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爱同行的浪漫

2015-06-25王杰婷

科学家 2015年6期

王杰婷

你会把生命中所遇到的事情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吗?

与其说是命运的安排,倒不如说是遵循人生的轨迹。

人生路上,机遇带领我们来到了不同的分水岭,我们在机遇面前抉择,所以人生起伏不定,将这些起起落落串连在一起,就绘制出了一条人生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你的人生轨迹。

人不同,人生轨迹也不同,当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的轨迹交织在一起又将会呈现出怎样的线条?

在科学界流传着这样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他们被称为“十同夫妻”,他们同在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读书,他们同在宝华化学厂工作,他们同在美国留学,他们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相濡以沫52年,与爱相伴,在科研与教育生涯中完成了辉煌的人生轨迹。

他们就是,徐光宪与高小霞。

未曾谋面的他们

——徐光宪

1920年11月7日,徐光宪生于浙江绍兴。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徐光宪年幼时,家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上虞县汤浦镇下徐村的百余亩地租。1931年,徐光宪的父亲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布店和一个小钱庄,并由徐光宪年仅20岁的二哥任协理。所以当时的徐家可谓衣食无忧,再加上徐光宪又是最小的孩子,深得父母宠爱。但是,好景不长,几年以后,涉世未深的二哥在他人的诱骗下,赌输了8000银元,布店和钱庄破产,不得不卖去大部分田地以还欠债。父亲因此病倒。母亲是个家教很严的人,一怒之下,将二哥逐出家门,后来二哥流亡西安而死。

家庭的突然变故,使母亲更加坚强,她把几个孩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家有粮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你们要用功读书,学习技术,不要再依赖家庭。”从此以后,徐光宪把母亲的教诲牢记于心,开始了他的求学路。

通过几年的努力,徐光宪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为能早日获得就业机会,在普通高中他只读了一年,后转到了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念书。

徐光宪回忆说:“一年后,杭州沦陷,我随校转到宁波高级工业学校,于1939年毕业,当时,叙昆铁路筹建工程局派专人到宁波来招收练习工程员,我班有8个毕业同学被选中应聘,那人带我们到上海,住在一家小旅馆里,他说要去购买到越南转昆明的船票,但一去竟不再回来。原来他趁兵荒马乱之际,携8人旅费潜逃了,大家刚踏上社会,就被这突如其来的遭遇吓懵了,经商量后,大家决定各奔东西、自找出路。”

徐光宪钱被骗后,只身来到上海,经大哥介绍,他来到南洋煤球厂老板家当家庭教师。那时,上海交通大学在江浙一带非常有名,徐光宪仰慕已久,他决定,要通过自学报考交大,194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高小霞

1919年夏天,高小霞出生在浙江萧山农村一个私塾家庭里,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家中其他孩子也都是由母亲照顾,所以高小霞的出生无疑令母亲更加辛苦,因此母亲想要把刚出生的高小霞送人。但祖母却说:“这女孩长得可爱,就看在我面上,给她喂奶吧。”就这样,高晓霞被留了下来。

在兄长和姐姐眼中,高小霞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那时的农村,女孩一般不上学,高小霞的二哥在父亲的私塾念书,并常将学到的知识教予妹妹,有时哥哥会故意很快地念课文,高小霞竟也能胡乱跟上,二哥因此夸说:“我这妹子聪明,希望她将来成为我家唯一能上正规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的人。”

高小霞10岁时,随父亲来到了上海。

由于高小霞语文基础好,又勤奋好学,所以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小学。1932年,高小霞小学毕业后,考入了上海工部局女中学习。在同学中不少是华侨子女,他们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光鲜亮丽的服饰,周末还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同去看电影、参加舞会。但是高小霞并不羡慕他们,她决心,将来一定要独立、自强。

当时工部局女中的学费很高,高小霞用自己努力学习而获得的奖学金读完了中学。在高中择校时,高小霞原本要选择报考免费的苏州女子师范,但在工部局女中校长的帮助下,高小霞获得了高中三年的奖学金,令她能够安心读书。

1938年,高小霞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考上了西南联大生物系。但是去昆明西南联大上学要绕道越南海防,路费也不少。工部局女中的校长还呼吁校职工为高小霞捐款,资助她去昆明。但是因高小霞的父亲失业,身边又无其他子女照料,高小霞便为了父亲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在工部局女中校长的帮助下留校担任助教。

1940年,高小霞在当了两年助教后,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彼此轨迹相交

1940年,徐光宪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当时同班有四位女同学,高小霞就在其中。

那时,交大的同学都是走读,平时同学之间也少有交流。和徐光宪同班的梁光甫与高一年级的女同学汪华芳,因为住在同一个弄堂里,两人早已是好友。他们希望为同学创造一个社交场所,便成立了“南洋化工社”,并租用了一间空置的厂房,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试制酱油、墨水、雪花膏等物品,向同学们售卖。

化工社成立后,全社共有二三十人。由于当时制作酱油等要安排社员周末值班,也正是因此徐光宪和高小霞开始熟络,建立了初步的友谊。

尽管二人均考上了大学,但是徐光宪和高小霞也一直坚持勤工俭学,他们都在校外担任家教。徐光宪依然在南洋煤球厂的老板家当家教,老板管吃、管住,徐光宪就一直住在煤球厂。

煤球厂位于上海英租界西北部,与高小霞家相隔不远,徐光宪也经常骑车到高小霞家谈天。由于高小霞初高中都在上海工部局就读,那里的老师也大多都是留学归来,所以高小霞的英语口语和阅读能力较好,徐光宪也经常向她请教。

