2.制定统一的统计质量标准

我国政府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提高统计质量依然是我国统计工作的首要目标。因此,第一我们要制定全面、统一的统计质量标准,我国和外国相比,在这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因为我国采取集中的统计管理体制,有利于落实和实施统计政策和法规。所以,学者和专家应该对统计数据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使得统计质量标准体系变得通用,统计数据质量标准的确立涉及到统计规划、制度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3.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

统计数据准确性是指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应该贯穿在整个政府统计工作之中。首先,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应该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加强审核,直接对基层数据进行处理,避免中间环节的误差;其次,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把握数据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超出合理区间的数据进行严格检查,合理分析和解释,又要注意防止把可以在一定区间内变化的现象固化成简单的线性关系。此外,在数据质量管理问题上还存在两个非技术性方面的因素:一是基础力量薄弱,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下降;二是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带来的干扰。针对第一个问题,加大基础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宣传力度。针对第二个问题,就需要教育与处罚并重,健全完善纠错与处罚机制。

4.改革统计方法制度

统计工作的起点在于统计方法和制度的确立,方法制度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的真实状况和统计调查实施的可行性。确立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经济问题。另外,为了保证理论和实际、需要和可能之间的差距尽量缩小,应该确保所选定的方案是在目前情况下最合理的方案。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分析现阶段的统计科学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环境和基础条件进行研究,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琦.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王鹏.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质量标准准确性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国际统计数据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