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课堂“微课程”的尝试

2015-06-18赵春芳

文理导航 2015年16期
关键词:微课程自主学习

赵春芳

【摘 要】本文是基于“微课程”理论,以具体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实现地理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此次尝试来阐明微课程地理教学带来的各方面的改变。

【关键词】微课程;自主学习;教育视频

地理学科是一门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于一身的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教育意义明显的特点。而我们初中地理的社会学科特性更明显,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做到寓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微课程”

初闻微课程,是在一次教研会中,似乎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这与笔者在课前播放的视频、音乐图片之类的做法类似,但更系统,目标更明确,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更高,对于学生来说是增加趣味性、参与性和实现有效课堂学习的一个好方法。经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到这是一种在德育教育中比较普遍的运用,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较少,我当场就决定先做出一个试试看。首先,笔者来介绍下“微课程”:

其实,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vv所提出的60秒课程。现在的“微课程”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提出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在我国,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

本文所讲的“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课前先制作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某两三个核心知识点 (重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的视频,并上传到网上。学生课前按照视频事先预习,因为时间短,可以反复观看,所以非常方便。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想办法集中解决两三个核心问题的前提下,真正的上课就变为知识的深化和核心问题的学生间讨论,做到知识应用的迁移、趣味学习、自主学习和有效课堂的实现。

二、初中地理课堂“微课程”的尝试

现代社会,多媒体课件已经在现在的课堂中普遍运用,这为学生的学习丰富了学习素材和资源,拓展了视野,而这种形式对于地理课堂就更加显得重要。广袤的大漠,富饶的草原,雄伟的高山等等都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真实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互联网的普及,便捷,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浩瀚的空间。我们持移动网络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快捷方便的学习。“微课程”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它有着新颖的课堂氛围、时尚的学习载体,大大激发了初中生学习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何不在自己的地理课堂上尝试下呢?

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课前预习环节

1. 学生按照书本第5页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框架。

2.预习书本内容,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

3.学生观看由教师事先上传在教师的“QQ文件中转站”的课程学习视频和文件,内容包括:“地球仪上点和线的解释”、“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等视频,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以备上课时讨论。

(二)课堂学习讨论环节

学生按小组展示预习结果,教师只做从旁的错误纠正和重难点的点拨,具体环节如下表:

(三)研讨总结环节

先由学生交流总结,可以谈本节课的收获,或者制作地球仪的方法或要点,亦或总结自己的知识获得,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帮忙学习的意识。

再由教师交流总结,梳理本节的知识体系,更要用心点评和激励各小组的表现,可以评价个人也可以从小组出发,可以评价学生预习的效果,也可以评价学生在提出疑难、解决问题、制作模型亦或合作学习,互帮互助上的点点滴滴。

三、对本次“微课程”尝试的反思和感悟

1.改变了传统课前导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导课很多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或者新闻、甚至视频进行,但这种导课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教师素质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但如果有一个专业制作的地理微视频或者微幻灯片就截然不同,学生在家、公交车上或者只要手持移动网络设备,就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感受大量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信息资料,预习的效果显然易见,微课程提前录制的形式,能够实现“先学后教”。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微课程改变了传统导学的模式,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对某些复杂地理现象的形象描述

传统的教学,一节课一般由若干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构成,课堂难免枯燥乏味。并且由于时间有限,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导致不会应用。微课程视频大多数采用的是动画来制作,比如黄土高原生态危害原因及其治理预防办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等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但讲解起来却显得干巴巴,如何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了解,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专业地理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而动画制作的微课程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达到反复学习。

3.改变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这种微课程的模式,从课前的预习开始,到课堂的学习环节,再到最后的课后评价等,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或者换言说,其实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构成的,教师只是从旁协作。让教师从原来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管理者等角色更是转变成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支持者、朋友、建议者,也改善了师生的传统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共同构建学习体系,寓知识于快乐,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节课的主体脉络。

一堂课,45分钟,去除空话,删除不必要的拖沓环节、作秀环节,只留下核心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围绕其展开重难点的剖析,疑难问题的讨论,做出最后的总结,这就是微课程。当然,现在推广微课程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处,但是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初中地理这一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趣味性、教会其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比单纯的强调学习成绩本身更重要的科目,更应该去勇于尝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3]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4]顾柳敏.基于“微课程”理论的地理合作课堂初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为例”[J].地理教育.2013(5):29—31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猜你喜欢

微课程自主学习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