1944年,徐光宪和高小霞开始通信往来,因为这样更便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两人在信中无话不谈,高小霞曾表示过对徐光宪的欣赏,徐光宪也向高小霞表示自己的情感。

1944年7月,徐光宪与高小霞在交大毕业,共同进入了宝华化学厂工作。然而,就在1945年,因日本已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占领英、法等国在上海的租界,上海电力受阻制,化学厂被迫关闭。

此时的徐光宪与高小霞虽还未结婚,但已经确立了关系。就在1946年4月18日,两人在上海国际饭店结婚,从此开始了相濡以沫的生活。

与爱相伴

在学业和科研上,二人婚后仍然持续着互相激励、互相“感染”的氛围。

徐光宪从量子化学研究转向溶液络合物化学的实验研究等几次转换都得益于高小霞对电化学研究方法的熟悉。高小霞在稀土方面的研究也不能不说是受到徐光宪的影响。

1946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各地区公开招考出国留学生,徐光宪和高小霞都参加了考试,并考取了自费公派留学生。

所谓自费公派留学生就是可以用时价的十分之一,来购买外汇自费留美。也就是说徐光宪和高小霞要分别拿出180美元来购买1800美元的公费外汇。但是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的夫妇俩人根本拿不出这笔钱。高小霞选择牺牲自己,默默地支持丈夫的事业,全力帮助丈夫到美国去。这是高小霞的第一次牺牲,但不是最后一次。这一点让徐光宪一生感动不已。1947年,两人向亲友借钱让徐光宪踏上了赴美的求学路。

徐光宪初到美国,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学习,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奖学金资助,徐光宪的求学经费已经快用掉一半了。此时,经人介绍,徐光宪得知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个暑期班制度。在这个暑期班里,可以先选读两门课。假如这两门课的成绩名列榜首,就会被哥伦毕业大学正式录取。徐光宪毅然参加了这个暑期班,并如愿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徐光宪为了让妻子能够来美留学,他向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唐敖庆等学长借了1800美金,以高小霞的名义存入银行,以证明她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样才使得高小霞来到纽约。但这时已经是1949年初了。等到高小霞进入纽约大学之后,小两口便立即把这笔钱取了出来,归还给学长。两人不得不再一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高小霞晚上去听课,白天去康纳尔医学中心当分析员,徐光宪则做助教。

在国外留学的几年中,苦涩的生活也因为有爱人的陪伴而变得惬意。在偶尔的闲暇时间里,两人就会一起去河边大道散步,抑或坐在河边大教堂前如茵的草地上欣赏北曼哈顿的风光。

1949年9月,徐光宪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并于两年零八个月后取得了常人需要5年时间才能够获得的博士学位。当导师千方百计想要留徐光宪在哥大做讲师时,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开始交战。

徐光宪毅然选择回国,而高小霞面临的抉择却更加复杂。此时的高小霞,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她终于可以结束半工半读的生活,一门心思地准备博士论文。一面是自己的学业,一面是丈夫的毅然,高小霞再次做出了牺牲,放弃了高薪、优越的生活与科研条件,选择了与丈夫一道,回到祖国。

1951年5月1日,徐光宪和高小霞乘坐的戈登将军号在经过十几天的海上航行后,终于回到了祖国。他们来到了全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生活、一切都是新的!他们开始安定下来,为自己的事业、为彼此而奋斗。

就这样又过了42年。

1993年,徐光宪与高小霞荣获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

“1994年,他们作为‘蓝宝石婚佳侣,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现场度过了他们的蓝宝石婚。那一天,他们依旧牵着手,明亮的笑容像蓝宝石一样在脸上闪烁,徐老挺拔的身材显得那么骄傲,高老淡定的笑容透着一种满足。节目播出后,这对院士伉俪的感情故事一时间传为佳话。80岁的垂垂老年,高小霞是这样回望自己的生活故事,‘能够跟他在一块我很幸福。”

1998年9月1日,他们在北京大学朗润园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采访。在那次采访中,徐光宪说:“我想我们现在还希望过一个金刚石婚。”但是天不遂人愿,这句话成了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愿望。

一个星期以后,高小霞逝世。

后来,徐光宪将自己与高小霞的著作、手迹等物品赠送给了“北大文库”,

52年的点滴还历历在目,可陪伴的爱人却已离去,徐光宪是如何战胜心中的苦痛与失去爱人的孤独的?

在52年的岁月,他们的名字总是连在一起。徐光宪的学生,973首席科学家严纯华在回忆时说:“两位老人家感情真的很好。后来即使是几十年的夫妻,无论到哪,也是手牵手。”

浪漫意为富有诗意、纵情、充满幻想,然而这些浪漫都是短暂的一瞬、一个片段,最长久的浪漫其实是陪伴。

徐光宪简介

徐光宪,中国“稀土之父”。1976年,他提出“串级萃取理论”,并与严纯华等合作者,深入发展这一理论,并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把我国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高小霞简介

高小霞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分析化学专业。分析化学犹如能看到宏观、微观世界的千里眼。它在寻找矿产资源、钢铁、半导体材料、化工、农药、医药等方面都有极广泛的应用价值。归国后,高小霞一直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