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协年会 道德先行

2015-06-25

科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不端院士专家

5月22日,第十七届科协年会开幕式前一天,一年一度的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论坛围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邀请国内外10位专家作专题报告,并在报告中间穿插了开放讨论,让到场的院士、专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讨论。

韩启德:坚决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我们要坚决地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

韩启德指出,科学家要追求真理,首先就应当反对学术不端行为。而如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就要让学者“不敢、不能,最高境界就是不想”。

惩治学术腐败,实现“不敢、不能、不想”,“制度建设是关键”,其中包括学术评价体制、评奖体制及职称评价等方面的机制的改善,但韩启德还指出,真正做到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还是要“讲道德”,讲“诚信”。

有制度建设作保障,有自身修养作准绳,还需要外界监督作鞭策。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也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杨卫院士,便向《科学家》记者介绍了该机构目前在相关层面所采取的创新性举措。

杨卫院士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会收到大约16万份论文检查申请,而在相似度检查中,相似度超过30%时,会在评审时为评委提供参考。而当两篇论文相似度超过50%时,便会进入调查阶段。目前,该基金委员会通过主动出击、召开年度新闻发布会和加强信息管控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学术诚信监督。

学术不端行为的杜绝,应当从大学做起。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在论坛上强调了筑牢大学道德围墙的重要性。他向记者指出了大学在学术道德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和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应当培养大学生对学术的敬畏之心。

临床医学研究成讨论焦点

《华尔街日报》曾在今年4月发表了一篇题为《BMC一次撤回43篇伪评审论文》的文章。文中指出,英国现代生物出版公司(BMC)宣布,由于“同行评审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以及存在问题”,导致相关文章的学术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决定撤回43篇学术文章,其中41篇为中国作者。据介绍,这41篇被撤的中国论文中,大部分为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基于此,在本次论坛上,临床医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改进的方向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韩启德在致辞中指出了目前临床医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道明了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担负着医生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所带来的压力。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医学研究与临床手术之间不存在矛盾,只是时空的差异。但面临如今医生如此繁忙应对门诊的现实情况,有专家也对临床医学研究者是否有时间从事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质疑。

在公开讨论阶段,有专家指出了中国在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强调了临床医学的医生从事科学研究、发表高质量论文的重要性。

对于临床医学研究如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但临床医学工作者如何兼顾救死扶伤与学术研究,仍是该学科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第三方论文中介机构引关注

据谢和平院士介绍,目前论文代写、论文代改、代发已经形成了全球产业链。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也对此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她还特别指出了学术会议目前存在的问题。她指出,目前存在会议公司假借科学家名义组织会议欺骗科学家参会的问题。王志珍所说的现象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国内该由谁来处置调查这样的问题,又如何看待学术交流中的商业行为?”王志珍院士在最后的发言中,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供与会专家思考。

针对论文撰写、发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美国《科学》杂志高级编辑Jelena Stajic向记者介绍了《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的整个链条,并指出了作者层面可能存在的如科学欺诈、篡改杜撰数据、剽窃、抄袭等问题。她指出为了规范论文发表,论文作者应当从披露利益冲突、小心分配署名权、保证原始资料数据的可取性等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与会专家的沟通、讨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更加清晰。通过此次讨论可以看出,与会专家对目前科学界所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都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第17届年会开幕的前一天,科学道德建设论坛的先期召开,也进一步说明了科技界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的关注。正如韩启德对科学界的期望——“学术科学领域要变得更加干净向上”。

猜你喜欢

不端院士专家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致谢审稿专家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院士速递
请叫我专家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关于本刊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则系统”(AMLC)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