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的生活味

2015-06-18王海霞

文理导航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实践经验生活实际数学学习

王海霞

【摘 要】数学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问题性、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适用的广泛性。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学生学习的是与他们的生活实践、活动经验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学习;生活实际;实践经验

小学数学是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数学,学生并不是上学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日常生活的社会实践经验,再加上他们的抽象思维比较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等特点,使他们往往感到数学抽象、难懂、高攀不起,学起来又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由畏学到乐学、由怕学到想学呢?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地认识数学,真正地了解数学。

记得教育媒体上曾有过这样的一则报道:某一特级教师用同一教案分别在城区某小学和农村某小学执教《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两个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竟然有天壤之别。上课流程大致如下:

城区某小学:

老师播放光盘:乒乓球选手王楠与外国选手比赛的一段剪辑。

老师播放了一会儿,暂停,把比分锁定在10:5。师问:“你们认为现在需要换发球吗?在旧规则下需要换发球?为什么?”学生讨论了一会儿答:“现在不要换发球,因为她们一共打了15个球,15不能被2整除,所以不要换发球;而在旧规则下需换发球,因为15能被5整除。”师又继续播放,过了一会儿,师把比分锁定在10:8。又问:“那现在需要换发球吗?”生激烈讨论后答:“现在需要换发球,因为她们一共打了18个球,因为18能被2整除;但在旧规则下不要换发球,因为18不能被5整除。”……

这堂课上得可谓精彩纷呈,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讨论也非常激烈,最重要的是在他们自己的不断探索、不断讨论中得出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教师在进行“元、角、分”的教学时,不妨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自己扮作售货员和顾客,让他们在买东西和卖东西的实践中逐步学会该如何付钱、如何找钱,以及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等等。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在模拟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不但很快地掌握了新知,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教师在教学“圆的性质”时,不妨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首先用多媒体出现一辆很漂亮的自行车,重点放在车轮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接着再试探地问:“为什么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行不行?为什么?”首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所熟悉的自行车,激发他们的兴趣,再以问题启发他们,让他们在自己的讨论研究中自己归纳总结出圆的性质。这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不但不会感到数学比较难,反而会感到数学比较有趣。

《新课改》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组织学生调查、实际测量等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外界获得的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他主张组织从事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界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与顺应,不断丰富认知结构、发展智力。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例如:

(1)有油45千克,需分别装进两种不同规格的油壶中,大壶一只装油5千克,小壶一只装油3千克,现已装了4只大壶,问还需要几只小壶?

(45-4×5)÷3

=25÷3

=8(只)……1(千克)

8+1=9(只)

答:还需要9只壶。

(2)现有布50米,分别做两种不同规格的大套装和小套装,大套装每套需用布4米,小套装每套用布3米,现已做了6套大套装,剩下的布全部用来做小套装,问还可以做多少套小套装?

(50-4×6)÷3

=26÷3

=8(套)……2(米)

为什么同样有余数,而有些要加上1,有些却并不加呢?这就是要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尊重生活现实。在日常生活中还剩1千克的油,我们不可能把它倒掉,而是再用一只壶把它装起来,所以第(1)题要加1。在数学上把像第(1)题这种加1的方法叫“进一法”。而第(2)题剩余的2米布不够做一套小套装所以我们并不能加1,这样的题型我们把它叫做“去尾法”。这样的题目在生活中真是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必须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学生的头脑中往往具有一些生活现实,如果能够适时捕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定的生活色彩,对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进一步地学习数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经验生活实际数学学习
百年党史视域下共青团工作的实践经验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