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旧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其比较

2015-06-26王芳婧

中国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王芳婧

【摘 要】公允价值主要是指市场对负债或资产的价值认定,也是公允的市场价值,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也在2014年的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方法有了新的规定,公允价值的在计量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作者就新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及比较

一、前言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对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度化建设,提高资本在市场运行中的效率,推动我国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建立一套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能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具有统一性的关键是计量选择以历史成本为原则,再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

二、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概论

1.概念

公允价值是一种新的计价方法,是在可观察市场价格时,对公允价值进行认定,这时的价格即是公允价值。当市场价格不可观察时,则运用计量技巧对市场价格进行估计。由此可见,公允价值不是唯一的标准,它包括了可实现的净价值、重置成本、评估价格以及现行市价等多个标准组成。其特点是从公平交易的市场中得来,是通过参与市场交易活动双方对市场信息充分考查所达成的共识。因而公允价值既是市场信息的体现,也是企业经济利益的真实反映,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偿债以及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市场决策。

2.区别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在把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金融工具以及非货币性的交易等都运用了公允价值。首先,从计量属性方面看,与旧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相比,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扩大,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与级次,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披露做出明确要求。虽然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广泛,但与国际相比,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只能在满足其运用条件的事项与交易中才运用,同时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计量时,都会采用历史成本为基础而引入公允价值;其次,从使用范围方面来看,公允价值的运用虽比旧会计准则运用要广泛得多,但与国外的使用范围相比,使用范围还是较小。

三、以债务重组分析比较新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1.债务人如何处理

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重组债务的债务人账面价值和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差额,认定为债务重组的利得,计入本期损益,旧准则则规定,债务人必须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和转非现账面价值以及相关税费总和之差额,确定为资本公积。

2.债务人如何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权人须对受让的相关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记账、入账,重组的债权在账面上的余额和受让的非现金公允价值之差额认定为债务损失,计入本期损益,而旧会计准则规定,债权人须照重组的债权账面价值当作受让非现金入账价值。现以非现金资产的清偿债务处理为例,进行比较:

根据1998年的会计准则,2011年1月,甲公司销售材料给乙公司,其含税价格为15000。2011年3月乙公司出现财务困难不能按合同进行债务偿还,后经双方协商,甲公司同意乙公司以产品抵债,乙公司产品价格为10000,其增值税率是17%,产品的成本费用为8000元,甲公司未对债权做坏账计提的准备,乙公司也没对产品存货做跌价计提准备。根据旧会计准则之规定是以账面的价值作计量基础,进行债务重组时,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库存商品13300,应交增值税进项1700,贷应收账款为15000。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则为:借应付账款15000,贷库存商品8000,应交增值税销项额1700,其他资本公积为5300。对于债权人来说,收到的债务以低于账面价值进行存货清偿债务时,以其账面价值作为基础对入账的存货价值进行确认,对存货之间的差额不作重组损失;对债务人来说,存货的价值比重组债务低也不作重组收益,而作为资本公积计入。

根据2014年的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在债务处理的过程中,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方式为:借:库存品10000,应交增值税进项额1700,债务重组损益3300,贷:应收账款15000。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借:应付账款15000,贷:应交增值税销项额1700,主营业务收入10000,重组利得3300。借:主营的业务成本8000,贷:库存商品8000,对于债权人来说,收到的债务以低于账面价值存货进行债务清偿时,根据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和接受存货之间差额作为重组损失。对债务人来说,则把重组债务账面价值高出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3300元的差额确认为重组利得,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同时把债务清偿的非现金,公允价值差额2000元作为销售,根据企业新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由此可以看出,在会计准则下,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会计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企业的本期利润,如若公司要进行利润操纵,在不运用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也可把债务重组业务分解成公允价值,然后出售资产,以所售资产的现金来对债务进行清偿,也可达到运用市场公允价值达到操控企业利润的目的。所以说,是否运用公允价值不是企业操控利润的主要因素,也不能因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而对公允价值进行否定,重要的是企业应当增强会计监管职能。

四、结论

在2014年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更新,把我国会计准则推向新的发展高度,对企业应用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以及资本市场监管等产生重要作用,运用公允价值能充分体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反映企业经济实力,对于企业决策起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发展加快,把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方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维护投资者、社会大众利益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季秀杰.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12(06)

[2]左晓婷.新会计准则下的我国银行业[J].北方经贸,2011(01)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