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痴迷海洋 一如既往 吴立新

2015-06-25王雅静

科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力学动力学教授

王雅静

“在科研的道路上当选院士不应成为一个人的最终目标,现在是我们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这是吴立新在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所说的话,那年他只有47岁,是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回顾吴立新走过的路,坎坷的过程铸就了他坚毅的个性,也引领着他走进海洋科学的殿堂,使他最终成为海洋科技领域的佼佼者。

幼时记忆——父亲是我的榜样

1966年9月,吴立新出生于桐城市新渡镇姚坂村一户普通家庭,家里还有3个姐姐,1个哥哥。吴立新的父亲在离家四五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做粮站站长,母亲则在家务农并专心照顾5个孩子,家里的开支大部分依赖父亲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即使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父亲依然坚持送孩子们去上学,因为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吴立新说道:“父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但老人身上有两大优点一直是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

每年夏天,父亲工作的粮站都是粮食收购、储藏的关键时期,一旦农民送来的粮食含有杂质,父亲都会亲自处理。父亲尽职尽责的处事方法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让年幼的吴立新都记在心上。

另一个让吴立新敬佩的是父亲的无所不能,电工、泥瓦工、木工对于父亲都不在话下。

所以幼年时的吴立新一直梦想着要成为父亲那样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且无所不能的人。

求学之路——不放弃就会看到未来

吴立新自幼学习刻苦,他以全县前20名的成绩完成了初中的最后一次考试。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吴立新可以凭此进入重点高中。可天不遂人愿,吴立新因体检时视力不达标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后来几经周折,他才得以进入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

在高中数学老师胡梦铎的支持与鼓励下,吴立新又重拾信心,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坚持才能够看到美好的未来。

回忆起高中的生活条件,吴立新说:“当时的条件确实很苦,但艰苦的生活也磨练人的意志,让我收获了知识。”吴立新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读完了高中,在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

入学时,全班30个人,吴立新的成绩排在倒数第三位。但他经过5年的努力,毕业时成绩排在了前三名。

1988年,吴立新本科毕业,凭借着自己的优异成绩,他被免试推荐到北京大学继续进行力学方面的深造。

这期间,吴立新在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周培源教授创建的湍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跟随是勋刚教授从事涡旋动力学研究,一直到1994年获得力学博士学位。是勋刚教授早年曾留学德国,在导师的影响下吴立新也萌生了出国深造的想法。1994年,吴立新有幸作为国家放宽政策以来的首批博士后前往美国学习深造。他选择罗格斯大学航天和机械工程系,在国际著名的计算流体力学学家Zabusky教授团队从事涡旋力学方面的研究。

学术转折——抓住机遇把握未来

在美国学习一年后,Zabusky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结题。吴立新面临着新的选择,一是选择拥有丰厚待遇的日本的一所科研机构;另一个选择是继续留在美国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最终,吴立新选择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气候研究中心John Kutzbach教授的带领下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择,吴立新完成了他科研方向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变,从涡旋动力学方向转向海洋动力学研究。他不仅完成了从微观到宏观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实现了从局部到放眼全球的视野转换。之后,吴立新又从海洋动力学方向跨越到气候动力学,他所做的“海洋气候年代际变化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发展的气候模式动力实验体系被全球多个著名的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所采用。

10年的时间,吴立新在威斯康星大学不仅完成了学术方向的转变,也收获了许多比科研本身更宝贵的东西。比如如何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这一点为他日后回国成为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创新研究群体的学术带头人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回国研究——做好领头羊

当初所学习到的技能在日后必定会有用武之地。吴立新等到了这个机会并且抓住了它。

2001年前后,国内各高校急需人才并开始把眼光投向海外,制定优惠的海外引智计划。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推出“筑峰工程”引进人才计划,吴立新从2005年至今一直担任“筑峰工程”教授。2007年11月18日,由吴立新作为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启动。吴立新领导协调团队的技能在此刻终于派上用场,2009年9月,他带领的物理海洋学创新研究群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个物理海洋创新研究群体资助。2010年,吴立新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带领大家朝着一个又一个的海洋学术课题发起冲锋。

2012年他领衔的“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3年2月以吴立新为首席科学家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获得科技部立项,并于同年3月11日正式启动。吴立新由此成为中国海洋大学首位既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又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科学家。2013年12月19日,吴立新正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回顾过去,面对荣誉,面对失败,荣辱不惊是最好的心态。吴立新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凭借着对科研技术研究到底的决心,他依然在科研道路上前行。展望未来,即使前方困难重重,每一次的探究都会有所收获,每一次的收获也都会使这个领域有所成长。

猜你喜欢

力学动力学教授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刘排教授简介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C36团簇生长动力学及自由能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